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等奖】《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出自毛泽东1944年的一次演讲,影响很深远。教法上以朗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领会讲演稿的特点。
    2.通过熟读背诵,领略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风格。
    3.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历,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整体把握
    1.从演讲思路上切入:
    毛泽东那天讲话时手里没有讲稿,却思路严谨。朗读课文,说说他讲话的主旨是什么,有哪几个要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
    (1)讲话主旨:为人民服务。鲜明集中的主题(话题),是演讲成功的首要因素。
    (2)找段落中心句:演讲稿的中心句多在每段开头,但又不绝对。本文三、四两段首尾句都是中心句。
    (3)明确文章思路: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展开。因前两者不证自明,故“怎么办”是重点。文章围绕哀悼的话题,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严谨的结构是演讲成功的重要保证。
    2.从人称代词上切入:
    本文的人称代词和指称人的名词用得较多也很有分寸。如:我们(的队伍)、人民、张思德、李鼎铭、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别人、你、他、中国人民、他们、全民族、老百姓、村上的人。称呼背后体现着作者的阶级分析思想、革命策略和党的方针政策,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体会不同词语背后的感情色彩。
    3.从文本比较上切入:
    本文与《纪念白求恩》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
    相同点:①体裁都是议论文(演讲);②时间都在抗战时期;③都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④都是红色经典著作。
    不同点:①时间背景;②对象;③场合;④听众;⑤方式;⑥开头结尾;⑦语言风格。
    通过比较,领悟演讲稿运用语言的原则或技巧。
    明确的对象、鲜明的针对性,是演讲成功的重要前提。
    (三)重难点突破
    1.从词句理解上突破:自读画出难点,师生交流。
    2.从逻辑分析上突破:本文是运用逻辑的典范,运用了大量的三段论。即:a→b,c是a,那么c→b。
    例如:“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三句话环环相扣。这类推论,文中很多,能激活听众的思维。(建议不在逻辑术语上过多分析,讲课时可以不出现“三段论”这个术语。)12
    以理服人,是一场好演讲的重要因素。
    3.从语言品读上突破:
    通过朗读,揣摩句子含义,感受表达效果,体会毛泽东的演讲风格。
    ①关联词的运用使文脉流畅严谨。如第三段、第四段。
    ②短句联用,很有气势和感染力。如第四段运用三个“要”、三个“互相”的句子
    上口入耳,可讲可听,这是好演讲的基本要求。
    ③引用、对比和口语的运用,使文章雅俗共赏,入理入情。
    以情动人,是取得好的演讲效果的重要技巧。
    四、拓展延伸
    搜索浏览相关网页进行探究学习(选做一):
    1.写悼词仅仅因为张思德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吗?——《为人民服务》写作动机和背景探析。
    2.课下阅读《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了解毛泽东的语言艺术。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1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