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伯牙绝弦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课前播放《知音》,)
刚才的一曲美妙的乐曲道出了人间许多美好的情怀,“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文章,这是发生在2000年以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千古流传的动人故事。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
3、齐读课文。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三)深入探究,斟字酌句。
1、理解课题
几遍读下来了,我们都知道了文章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钟子期)
2、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请读第一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善是善于的意思,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乐。)
3)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请一起读,读出他们的特点。(齐读)
4)从哪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再读课文,画出句子。
(生回答)
5)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指名答)
b、从哪个字让你体会“心里想到”的意思?(志)
c、子期听到伯牙把高山融入到音乐时,他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泰山?你从哪个词知道的?(峨峨)
d、你从这里体会到子期善听,这是在表扬,伯牙和子期怎么样?123
(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e、两处的“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前一个“善”是善于;后一个“善”是太好了。)
f、你们能不能讲一下“志在流水”这一句?
(生自由说)
6)高山也好,流水也罢。善鼓的伯牙,子期都听的懂所以?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念”与哪个字相近。(志)
所以伯牙才惊叹(知我者,子期也.)
7)伯牙的音乐除了高山流水,还会志在很多地方,很多景物,让我们在音乐中想想(放音乐),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吧你的感受写一下。你想此时(做练习)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8)他们此时的心情如何?(生:激动,快乐,惊奇……)
9)你是伯牙,你现在最想说什么话?(生自由说)
10)这琴声,这心情,这情怀,子期听懂了吗?为何有这样的体会?(因为: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了。
3、感悟知音
知音难觅,伯牙多想能和子期在一起,把他的音乐与子期分享,可是伯牙由不得不回到齐国,所以他们相约次年后再相会。这是伯牙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幸福,可是次年的中秋,伯牙撑着扁舟带着喜悦来到江边会子期时,不见子期了,之间一座冰冷的墓碑,站在墓碑前的伯牙心情如何?(悲痛欲绝)他现在多项给子期鼓琴,他有千言万语要对子期说啊,可是……。他只有吧这千言万语汇成这最后的绝音,你们听:
(播放,最后一段的朗读录音)
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指名读最后部分,想想该读出什么味道来?
3)琴弦断了,但伯牙和子期的这份浓厚的情怀还可在每个人的心里。
4)你能用一句话来赞颂他们吗?
(生自由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伯牙子期情”)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写的悼念诗。
2、出示诗学生读
3、后人感动于他们的情谊改编了一首同样感动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在乐曲中再一次的朗诵课文,能背下来的可以跟着背。
总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一篇新的文言文。全文仅有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可见这77个字的背后有着多么深厚的人文内涵呀!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有很多收获,审视自己的这堂课,还有些许不足,总结自我才能提高,反思自我才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我以一句“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开始我的课,让学生对知音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利用注释和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123
教学中,文言文与现代文不一样,要让学生多读,做到熟读成诵,所以我在课上非常注重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并用俞伯牙的碑文,来渲染这种悲痛欲绝的气氛,让学生更能体会伯牙失去子期的心情。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小组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这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最后我又让学生用一句诗句来赞颂伯牙与子期的这份情怀。学生都说得很好,其中张钊同学用了“桃花潭水深浅尺,不及伯牙子期情”。我便及时地让他把诗句写在黑板上。就用了这句诗结束了这节课。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
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朗读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是在范读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把朗读的节奏在书上划出来,在学生朗读的时候,个别不到位的断句也没有及时指出。由于时间过于紧张,学生对伯牙子期的相关资料查到了很多无法在这课堂上交流,关于知音的其它名言,关于学习文言文的收获方法等等问题,在授课结束之际,我不得不忍痛割舍。没有让学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遗憾。只能留在下一堂课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09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