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经典诗海拾贝】《诗海拾贝之走进李白》说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在这诗歌的王国中,李白是那颗最璀璨的星星,对于李白,你知道多少?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十月六日、七日,我与我们学校的几位老师,在教导主任李婷翠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昆明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名师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学习期间,聆听了专家们带来的优质课,以及他们对教育教学教学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受益匪浅,特别是孙双金校长的情智教育理念让我感触颇深,随着《走进李白》的聆听,我也享受着“诗意语文”的无限魅力教育。孙老师首先由李白是诗仙、酒仙引出本课主题“李白是仙”;再由杜甫《饮中八仙》及诗中所蕴藏的故事,让学生认识李白作为酒仙的一面;然后带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并与唐朝徐凝《庐山瀑布》对比,并引入苏东坡《戏徐凝瀑布诗》,从中体会李白诗的极度夸张和浪漫想象;接着又带学生学习了《夜宿山寺》和《秋浦歌》;最后通过李白以诗答湖州司马的故事,总结李白诗仙的特点。

对这节课,许多老师和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确实,通过这节课我们可看到孙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刻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厚的文化底蕴,勤奋钻研的精神,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但每每回味这节课,总有别样的感觉挥之不去,那就是,《走进李白》是孙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也不是听课老师的。

这节课是古诗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欣赏李白诗中非凡的夸张和超人的想象力,及由此显示出的磅礴气势,从而体会李白诗的“仙风傲骨”。听了课以后,我觉得孙老师是在带着我们欣赏李白的诗,但更多的感觉是我们在欣赏、享受孙老师的研究成果,欣赏、享受孙老师本人

这个专题能否让我们的学生来完成呢?我就不妨就尝试一下,刚好,六年级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为诗海拾贝,让学生搜集是整理诗,让我们学生来完成《走进李白》。第一步,布置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到书店、图书馆等寻找收集李白的诗;第二步,让学生复习其中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引导学生学习未接触过的但通过老师帮助能理解的诗;第三步,分组罗列李白的诗,一组集中反映李白诗的极度夸张和浪漫想象,一组集中反映李白诗的常人情感,让学生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李白诗的特点,感知李白的性格特征;第四步,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课前我设计了预习生成单:1.、对于“诗仙”李白,你了解多少,查找资料,把想与同学交流的写下来;2、李白的诗你最喜欢哪首,诵一诵,写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3、诵读时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写写吧4、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5、李白的诗你还搜集了哪些,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并且,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是这样制定的:a类  :通过教学,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李白,了解李白:b类:   通过对李白部分诗的朗诵,交流,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李白诗歌的特点;c类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读古诗,了解中国古代博大精深地历史文化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感情朗读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李白的特点,我运用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去比较、去思索、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在平易、简单的诗句中,或在最被人忽视的普通字词中挖掘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逐步地、稳步地走近李白。12

在本节课的课堂中,学生的学应处在主体地位,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精彩,在课堂中,我想教师应悄悄退到旁边,,走到学生身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焦点,让学生去自由的学习和表达,让我们的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富有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师啊,学生正是那含苞待放的花苞,他们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和鼓励,在教学中,让我们都成为那片映衬花苞的绿叶吧,课堂上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10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