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简案|《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引入
  师:对于关系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
  生:知音。
  生:密友。
  生:亲密无间。
  生:心有灵犀。
  师:你们的知识面很宽。有一个词我不理解,两个最好的朋友应当是“知心”,彼此知道对方的心灵,可为什么不称“知心”而叫“知音”呢?有没有谁知道“知音”这个词的来历?如果知道,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生:古时候,有个叫伯牙的人,特别会弹琴。有一天,他在深山里正弹得入迷,忽然来了一个樵夫,他说,弹得真好呀!我好像看见了高高的山峰。伯牙又弹了一曲,樵夫赞叹道:好哇,我好像看到了浩大的海洋。这个樵夫叫做钟子期。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对别人说,这个世界上他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挑断了自己的琴弦,摔破了那把琴,一辈子再也没有弹过琴了。
 师:非常不错,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如果让你刚才讲的这个故事取个标题,你觉得取什么好?
 生:《伯牙绝弦》。
 师:呵呵,就用了课文的标题,是吗?难道只能用这个标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就叫《知音的故事》
生:《知音的来历》
生:《伯牙与钟子期》
师:都很好,可见答案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其实,“知音”这个词到现今已有快三千年的历史了。刚才,这位同学用今天的话讲述了这个故事,你们想不起知道将近三千前的古人是怎样记载这个故事的?
生(齐):想。
 二、自读
师:我数了一下,如果不计标点的话,这个关于知音的故事,我们的先祖只用了77个字就记下了,并且记得极为生动而曲折。这里面一定藏着很多很多的奥秘,一定有许多表达的密码。让我们一起来探秘。
请大家翻开书,每人先将文章自读一遍。我提两个要求:第一,用小三角形标记难读的字词;第二,对照注释,用小圈圈标记难以理解的字词。
指名学生朗读,正音。(多媒体展示)
弦(xian)哉(zai)  峨(e) 兮(xi) 曰(yue)
三、导读
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的标题,叫《伯牙绝弦》。这里,“绝”是什么意思?
生:断绝。
师:对,“绝”就是“断”,绝断绝断,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一个字的意思总有它最原始的意义,就像每条河都有它的源头一样。“绝”的最初意思就是“断”。到今天,一些成语中也有这个“绝”字,比如说:恩断义绝中的“绝”,“断子绝孙”中的“绝”,都是什么意思?
生:断。
师:很好。学习文言,就是学习最初的文字,就是到文字的源头那里去看看。现在,我想问你们一个常识性问题。凭你的经验,你说是坐在舞台上弹琴更难,还是坐在台下听琴更难?弹琴可以成为一门特长,听琴可不可能成为一门特长?
生:我觉得听琴更难。因为,听琴的时候,要能理解琴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听琴者更难,因为听琴者需要对琴技、琴声非常熟悉。
师:(微笑)都觉得听琴更难呀?今天学校招特长生的时候,弹琴可以成为特长,听琴可以吗?
 生:我认为还是弹琴的更难,因为弹奏好一首曲子,需要长时间练习。
生:弹琴不容易,弹一支曲子的时候,他要通过小小的指尖将自己的心声完美地表现出来。12345
  生:我还是认为善听者更难,因为善听者需要很好的感受能力,才能听出琴音里的意境。
  师:其实,弹琴与听琴都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们一起看看课文开头如何写的?
齐读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读)
师:这就是近三千前古人所写的文字,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我们今天还能懂吗?(能懂)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在文言中,有些字的意义,几千年不变,像这个句子中的“琴”“听”,还有“伯牙”与“钟子期”这样的人名;还有些字,意义跟今天的差不多,比如“善”,可以解释为什么?(善于,擅长。注意:擅长的 “擅”是如何写的。)假如文言中全是这样两类字,那我们读文言的感觉与读今天的话没有多大区别。问题是,还有些字的意义,古今差异很大。这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所要重点关注的。比如这个“鼓”,是什么意思?(弹),今天说“鼓”呢?(打鼓或是另外一种乐器)。
故事打头一句就说“伯牙善鼓”与“钟子期善听”。注意,在这里,“善鼓”与“善听”是平起平坐的。从后面的文字看,文章是怎样写伯牙“善鼓”与钟子期“善听”的?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下面的文字。
(学生分角色朗读)
男: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女: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全班男同学与女同学分角色读,交换角色读)
师:刚才我们说了,学习的重点是那些古今意义变化较大的字词?现在,如果你是小老师,要给同学们提醒学习重点的话,你会提醒哪些地方?
生:“志在高山”中的“志”,这里是“想”的意思,今天是“志向”。
师:有个词语叫“意志”,“意”就是“志”。“志在高山”相当于“意在高山”,就是心理想着高山。
生:“哉”与“兮”都是文言里的语气词,今天都不用了。
师:今天有哪些相应的语气词?
生:啊,呀,哇噻!
生:我提醒大家“峨峨”是“高”的意思。
师:峨可以组词为“巍峨”,巍与峨都是“高”的意思。
生:我提醒大家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是“峨峨兮若泰山”,“兮”与“峨峨”连在一起,而不是“兮若泰山”。
师:真是好老师,这个提醒相当重要。
生:我提醒“若”是“好像”的意思。
师:有个成语叫“若无其事”,那个“若”是什么意思?
生:也是好像的意思。
师:“洋洋”这个词,你们没有提醒。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生:宽广。
生:浩荡。
师:“浩荡”更好。
师:我发现一个秘密:这几句都在写钟子期“善听”,好像并没有写伯牙“善鼓”呀?这是为什么?
生:实际上也写了伯牙“善鼓”,因为,钟子期总说“善哉”!
师:呵呵,“善哉”是什么意思?(就是“好啊”)真、善、美,古人将“善”看成最好的标准,叫“止于至善”。你们看电视剧《西游记》里,谁最喜欢念“善哉,善哉”呀?12345
生:唐僧。
师:如果不是伯牙弹得好,钟子期就不会发出“善哉”的赞叹。这是哪个角度的描写?
生:侧面描写。
生:还有,伯牙想到高山,想到流水的时候,就能用琴声来表达,这当然是“善鼓”。
师:很好。但我们看起来,这里的侧重点依然是在表现子期“善听”。其实,如果联系上下文,你会发现,这也是有原因的。为什么要侧重写“善听”?
生:越是写出钟子期“善听”,越是体现他是真正的“知音”。这样写,就会后面写到的“绝弦”举动,作了铺垫。
师:你太厉害了!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不过,伯牙真是如此“善鼓”,钟子期真是如此“善听”吗?我想问:他们是不是只有在弹奏高山、流水这些曲子的时候才能这样心意相通呢?
生:不是。
师:请你在文中找找证据。(指一名未举手的学生)
生:(稍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对。但这里还是藏着问题。请你们讨论:前面都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这里却说“伯牙所念”。我想将“念”改成“志”,行不行?说说理由。
生:不好。伯牙弹琴弹得特别好,一点点念头,一点点想法,都能表达。而这一点点念头,居然都被钟子期感受到了。这更能体现他们是“知音”。
生:“念”是名词,它表达的是伯牙弹琴时所想到的东西;“志”是动词,是伯牙一边弹奏一边想着。
师:你的分析有道理,但“念”在这里,不是名词。
生:“志”好像是一个曲子的主题,而“念”没有那样明确,一个念头,一点念想都可能。子期就像在伯牙肚子里,什么“念”都晓得,都理解。
师:“念”写出了“善鼓”与“善听”的境界。以前,有个同学默写课文时,漏了这个句子中的“必”字,你觉得会有影响吗?
生:有影响。“必”是“必然”“必定”的意思。
生:“必然”说明没有一次意外,伯牙在琴声里表达的,都能被子期理解。
师:理解百分百。是吗?我们一起再次齐读这两句,思考:你发现,钟子期的话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生:我发现,钟子期的话里都用了“善哉”这个感叹词。
生:钟子期的话都用了“兮”这个语气词。
生:钟子期的话里都有一个像“峨峨”“洋洋”这个的重叠词。
生:钟子期的话是对仗着写的。长短一样,句式差不多。
师:对。刚才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试试自己的创意力与表达力。仿照“志在高山”这样的句子,来造句。
(多媒体演示)
志在春风,钟子期曰:“——————————”
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生跃跃欲试)
生:志在春风,柔柔兮若轻抚。
   生:志在春风,徐徐兮若微风。
   生:志在春风,柔柔兮若母爱。
生:志在明月,朗朗兮若玉盘。12345
生:志在明月,皎皎兮若玉璧。
师:同学们的创造力相当强!我想问,如果文章只写到这里,那题目能叫“伯牙绝弦”吗?生:不能。根本还没有写到“绝弦”的事儿。
师:如果不叫“伯牙绝弦”那可以叫什么呢?
生:《伯牙觅知音》。
师:呵呵,钟子期就在他面前,要“觅”吗?
生:《伯牙遇知音》。
生:《伯牙巧遇知音》
师:是啊,要是这一对知音永远这样琴瑟和谐就好了。然而,生命总是有限度的,子期死了。你想想,子期死了,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悲痛。
师:不是悲痛,而是极其悲痛。
指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终身不复鼓。”
师:“死”字该怎样念?
生:低沉,饱含悲伤。
师:(齐读)体会“死”字如何读。
师:这里有个“谓”,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
师:“谓”的古今差异很大,在古代它是“对……说”的意思。
师:请圈出句子的“知音”。如果我再问你,“知音”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能回答我吗?
生:就是懂得音乐,懂得琴声。
师:懂得琴声就是懂得心声。
师:看看“破琴绝弦”这一句。今天我们说“破琴”是指破烂的琴,这里也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这里的“破”是个动词。摔破。
师:很好。能想象当摔琴的情形吗?
生:伯牙摔琴的时候,眼里一定噙着泪水。
生:伯牙摔琴的时候,心量一定很舍不得。
生:伯牙摔琴的时候,他一定有悲伤的叹息。
师:伯牙那么卓越的一个琴师,照理说,一个琴师爱他的琴,就是将军爱他的马一样呀。为什么他舍得让它的弦断掉?你怎样评价“伯牙绝琴”的举动?
生: 世上只有钟子期是他的知音,知音死了,他的弹琴再也意义。因为摔烂它,挑断它。
生:他弹的曲子无人能欣赏,留着琴没有用。
生:他跟钟子期那么知心,现在钟子期死了,伯子看着它伤心,不如摔了。
师:你们的理解都很深,观点却都差不多。
生:我觉得伯牙没必要摔琴,他应当在子期死的时候,跟他再弹一曲,然后将琴与子期一起埋葬。
生:我觉得伯式可以借这把琴来表达他对钟子期的思念。
师:你们都非常懂得感情。真不错!
四、拓展
师:文言文,最初没有标点,也不分段的。我们今天学的《伯牙绝弦》,只有一段文字。(多媒体展示)现在,如果让你来按“回车键”给这些文字分段,哪些地方该敲“回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善听”之后要分开。这里是“总写”。“必得之”之后要分开,这里具体写了伯牙子与钟子期如何心灵相通的。最后,是故事的结局。
师:理解得非常好。相信大家都会认同这个思路。
(生点头)
师:伯牙鼓琴时所想的是高山,是流水,所以高山流水后来亦指知音。伯牙是几千年前的古人,怎样评价他的这种心理?如果换上是一个现代人,一个现代城市人,你说,他可能会“志”在哪里?12345
生:可能会志在别墅。
生:可能会志在美女。
师:呵呵,你们由此能引发怎样的感想。这个留待课后去思考。 现在,我想让大家做一回“钟子期”。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曲子,看你听了这个曲子之后,能想到哪些场景?
多媒体播放二胡独奏《赛马》。
生:我想起过年时那种欢快的氛围,一群人在那里载歌载舞。
生:我想到了竞争,想到了划龙舟,敲锣鼓。
生:我想到的舞龙灯热闹而欢快的场景。
生:我想到了草原,想到蒙古包,想到马儿的奔跑。
生:我想到了奔跑的马,他们在竞赛,一会又在休息,准备下一轮冲锋。
师:你告诉我,此前是否听过这支曲子?
生:(摇头)没有。
师:(笑)一定,肯定以及确定?
生:肯定。
师:那你是了不起的“钟子期”
五、背诵。
   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1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