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_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019-02-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
2、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智慧爷爷看到大家这么认真,所以给我们每个小组都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赶紧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袋子,拿出罐头盒、可乐罐等圆柱体实物。)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3)、它们都是圆柱体,简称为圆柱,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4)、课件演示罐头盒、茶叶筒、树桩等圆柱体实物。
(设计意图:通过亲切、自然的课前交流和实物展示、课件演示,使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启发学生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种形状的?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 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圆柱的几何图形
(1)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画线的同时实物慢慢消失,只剩下轮廓。
(2)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怎样可以得到一个圆柱呢?
计算机演示圆柱形的动画:一个长方形,以长方形的一条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
    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设计意图: 通过计算机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建立圆柱的几何形体这一表象。)
2、动手操作,整体感知
(1)分组活动,教师让学生拿着圆柱体实物观察和摆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操作形象感知圆柱的特征。
(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圆柱的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学生动手实践摸一摸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描一描圆柱的两个底面,并思考提问。
(设计意图:1、通过具体形象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2、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
(1)圆柱的底面
教师在学生回答第一题后利用计算机进行验证:圆柱几何图形的底面逐渐分离出来,显示出上下两个底面重合的动画。
小组汇报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并认真观看课件的演示,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确实是2个完全相同的圆。)12
(2)圆柱的侧面
摸到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它是一个曲面),板书: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再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作个对比。
(3)圆柱的高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课件演示圆柱的高,明确概念,再出现一条不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让学生判断,加深理解。
然后提问:圆柱有几条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计算机显示圆柱的多条高,演示几条高重合,揭示高的特征。
板书: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都相等,你能在纸圆柱形模型上画出一条高么?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7117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