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教学实录及反思_《检阅》教学实录和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2、以读引写,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首先我们来玩个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读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词语。开火车读并正音。
第二关:我会填。用检阅、检验、检查、审阅填空。
第三关:我会写。指导书写“博”学生说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跟随老师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检验。)
师:作为过关奖励,我们来欣赏一组画面。(播放建国50周年阅兵式画面)这是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在检阅。场面很壮观。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感受阅兵式上宏大的场面,谈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当时文中人物的心情。)
二、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来读课题。
生:检阅
师:真好,现在让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波兰首都国庆节的盛况。(出示图片,配乐)
师:你看,国庆节到了,多么——
生: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师:在经过检阅台这么多队伍当中,赢得观众称赞的是——
生:儿童团。
师:观众是这样说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板书: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个小伙子是指——
生:博莱克
师:不仅博莱克,所有的儿童队员们都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生:这些小伙子真棒!
(设计意图:找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文中感情。)
三、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师: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为什么博莱克赢得大家的称赞呢?
生: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师:文中哪里写出他走得很好?
(设计意图:以课文为依据,体会文章内容,抓住文本。)
(一)、走进博莱克
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师:还有谁愿意来认识博莱克?(生个别读)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个怎样的小伙子?
生1: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勇敢的小伙子。因为他拄拐了还能保持与队伍的一致。
生2:他是个有团队精神的小男孩。他左腿截肢了还能跟儿童团队伍保持一致。
生3:我认为他很有自信。虽然他拄拐了,可他还是走得这么好,为了儿童队争得了掌声。
师:真好,现在让咱们把自己独特的体会带进去读出来。(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博莱克的人物性格。)
师:是的,这位小伙子就是博莱克,虽然他拄着拐杖,但高昂着头,挺着胸膛,与全队保持一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仿佛看到他平时辛苦练习时的情景:12345
生1:我仿佛看到他在街上都在练习,一直这么坚持着,他才走得这么好。
师:难怪他走得这么好——(生读)
生2:我仿佛还看到他每天都在练习,摔倒了又爬起来,仍然坚持练习。
师:怪不得他才走得这么好——(生读)
生3: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都劝他休息,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是的,正是他平常这么坚持,不怕辛苦地练习,才有了今天的表现——
生: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师:面对这样的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1: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
生2:你是一个能坚持到底的小伙子,我要向你学习。
生3: 我看到你的自信了,你真的很棒!
师:是的,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设计意图:渗透德育教育。)
(二)、走进儿童队员
师: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其他儿童队员呢?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一想,儿童队员们在干什么?
生:儿童队员们都在讨论,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师: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
生:非常难办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件事情非常难办呢?
生1:“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大家很为难。
师:把你的为难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生读)
生2:“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我感觉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所以整个俱乐部里——
生:鸦雀无声
师:从鸦雀无声感受到
生: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谁也不说话。
师: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生读)
生3:“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师:真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生读)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明确队员们受观众称赞的原因,弄懂队员们认为“棘手”“难办”的事情是什么。)
师: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情,使整个俱乐部鸦雀无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大家心里都在想:
课件出示:如果让他去,———————————,如果不让他去,——————————————。
生1: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会出现意外,如果不让他去参加,博莱克可能会很伤心。
师:难怪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生2: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队伍走不好,如果不让他参加会少了一个人,博莱克会伤心。师: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生3: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会让人笑话,如果不让他去,他会认为大家歧视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象,拓宽学生思维。)
师:多么善良的儿童队员啊!既想使检阅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你有什么好主意?
生: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出示此句)12345
师:这么好的主意怎么说的声音这么小?来,自信地再说一遍!(生读)
师:真好,我听出来了,这声音可真洪亮啊。
师:还有谁也愿意来当当队长。(生读)
师:让咱们一起来读读队长的话。(生齐读)
师: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吗?从哪里体会到?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员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还有谁想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想让博莱克走在——
生1:走在队伍的第一排。
生2: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员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我感受到了你很高兴,你高兴什么?
生2:因为我们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让他走在第一排。
生3: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员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我听出了你的自豪,你自豪什么?
生3:能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让大家都能看到他。
师: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们都欢呼着——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难怪人们由衷地赞叹——
生: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此时,大家的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出示: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刚才是那么沉默的局面,而现在为什么大家都露出笑容,鼓起掌来呢?
生1:因为问题已经解决了,把博莱克放在第一排。
生2:因为队长的提议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大家再也不用矛盾了。
生3:让博莱克参加检阅,给了他自信。
师:虽然队员们都矛盾过,犹豫过,但最后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所以——
生: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体会文中队员的激动心情。)
师:难怪检阅台上的人们由衷地赞叹——
生: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真是这些小伙子们的大胆决定使博莱克有机会参加了检阅,并站在了队伍的第一排,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博莱克——
生:(出示第12段)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师:看着这自信坚强的博莱克,人们由衷地赞叹——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看着这整齐划一的儿童团队伍,人们再一次由衷地赞叹——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又一次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设计意图:体会在场观众由衷赞叹的心情,读好重点句。)
三、小练笔
师:此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通过掌声,我们仿佛还听见有人在说:“——————————————————————。” (孩子们,看着这一切,如果你现在就是在场观众中的一员,你想对博莱克或者对儿童队员们说什么?写下来)
(设计意图:以读引写,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升华
1、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出示残疾人影像:春晚舞蹈《牵手》
师:失去右臂的女孩马丽和失去左腿的男孩翟孝伟在春晚上的这个节目震惊了全场。他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当然也离不开教练、舞蹈老师的教导。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残缺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12345
2、孩子们,面对这些人,面对帮助他们的人,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生1:我想对教练说,感谢你们这么帮助他们。
生2:我想对这些残疾人说,你们真了不起,在大家的帮助下,能跳出这么美的舞蹈。
师:是的,孩子们,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生:(图片: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师: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生:(图片:残而不废,身残志坚)师: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
生:(图片:为了同一片蓝天,让我们将心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影像和听老师的解说,对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教育,号召孩子们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共同创建我们和谐美好的家园.)
教学反思:
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从中,一群善良、纯真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作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作为残疾人,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博莱克一样,自尊、自强。
    以上,我分析了教材。走出教材,面对学生,我发现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还有很大的难度。首先:检阅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事,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其次,课文篇幅较长,很多学生大概意思都读不懂,更不用说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文内涵了。再者,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没有直白的叙述,都是隐含的,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读懂。考虑到这些,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了一些效果:
    1、影像揭题,一举两得。本课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我国五十年国庆阅兵式,于是课堂里就热闹了起来,纷纷说了起来,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同时,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事情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们会犹豫不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同时,这么重大的事也让博莱克参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伟大。
    2、推敲字词,揣摩人物心理。上课时,我抓住了文中小朋友矛盾的心理,通过找词句、划词句、交流等方式来体会:“谁都不愿意开口”(怕伤害博莱克),“终于有人开口了”(但也没有解决问题),“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在(这个鸦雀无声,表面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但其实心里却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再加上下面连续六个问号的句子,这静止的画面更是孩子们思想斗争的矛盾的焦点,思想的高潮。)通过这些词句的推敲,一群集体荣誉感强、心地善良的孩子渐渐清晰。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本课的难点,最后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经过这么艰难的抉择,这群孩子值得称赞。
    3、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节课,我在引导学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上,过度的方法,采用的手段,都是朗读。聚焦博莱克的画面,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莱克。检阅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过朗读来体会。读一读,划划词句,读一读孩子们当时的心理。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通过朗读,学生投入了,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了。12345
    4、创设情境,理解感悟。
    理解博莱克的自强、自尊、自信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我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描写主人公在检阅式上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我动情地说道:“一个残疾人能够走得和正常人一样,他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们抢着说:博莱克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练;博莱克练得都忘了吃饭;博莱克练得受了伤,但他仍然坚持练习;他一定想着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走进了文字的背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主人公的思想,老师便不需要再作什么分析了。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如:对文章整体朗读机会较少;没有充分让学生依靠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4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