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于永正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揭题,知背景。

    1、师: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诗歌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优秀的诗作灿若星河。说到唐朝诗人,不得不提几位诗人是谁?

    (生:杜甫、李白、白居易……)

    师:是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今天我们不说李白就说杜甫。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谁能背诵一下他的著名诗作?

    生: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712——770)他与李白齐名,二人并称“李杜”。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他曾写下一千四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素有诗史的称号。背诵《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及其他名句。(学生说,教师稍加概括和总结)

    2、师:看来同学们对杜甫真有不少了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生回答)

    师相机指导: “河南”指黄河的南边,“河北”指黄河的北边。

    师:(在“收”字下画三角符号)怎么理解?

    生: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南北两岸的地方。

    师:题目的意思应该是——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

    师:把消息换个词语。

    生: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

    3、师:对。唐朝曾经爆发过“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占领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诗人杜甫的故乡也沦陷了。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国家四分五裂,诗人有家不能归。当他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之后,兴奋不已,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读通顺

    1、师: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2、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字音读得还不是很准确,现在我们找同学来读,比较一下,看看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字音?

    读后交流。(我把“即”读成了“jì”。

    生:我把“还”读成了“ hái ”。

   师:为什么要读“ huán ”?

    生:诗中的“还乡”是回到家乡的意思,所以要读“ huán ”。

    师:你的理解完全正确。还有吗?123

   生:我把“妻子”的“子”读成了轻声。

    生:老师,为什么要读“ zǐ”?

    师: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读轻声时,专门指丈夫的老婆。

    师:读三声呢?

   生:“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

    师出示课件,显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的读音,讲解。

    3、师:现在,老师再找同学来读这首诗,看谁读得流利、准确?

    (指名读,2名学生读诗。)

    三、再读,明诗意。                             

    1、师:(评价)显然,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还不够味,什么原因呢?要想把诗学好,我们还应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重要的步骤。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学生自由谈学习古诗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师: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自学后可以和同学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地方,还有什么没读明白的。

    3、师:同学们学得真用心啊。谁能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和句子,出示课件。)

    师:重点的字词理解了,谁能试着连起来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两名学生回答诗的意思: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4、师:看来,你们基本上理解了诗的意思。带着队诗句理解,谁能更好地为我们朗读这首诗?

    (指名读,2名学生读诗。) 

    四、细读,悟诗情。

    1、师:这次的朗读比上次有进步,但还不够味,有点生硬的感觉,其实学习古诗光知道意思还不够,一定要体会和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也正所谓:领其境、悟其情。(出示课件)你认为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我们说文章有“文眼”,而这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正是这互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变化,诗中哪些词或诗句能体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师相机板书。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123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课件,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杜甫当时正在梓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我估计他从这里出发,[教师在幻灯片中借助箭头符号演示杜甫返乡的路线图]可能到重庆乘船,穿过巴峡和巫峡,到了襄阳后,北上回到洛阳。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哪些字能体现出诗人归心似箭的情感呢?(板书:穿、下、向)嗯,这也正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3、师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

    学生谈理解。

   (看课件)总结来说,诗人的“喜”是因为:

    “一喜叛军得平复”,“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回乡得偿愿”,“四喜亲人得团聚”。

    5、师:这也正是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国思乡之情。(板书“爱国思乡”)如果带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一样的感情去朗读,效果肯定大不一样。好,听老师来读。(师范读古诗)同学们也试一试,体会着诗人的情感,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你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诗人的情感。

    6、指名读,评价。

    7、师:这样一首好诗,光读出来还是不够的,是不是应该背下来?你们自己练一练。

    (集体背诵展示)

    师: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读懂了诗人的感情,我们的朗读就又上了一层楼。也更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那浓厚的爱国情。

    五、古诗拓展

    1、师:杜甫这位爱国诗人,在国家危难之时,写了许多首忧国忧民的诗作,《春望》便是其中一首。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
           漫卷
喜欲狂     放歌纵酒                
           还乡
           穿、下、向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3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