《检阅》教学设计评价|《检阅》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探究中让学生个性飞扬----《检阅》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检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和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学生不仅是在解读文本,而且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实现自我建构。
教学过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检阅》一课。
师: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指名读)
师:我们都来认识认识博莱克吧。(全体读)
师:看,这位小伙子就是博莱克。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他说句什么话呢?
生: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
师: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那就让我们把他介绍给所有的人吧!(生齐读)
师: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师:你不仅看到了,而且还听到了他们在说话。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我听到了你们发自内心的称赞!
师: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师: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在讨论时同学们因为要不要博莱克参加这件事很为难。
师:从哪儿感受到大家的为难?
生:从“大家都鸦雀无声”感受到了,谁都不愿意说这件事。
师:是啊,这一段有6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生读)
师:这我就不明白了,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么?
生:不能直接告诉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
师:能伤害么?我不信。我们来模拟一下这个情景。谁觉得自己能说会道,愿意承担起劝说博莱克的任务?(随即点了三名同学)剩下的同学和我就是博莱克,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劝说的。(三名同学模拟情景)123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博莱克成功了!儿童队成功了!看着他们越走越远的身影,一个问题让我感到困惑:同学们,博莱克是不是必须要参加这一次检阅?他还能不能有其他的选择?
师:既然博莱克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那么,《检阅》这篇文章就可以重写。我们不妨做一些假设:假如博莱克参加了检阅前的那场讨论,他会怎么做怎么说?假如博莱克选择不参加这次检阅,同学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事情会如何发展呢?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检阅续》。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努力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交流,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编者之间进行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在主动积极的探究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一、充满个性的对话
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在了解儿童队员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在三名同学分角色的朗读中,学生马上进入了创设的情景,表情、心理活动随着文本内容而变化,大家都在为遇到的难题苦恼、思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听边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文本中 “棘手、鸦雀无声”等重点词语;在师生进一步的交谈中,学生完全进入了儿童队员的角色,体会了他们矛盾的内心世界,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二、在探究中深刻的体验提升对话
老师带领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让学生们“悟”得其神,“说”得其法,尽情展现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
在走近博莱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的采访,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兴致勃勃地选择当起了小记者,当起了博莱克,当起了现场的观众,设身处地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与文中的人物进行了一次次对话。如:你能体会博莱克此时的心情吗?假如你是他,你会想什么?这时,学生在感悟、体验、交流中,已经自然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情感也完全调动起来了,与文中的博莱克、观众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对博莱克油然而生敬仰、赞叹之情,同时,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对本课的难点,最后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这群小伙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此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他们的表现投入而到位,感悟也越加丰富而透彻,在动情的朗读中,学生的心灵得以飞扬,生命的活力得以焕发。123
总之,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让学生与文本与编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4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