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总复习】总复习4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3-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十六)量的计量教学内容:教材第88~90页量的计量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例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板书;量 计量单位)更加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的大小及同一类计量单位相互间的进率。(板书;进率)二、整理计量单位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量的计量?[接“量”板书:长度 面积 体积(容积) 重量 时间] 2.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 (1)让学生看第88页图示,说说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追问:长度是指什么,它有哪些计量单位?(接“计量单位”板书出长度单位)请同学们比划一下或说明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板书出面积单位)请同学们依次用手势比划或说明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提问:你能估计课本封面和教室地面的大小吗?什么叫体积,有哪些计量单位?(板书出体积单位)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谁来用手势比划出l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板书) (2)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88—8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串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用面积、体积进率的推算方法来说明) (3)组织做“练一练”第1~3题。 让学生先画一画或做一做,再在( )里填数。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3.复习重量。 (1)提问:计量物体轻重的是什么量? 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从大到小填写出学过的重量单位和进率。提问单位和进率,老师板书:计量单位。 (2)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举出例子。你能举例说说1吨的重量吗?追问:重量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4.复习时间。 (1)提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板书;年 月 日 时 分秒)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填表里的时间进率。小黑板出示表格,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一年有多少天?(板书: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2)让学生看“想一想”的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追问: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板书:四年一闰)让学生说出3个闰年年份和5个平年年份。 (3)做“练一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指出:我们一般是根据年份数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l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订正。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做练习十七第4题。 指名学生口答。四、回顾复习内容 这节课复习了量的计量,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各类量的计量单位,想一想各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和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为复习名数与名数的换算做好准备。123456789(十七)名数的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名数和名数的换算、“练一练”,练习十七第6~10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在认识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名数换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名数间的换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七第6题。 提问,你觉得一个数乘或者除以10、100、1000……时,怎样能较快地算出结果?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量的计量.在计量一个具体的量的结果时,通常要用到名数,有时要进行名数的换算。应用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时移动小数点求得数的方法,就能较快地进行名数间的换算。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名数和名数的换算。(板书课题)二、归纳换算方法 1.提问;什么叫名数?谁来举例说明? 谁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单名数,什么是复名数? 2.学生练习。 (1) 3米=( )厘米 3吨=( )千克 (2) 50分米=( )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换算时是怎样想的,第(2)题是怎样想的? 3.归纳方法。 请大家按照刚才的解题和回答,在第90页上把换算方法归纳完整。指名口答归纳出的方法。 追问:如果进率是lo、l00或l000,怎样做比较方便?说明: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三、综合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3.05米=( )米( )厘米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单名数,只要直接乘进率求出结果;复名数改写成相应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只要把其中高级单位的数改写,再加低级单位的数;小数改写成复名数,一般是整数部分直接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小数部分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2050克怎样改写成2千克50克的?(除以进率,整数商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是低级单位的数)指出: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只要直接除以进率求出结果,复名数改写成相应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把高级单位的数作整数部分,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只要除以进率,把整数商作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也可以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复名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在课本上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强调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换算一定要注意进率是60,方法与其他量的单位换算相同。 5.做练习十七第10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7—9题。 (十八)线和角的知识教学内容:教材第93~94页线、角的有关知识、“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5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123456789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第93页上面的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三、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3页下面表里画一画,填一填。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一练”第3、4题。 先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再指名口答。 5.做练习十八第3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6.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4题。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并交互检查。提问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迫问: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六、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5题。 (十九)平面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94~96页三角形、四边形、圆、轴对称图形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6~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123456789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三角板、圆规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圆的纸片各一个。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线和角的知识,线和角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平面图形中的封闭图形。(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掌握一些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并能画出一些图形。二、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提问:用线段来围出一个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三角形”并画一个三角形) 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提问:三角形可以狡什么来分类?(板书:按角分: 按边分: )出示第94页的分类图,让学生说说各是按什么分类的,各分为哪几类三角形。(接“按角分”板书: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接“按边分”板书: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提问:谁来根据左边的图,说说这三类三角形各自的特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这三类三角形,同时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三角形。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板书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请大家拿出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说明两条边相等和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板书画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说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相等吗?试一试。 3.学生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完成后口答,老师在黑板图上板书。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指出: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里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它就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5.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6.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三、复习四边形 1.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板书“四边形”并画一个四边形) 2.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第95页四边形的图。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提问: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指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是梯形。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3.做“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图形的高。提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四、复习圆 1.复习圆的特征。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圆,井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在黑板上画出圆)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在圆里画出几条表示这样的距离的线段)为什么? 2.学生口答。 请大家看第96页“想一想”的问题,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一练”第5题。 学生填充,然后口答。123456789五、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板书:对称轴)追问: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3.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4.做“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画出对称轴。指名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说明各有多少条对称轴。六、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6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判断,然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在课本上选择,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11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4.做练习十八第12题。 让学生画在课本上,然后说明各有几条对称轴。 5.讨论练习十八第13题和第14题。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和各自的想法。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8、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9题。 (二十)周长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0一10l页周长、面积的意义,周长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学过的周长计算的公式,能正确地进行周长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认识了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后,这节课先复习它们的周长计算。(板书课题)同学们要弄清什么是周长,掌握一些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意义 l.明确意义。 提问:想一想,一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什么叫做面积呢,出示一个正方形后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指出,周长是指围成的平面图形周边的总长度,(板书:周长:围成平面图形的周边的总长度。)面积是表示围成的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它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板书: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 2.学生练习。 (1) 请同学们根据第l00页上的要求,描出周长和涂出面积部分。出示相应的表示周长和面积的图形,让学生交互检查。 (2) 做练习十九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你认为这两组图形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因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三、复习周长计算 1.巩固计算公式。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请大家先在第100页上填出这些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再告诉大家各个图形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公式。 追问:“π””是什么?你能说出一个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吗?我们一起来按照刚才说的关系,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填充后口答, 3.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4.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汀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123456789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2~5题。 (二十一)面积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面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6~15题,练习十九后的思考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汁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二、整理公式 1.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说明:这里的一组图形,表示了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请同学们看着第101页上这样的图想一想,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再把面积公式填在课本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公式和它们的来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归纳公式。 指名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问:从图上看,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指出,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后面学习的一些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割、补,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能计算面积的图形来推导出来的。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要怎样换算成“公顷”。 4.做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你发现哪个面积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长方形和圆如果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大) 5.做练习十九第13题。 让学生测量、计算。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让学生口答第14题,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积。 7.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口答长、宽和面积,老师依次板书。四、讲解思考题 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不同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讨论一下: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学生交流每组的讨论结果。追问:这些不同的长方形里,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指出: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当它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123456789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1、12题。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lo题。 (二十二)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立体图形及表面积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第l一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二、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2.说明各自的特征。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四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然后告诉大家。(学生回答时板书立体图形的名称)谁能根据老师这里的立体形体,说出每个形体的特征。(老师依次出示四种形体,指名学生说明各自的特征)请大家看书上的图形,自己说说每个形体的特征。提问每个立体图形里字母表示什么。3.说明下面每个图形各是什么形体。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 4.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复习表面积计算1.复习表面积的童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看着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3.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这个意义,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指名学生依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做“练一练”三道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三道题的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四、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底面铁皮部分不同:第(1)题有两个底面部分,第(2)题只有一个底面部分,第(3)题没有底面部分)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练习二十第3题。 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能完整地回忆一下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吗?谁来说出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二十三)体积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体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二十第5一14题,练习二十后的思考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123456789教具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如文具盒、橡皮、粉笔盒等;练习二十第13题的长方体(用橡皮泥做成)。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第5题。 2.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更加清楚这样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体积的意义。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大小相同吗?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体积最小, 2.复习体积的计算。 (1)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形体的体积?(分行板书画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图形)请同学们在课本第106页用字母表示出这样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边写一边看每个图形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关系,再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名学生口答体积计算公式,老师接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体积公式。提问:这些体积计算公式里,哪一个是其他几个的基础?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推导出其他体积计算公式的?老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联系,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 (2) 归纳柱体体积公式。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明: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它们上、下底面是完全一样的。像这样从上到下一样大小的直直的形体,一般都叫做柱体。从上面统一的公式可以看出,这样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计算体积一般按体积计算公式进行。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追问:求容积是按什么来计算的?要注意什么?指出;计算容积按计算体积的方法进行,要注意应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度,结果一般用容积单位。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6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判断。指名学生口答,错误的说法要求说明理由。 2.讨论练习二十第7、8题. 提问:第7题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状?第8题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说明了什么? 3.做练习二十第11、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提问每个问题求的是什么,再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追问:一般说来,求制作时所用的材料是要计算什么?求能容纳物体的重量要求出什么来计算? 4.做练习二十第13题。 出示橡皮泥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怎样把它截成两个正方体?用刀把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谁来说—说,增加的表面积部分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口答练习二十第15题。 让学生在小组里先估计,解释估计的方法。讨论后让学生交流,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按题意画出示意图。提问:求这个梯形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与正方形哪个条件有关?梯形的一条底比另一条底长多少厘米?你有办法根据题里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吗?请大家课后想一想,试一试。123456789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7—9题,第11和12题里自己未做的一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第10题。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134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