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示儿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名称 《示儿》  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诗歌的基础,可以通过自学、合作来初步理解诗意,探究古诗所蕴含的情感。但这首诗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学生不仅需要自读自悟,更得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  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 咀嚼体悟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三、知识与技能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u1]  (一)了解写作背景,创设情境导入。    1127年 , 靖康之难后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金人俘虏北上;而此时,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被钦宗派在外任河北兵马大元帅,成为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南京登基,后迁都于临安,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赵构便是后来的宋高宗。 2. 引入课题: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绝笔诗作《示儿》,了解诗人在弥留之际最牵挂的是什么。 123教学活动2[u2]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节奏。 2、多媒体出示学习提示,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诗意。 1)学习提示:默读诗句,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过的诗句等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意思,并在旁边作批注。 2)多媒体出示注释: 3、组织全班交流。 1)读诗,正音。检查自读情况。 2)交流词意、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诵全诗。 教学活动3[u3]  (三)一咏三叹,深刻体会作者情感。 1、体会悲伤。 1)多媒体播放金兵入侵南宋的战乱及烧杀场面。  2)激情:国破家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悲而写下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千古名句。 3)同学们,现在你们说陆游在弥留之际“悲”的是什么,“盼”的是什么? 4)引导吟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体会作者为痛失祖国大好河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对早日收复失地的渴盼。 2、体会悲愤。 1)多媒体播放南宋当朝歌舞升平,饮酒作乐视频。 2)激情:然而,南宋当朝却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将国家大事抛之脑后,一心只知饮酒作乐。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愤而写下了“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控诉之词。 3)其实,气愤的又岂止林升一人,所有的爱国志士包括陆游又怎能不仰天长啸。此时,他“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 4)引导吟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体会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盼望王师早日出兵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 3、体会悲痛。 1)综合背景:怜百姓,愤当朝。陆游啊,你悲的是——痛的是——盼的是——,临终时仍念念不忘的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教学活动4[u4]    (四)、简介陆游生平,总结拓展。 1、简介陆游生平: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2、了解陆游诗作: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位卑未敢忘忧国。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3、作业布置:课后继续收集历代爱国诗作。 123

 [u1]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写作背景,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u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理解诗意,初步感受作者情怀。 [u3]补充历史空白,反复吟咏,深刻体会作者悲伤、悲愤、悲痛的爱国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u4]进一步了解陆游,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的进一步提高、升华。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33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