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测试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答案05_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琴潭实验学校六年级组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的主题为“感悟人生”,安排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三篇课文及习作五、练习5。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自强不息,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教师要把握好本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的特点进行读、悟、写的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老人的品质,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哲理。

《最大的麦穗》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有所感悟。

《山谷中的谜底》我认为教学本文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从探究学习中领会逆境和压力面前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课文人物的语言中,感悟深刻哲理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12345678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  ) 瘦(  ) 鞋(  )
     眉(  ) 慈(  ) 宿(  )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师述: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得响亮整齐、有感情。
  (二)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
  1、出示第一个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的特点。补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游峰高而险,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长城一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
    板书:
    天游峰;九百多级游客重而却步
    半途而返
  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学习外貌的语句:找出读一读,你觉得老人是怎样的人?(朴实、健康)
   (2)学习动作、神态的语句:重点理解“悠然”一词
   (3)学习体会语文的语句:“不得——————”
     “按说——————”
     “30年后,我们———”
    板书:
     扫跑人: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补充学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12345678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指导概括中心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

16最大的麦穗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
  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234567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12345678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24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麦穗  实实在在

17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生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四、作业
    同学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花生”呢?(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
    板书课题:10 山谷中的谜底
    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
    “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
    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各自轻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1)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2)一了解的词语
      女贞:树的名字。
    (3)用钢笔描红、临写
  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4、理清文章层次。
  (1)(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
  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
  (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12345678
  (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
  2、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
  (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从“许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谜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
    激趣导入
    设疑激趣
    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课后感受
    学生学习这一文时,主要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让学生来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的目的。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难点: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二、继续精读训练
  三、总结谈话
  四、作业
  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
  学生回答后,教者板书: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1、过渡:这个谜后来怎么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进行研究。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谜是怎么揭开的?
  (1)讨论:东坡为什么只须雪松,而没有其他树?西坡为什么除了雪松之外,还有其他树?
  (外部原因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决定的)
  (2)着重朗读和理解“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是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体会对比写法。
  (3)了解详写略写:详写东坡和东坡雪松的情况,略写西坡和其他树的情况。
  3、理解“少顷”的意思。(少顷:一会儿,不多时)他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象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4、齐读最后一段。
  5、学习用警句结尾,点明文章中心。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1、读一读,再抄写。
  女贞惟一摧毁完好无损
  景观帐篷毁灭得到启示
  2、“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山谷中的谜底
  (启示)
  弯曲和倒下更好的发展和生存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课后感受
  本课文主在是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觉得比较有劲,同时,在学习雪松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时候,让学生运用动作来加强记忆,这样学生记得牢。 12345678

习作五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不觉间,我们已由孩童渐渐长成青少年,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去,所谓的成熟离我们又太遥远。于是,在花季和雨季中,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二、讨论畅谈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各自畅谈内心的烦恼。
   2、交流自己的烦恼,引起同学的共鸣。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烦恼。
   4、教室小结。
  三、学会表达
    你能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吗?
    举例示范:
    (1)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2)我的烦恼就像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学生模仿练习,指名表达。
  四、引导化解
    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爱迪生、毛泽东成长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
    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并模仿名言警句的格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五、激情写作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练习五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新情景: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互相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12345678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镜头,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朗读怎样“辩论”。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是什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屋、眉”。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再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74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