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案】负荆请罪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是篇历史小话剧,它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挡道与避让,请罪与携手的对比之中,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人要具有广阔的胸襟,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切应以全局利益为重;在犯错之后,如果能够知错能改,洗心革面,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尊重。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走进文本,自己去体会文中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品质,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加以有针对性的认真的讨论,相信学生能够把握住他们那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2.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四年级下册的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剧始和剧终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如对话、内心独白,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阅读时,要仔细品味人物语言,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教师板书课题:《负荆请罪》。
学生齐读后师问:“荆”是什么结构?右边的“刂”表示什么意思?左上角的“艹”表明了什么?而“开”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师相机介绍荆这种植物:荆,是一种落叶灌木,它叶柄很长,叶片成手掌形,生有蓝紫色的花。荆的枝条韧性很大,是编织箩筐、篮子的好材料。它之所以被用来作打人的刑具,可能也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吧,毕竟用它来打人不容易折断。另外,由于有的荆上长有刺,与它共同生长在山野的棘也长有刺,人们又把荆、棘相提并论,比作艰难险阻、障碍重重,有成语为“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负”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背着)让学生试解释“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背着荆条向对方请求责罚,希望得到对方的原谅。)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完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123
  (2)分析并指导书写“廉、惧、庸”等生字。
  (3)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
(4)联系课文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府邸:指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上卿:战国时,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分上中下三级,上卿职位最高。
门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为食客。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论辩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意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学生用钢笔进行生字描红。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复习检查
1、板书:负荆请罪
学生读课题。
2.师问:
 ①“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于什么?(历史故事)
 ②、谁向谁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让学生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人。(师明确:一个是战功卓著,一个是谋略过人,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上卿,但同时他们都是赵惠文王的肱股之臣,是赵国的擎天支柱。)
过渡:廉颇为什么请罪?他是怎样请罪的?结果怎样?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主要问题。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有不懂的,也请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重点讨论:从这段中,你认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廉颇呢?你喜欢谁?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廉颇 :  冲撞                  心胸狭窄
蔺相如: 避让                  宽容大度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幕内容,一男生读蔺相如,一女生读韩勃,其他学生读方括号里的内容,师读课题及报幕。
三、精读剧本第二幕
1.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找出廉颇评价蔺相如的那句话,齐读这一句,思考: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联系这两幕的相关内容来说。
2.在这一幕中,你对廉颇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喜欢他了。国为他知错就改。)
3.讨论: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他最终知道了蔺相如避让他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怕他,而是为了赵国的缘故。他深感自己当初的一切是多么的无知与荒唐。于是亲自上门,负荆请罪。)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廉颇  :请罪     知错就改
蔺相如:相迎     深明大义123
4.填补文中空白: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廉颇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吗?想好后请说给大家听一听,看谁的想像力更为丰富、合理?
5.表演“负荆请罪”这一幕。请三名同学上讲台前进行表演。师:这几位同学能够勇敢地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欣赏,如果表演成功,请给予热烈掌声;如果失败了,也以微笑给予鼓励,大家能做到吗?
6.师:刚才的表演很精彩,现在请大家看文中的插图,再请你们想像一下,假如你是赵惠文王,看了这个感人的场面后,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四、总结: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导学生编写对联来概括人物的品质。
蔺相如——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横批:一心为国
廉颇  ——心胸狭窄小巷相遇来冲撞,知错就改相府门前负荆条。
横批:国家至上
三、作业
  将课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者改编为一出三幕剧。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冲撞   请罪 心胸狭窄   知错就改   
                蔺相如       避让   相迎   宽容大度   深明大义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32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