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目录_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教材分析2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秋水》
(寓言)
庄子 了解先秦时的百家争鸣、 “道家”及老子、庄子。了解《庄子》主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明白《秋水》中写到的道理:客观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人的主观认识是有局限的。掌握文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典故。 文体:庄子散文属议论文,但引用了许多寓言形象说明道理。《秋水》一篇整体上宣扬相对主义和“认识上的不可知”、主张无为、虚无的人生哲学。但引用的寓言却客观上告诉我们在广阔无限的宇宙中,无论大小,一切事物均处于相对之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受到客观世界的制约,十分有限,不能“自多”(自我夸耀、满足);因此,学无止境,永不满足。
构思:假设河伯与海神“若”的对话,表现其思想主张,因而显得生动形象,将抽象、深奥的道理变为具体形象的故事。语言:节选的本段中,有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被动句、宾语前置等,指导学生根据课本要求自己注释,并归纳和体会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非攻》(节选)(议论文)
   墨子 
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墨子”一派的思想主张。了解《墨子》一书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结构:本文论述作者反对侵略非正义战争的主张(联系人教版初中九(下)《公输》一文),节选开头一段。文章采用类比推理的手法,采用设问、反问句式,层层推进,得出结论。从窃人桃李为不义到窃人鸡猪为不义,再到抢人财物杀人为不义,得出“攻国”为最大不义的结论。
标点古文:根据课文要求,标点此段古文。标点古文,古人称为“句读”。首先要能读断,了解其意义;其次可以从形式上着手:一是寻找文言虚词的规律(如“之”联结定语和主语,“以”、“于”等介词结构等,特别是句尾、句首的语气虚词,如“夫”用于指示性句式开头,“盖”表示开始发议论,“也”用于判断句后,“矣”用于陈述句后,“乎”用于问句后等。二是通过句式(如排比、对偶、人物说话“曰”等)寻找断句,如本段,用的是排比推理,找到一些关键性的重复词,即可标点。

《察今》(节选)(议论文)
《吕氏春秋》 
了解《吕氏春秋》一书的有关情况及思想内容、主要特色。 内容:《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相传为战国末年秦国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内容丰富,融合各家思想,被认为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作。本文说的是国家的“法令制度”是与时俱进的,应随社会时代的需要发展而发展,不能盲目“法古”,照搬古代一套。
论证:文章先提出论点,随后用日常生活知识(日月之变、瓶水之冰等)及楚国打仗等事实证明。结尾再次强调论点。属于归纳论证方法。

附:关于先秦诸子百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九流十家”之说,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
    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其核心理论为“仁”(以“爱”为中心的待人之道)、“礼”(包括制度和为人准则),倡导“德治”、“王道”、“仁政”,强调个人修养。后世把阐述、研究和发展儒家的学说称为“经学”,其他各家称为“诸子之学”(子书)。经学著作有“五经”、“六经”、“九经”、“十三经”之说(《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123456789101112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提出“道”的概念,倡导“道法自然”,取法于道的自然性,返朴归真,无为无求,至庄子又发展为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无待”“逍遥游”)。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提出“法”(建立法律法治)、“术”(权术)、“势”(君主集权)。
墨家以墨子(墨翟)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非乐、非命、尊天、节用。

必修(四)的四个专题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人是要有理想的,尤其是年轻人,更要确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才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才有不断奋发前进的动力。在当今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混杂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理想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本单元选取了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文章,在于启发青年学生确立为国为民的理想壮志。
本单元选取了孔子、孟子两篇古文,集中表达了儒家的“仁政”和“以礼治国”思想,在领会内容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先秦古文的一些知识。两篇演讲词是恩格斯、马丁•路德•金的讲话,在领会内容的同时,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写法。孙中山先生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感情激越,文字精练,值得写作借鉴。

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

《季氏将伐颛臾》
(议论文)
孔子 
联系初中学过的《论语》选录,进一步了解孔子思想及《论语》一书。
了解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并能正确、客观评价。 内容和结构:文章针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及学生不阻止的辩解,进行批驳,并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第一段以颛臾是鲁国属臣的事实、以“礼”为原则批驳季氏攻打颛臾。第二段以名人名言、生活事实及双重比喻为论据,批驳冉有、子路不能劝阻季氏的失职。第三段以自己的治国主张驳斥季氏攻打颛臾“为子孙忧”的借口,驳中有立,正面阐述了反对武力、“德”、“礼”治国的主张。
论证和语言:《论语》为语录体散文,但有少量篇目已发展为对话辩论体,本文即是。本文是驳论为主,驳中立论。采用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其中一些语言如“均贫”、“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萧墙”等成为著名成语。

《寡人之于国也》
(议论文)
  孟子 

联系初中九下《孟子两章》,进一步了解孟子思想及《孟子》一书。了解和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 内容和结构:《孟子》散文从《论语》、《老子》等语录体发展为对话论辩体。本文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开头批评梁惠王对百姓“小恩小惠”并非仁政,接着具体阐述其“仁政”主张:首先是与自然和谐,作为百姓发展经济的基础;其次是发展经济,奠定“仁政”的物质基础;再是加强教育教化,引导百姓讲礼仪。末尾强调:统治者不能将国家百姓的苦难推向客观,“王无罪岁”,百姓便会归顺拥护,“仁政”也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论证和语言:《孟子》散文善于辩驳,逻辑严密,气势充沛,层层推进,无可反击。本文采用“连环推理”论述“仁政”的基础和步骤,就是如此。在语言表达上,善于运用寓言、成语、比喻、排比等,如“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不违农时”的排比句等,显得说理充分,气势充足。12345678910111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演讲稿)
恩格斯 
联系实际,结合政治课,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内涵,分析它的发展。 结构与内容:本文是演讲稿,属议论文,围绕对马克思的评价展开论述:先总提马克思逝世的巨大损失;文章的主体是高度评价马克思的功绩:一是理论上的贡献:“两大发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剩余价值”);一是实践斗争贡献: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又从反动派对他的攻击及世界人民对他的尊敬正反两方面证明其伟大。最后简要结尾。
写作特色:讲演稿,充满对马克思的激情,论证严密,语言精辟。

《我有一个梦想》
(演讲稿)
美 马丁•路德•金 

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理解和体会演讲中提出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自由的精神及其意义。 结构与内容:本文是一次和平示威集会上的演讲,可以分为三部分:1、批评美国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年来黑人仍处于歧视的状况,提出集会的目的(要求兑现诺言)及这一要求的合理和正义性(符合《宪法》和《独立宣言》精神)。2、提出斗争的策略(反对暴力、团结和争取多数白人的支持)和目标(获得真正、完全的自由、正义、平等)。3、描绘“我的一个梦想”(消灭种族歧视,实现真正平等自由的理想)及为实现这理想的决心和信心。
写作特色:符合演讲稿的特点,充满激情和严密的逻辑,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强大的呼唤和鼓舞力量。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序文)
孙中山 

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史实及其伟大意义。了解序文的特点。 文体和内容:本文是序文,“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又写作“绪”或“叙”,是对著作写作缘由、内容、体例等叙述、介绍、议论、评价。有为自己或人家著作所作。本文是为《黄花岗烈士事略》所作的序,文章首先介绍广州起义的壮烈,高度评价和褒奖烈士的功勋;接着感慨民国建成后对烈士的淡忘;再呼唤国人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完成革命。末尾交代写序目的。
写作特点:本文系清末“新文体”,体现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结合并向现代文过渡的特点,以文言文语言简洁、精练、整齐为主要特色,又吸收现代词汇平易、畅顺的特点,富有气势和文采。

写作实践 演讲稿写作:1、演讲稿的用途、特点、写作要求、语言特色等;2、根据课文提供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时事评论写作:1、时事评论属于议论文,要求以新发生的时事为评论对象,立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论证。
2、根据课文提供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人性”被忽视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重视人性,就是要重视人,研究人,关注人,同情人,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性也是复杂的,自古以来对人性的本质是“善”还是“恶”,争论不断,但人性中美好一面是我们追求的,也是我们语文课程需要作为重点进行教学的。对人性的展示和表现,在语文课文、特别是文学性的课文中尤为明显突出。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小说、话剧、电影剧本,都在人性展示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在欣赏这些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同时,领略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123456789101112

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

《雷雨》节选(话剧)
曹禺 

了解曹禺的创作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话剧剧本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和分析《雷雨》的思想内容、人物。 结构和内容:全剧四场(剧情见下面附),这是第二场中的片段,写主人公鲁侍萍应蘩漪要求去周家领回女儿四凤,与周朴园相认,引起回忆,将周鲁两家三十年恩怨表现。可分4个层次:1、周萍爱上四凤,抛弃蘩漪,蘩漪要鲁侍萍领回女儿。鲁侍萍去周家,认出周家,决心带回女儿。正巧碰到周朴园。2、周朴园一下子未认出,询问过程中,鲁侍萍说出两家三十年恩怨,引起周朴园的回忆。3、周朴园认出鲁侍萍,撕下“痛苦”的外衣。并了解自己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成为对立阶级的真相。4、周朴园欲用钱了结,遭到鲁侍萍的拒绝。
艺术:1、借鉴西方话剧“三一律”(即时间、地点、事件的统一),将周鲁两家三十年故事集中在一天表现,采用“回顾式”,用“过去的戏剧”来推动“现在的戏剧”,用“现在的戏剧”来说明“过去的戏剧”,本片段中通过鲁侍萍的回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2、个性化、富于表现力、具有丰富潜台词的话剧语言。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小说选段)
法国  雨果 

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及他的创作成就。了解并阅读《巴黎圣母院》小说,感受和分析小说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的美丽心灵。 内容及结构:当“钟楼怪人”伽西莫多因受主教克洛德唆使劫走爱斯梅拉达后,被官兵抓住,判受鞭刑时,受尽痛苦,无人帮助,而爱斯梅拉达却给他水喝。小说赞美了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心灵。这一情节,也使伽西莫多认清了主教的虚伪丑恶,致使他最后救爱斯梅拉达、将主教推下钟楼的正义举动。节选部分1、描写伽西莫多受刑刑场的环境,2、写伽西莫多被带到刑场的情景,突出了看客对他的嘲弄(类似鲁迅《药》中看杀头的群众),以衬托爱斯梅拉达;3、写伽西莫多受刑及受刑后的苦痛以及观众的反映;4、通过伽西莫多受刑后的眼光,看到不同人,其中看到主教的虚伪,又写他需要喝水却无人帮助。5、爱斯梅拉达不记前嫌给伽西莫多喝水,着重写伽西莫多的心理活动(怕爱斯梅拉达报复及感激)。6、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引得大家感动。
艺术特色:1、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美与丑的对比,突出主题和人物。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美丽心灵的统一,主教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伽西莫多丑貌下的善良心灵,群众的无知愚昧与爱斯梅拉达的不记前嫌等构成对比。2、环境、人物描写。

《辛德勒名单》(节选)
(影视文学剧本) 结合、联系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进一步了解“二战”及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历史。了解并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培养人道主义精神。 内容和结构:围绕德国工厂主辛德勒因良心发现而想尽办法、历尽艰险保护犹太人的过程,节选部分可分五层:1、辛德勒目睹犹太人被屠杀后焚烧的惨状,同情他的工厂合作者犹太人伊特兹哈克及情妇海伦,下决心要救犹太人。2、辛德勒用金钱说服和收买德国军官高斯,说服服装厂老板,借口自己工厂需要工人确定了一批被救犹太人,又用机智救了海伦。3、由于文件错误,被救犹太人又落入集中营,将遭屠杀。4、辛德勒再次去德国将军处,用钻石买通,救出犹太人。5、犹太人又一次被救。123456789101112
艺术手法:1、影视文学剧本的特点。2、情节的曲折与矛盾冲突的激烈。3、影视人物的语言:个性化、表演性、精练。

写作实践 影视评论写作:影视评论也属于议论文,只不过是它的议论评价对象是影视作品。写好影视评论的关键:1、确定好评论对象(通过一部作品、一个人物、一个情节等,或评论其思想内容,或评论其艺术表达手法,或评论演员的表演等)。2、以一定的文艺理论观点或写作、表演的理论等作为评论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使评论能深刻,有说服力。3、一般采用夹叙(评论的影视作品内容)夹议(评价)、有叙有议的手法。
写作练习:从课文提供的材料话题中选择,或选取正在播放的作品,写作影视评论。
附:关于《雷雨》  《雷雨》通过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和悲剧结局,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资产阶级残酷凶狠的本质和庸俗虚伪卑劣的思想本质,揭露这个没落阶级道德伦理的沦丧及必然灭亡的命运。
全剧四幕。第一幕:死水微澜(雷雨正在酝酿之中),时间上午,地点在北方大矿主周朴园公馆。三十年前,在南方,周朴园还是少爷时,诱骗了佣人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儿子。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儿子第三天的除夕风雪夜,因周朴园要娶阔小姐成亲,被赶出了周家。侍萍跳河被救起,到了北方,后带着第二个儿子大海嫁给了鲁贵,又生下了女儿四凤,侍萍在济南帮工。周朴园发家后,也到了北方,开了矿,而大海也正巧在矿上作工,鲁贵和四凤也正巧在周家帮佣。周朴园后又娶了一个年纪比他小20多岁的蘩漪,生下儿子周冲。后来,周朴园与侍萍生的大儿子周萍也来到这里。由于蘩漪不满周朴园的专制,在周萍的引诱下,两人发生了关系。周萍又看上并诱骗了四凤。而周冲也爱慕着四凤。周萍要抛弃躲避蘩漪,带领四凤离开家去矿山,引起蘩漪不满,就要侍萍来领四凤回家。而周朴园也因矿工罢工而回家,大海作为罢工工人代表,也来与周朴园谈判。所有人物来到一处。这一幕交代各种矛盾的展开,酝酿着一场暴雨的来临。
第二幕:密云不雨,地点同前。侍萍来领女儿,看到房间摆设,认出周家(原来周朴园平时还记着年轻时的情分,保留着当时房间摆设)。但当侍萍与周朴园相认,周朴园却欲以钱了结,遭到侍萍拒绝。大海因周朴园不肯接见,闯入周家,揭露周朴园利用工人生命发财的罪行,周萍动手打了大海。侍萍看到两个儿子成为对立的阶级,心痛欲绝,带领四凤离开了周家。课文选取的是这一幕的前半部分。
第三幕:山雨欲来,地点在鲁家,时间半夜。侍萍决心带女儿走,但四凤放不下周萍。周冲奉蘩漪之命给鲁家送钱,受到大海误解,赶了他出去。侍萍要四凤发誓永不见周家人,但没有告诉她真相。夜深后,周萍跳窗入周家,被大海发现,要打周萍,周萍要跳窗走,窗却被偷偷跟来的蘩漪系住,侍萍放走了周萍。四凤逃出家门,追去周家。侍萍发现两人关系,差点晕倒。
第四幕:轰雷暴雨,地点在周家,时间午夜。蘩漪深夜回家,和周朴园当面顶撞。周萍要连夜出走,蘩漪要周萍带她走,周萍不肯,使蘩漪看清周萍面目,下决心揭开真相,大闹一场。这时,四凤与大海先后来到周家,周萍要带四凤走。侍萍赶到,两人请求侍萍让他们走,四凤说明真相,已经怀孕。侍萍悲愤难抑,要两人走得远远的,“不要回头,永远不要见我了!” 蘩漪见两人要走,让周冲来拦阻,又让周朴园出来看。周朴园说明真相,要周萍认侍萍为娘。这一消息,惊呆了众人。四凤冲出门去,正巧被雷雨大风刮断的电线触电而死,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拿枪自杀,蘩漪发疯了。123456789101112
关于《雷雨》的含义:一是全剧的自然背景,成为推动全剧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有机组成部分。二是象征了当时社会和封建家庭沉闷、黑暗,预示暴风雨的来临。三是塑造了具有“雷雨”性格的、不惜一切、不顾“乱伦”反抗压迫,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女性蘩漪。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塑造,既同情她的遭遇和反抗,受到周家两代的蹂躏,引发她的反抗,说明了环境如何把她逼成这样;但也批评了她站在个人主义立场上的反抗是利己主义的,残忍的,最后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关于《雷雨》中的矛盾冲突:剧本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鲁侍萍、鲁贵、鲁大海、四凤。构成了夫妇、父母、父子、母子、母女、兄妹、兄弟、父女、主仆之间的复杂矛盾。但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矛盾冲突呢?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说法:
(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剥削阶级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2)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与以蘩漪为代表的追求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之间的矛盾冲突;
(3)周萍与蘩漪之间的矛盾冲突;
(4)封建家长周朴园与妇女之间的矛盾冲突;
(5)周朴园、周萍一方与侍萍、四凤一方之间的矛盾冲突……
对此,曹禺自己在1980年10月杭州讲学时认为:“这个戏的矛盾主线是什么?在我写的时候,确实没有想过。以后问的人多,逼得我去思索。《雷雨》写了两家人——周家和鲁家,这两家有极密切的关系,又有很深的矛盾。按我的意见,戏的中心人物是周朴园,他的对立面是鲁侍萍。要说矛盾主线,这就是矛盾主线,其他人物的矛盾,都是从周朴园、鲁侍萍身上派生的。”但是,他又说:“我虽然这样分析,自己还是怀疑这种分析是否科学。”
关于周朴园人物形象:周朴园是周、鲁两家悲剧的罪魁,是一个封建专制家长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在他身上,既有封建阶级的专横霸道,又有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不择手段,更有两者共有的残忍、狡诈、虚伪、自私的本质。这个人物的深刻性,在于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作者自己说:“这个人坏到家了,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好人的程度。”他在矿上、家中都是一个专制的“暴君”。
关于他对待鲁侍萍的问题,有人认为他的怀念是虚假的,作者对此不同意。他说:“周朴园是个资本家,也是一个‘人’。他一直保持着初恋时对鲁侍萍的感情,保留了她的照片,牢记着四月十八日是她的生辰,客厅的摆设仍保持着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这不是虚伪的,而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诚怀念。”“但周朴园怀念的是三十年前年轻、美貌的侍萍,当三十年后,变成‘老得不象样了,满脸皱纹,穿一身土头土脑衣服’时,他立即摆出本阶级凶狠、残忍、极端利己的本质。这也是‘人性’,一个剥削者的人性。”(1980年杭州讲学记录)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本专题为古典诗词赋专题,选取了唐诗4首,南唐及宋词4首,唐、宋赋各一篇。这些作品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不同风格。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体现出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学艺术,熟悉与否,成为一个人是否有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从小学以来,语文课本中已经学习了许多古典诗词,进入高中,应从更高层次,即从积累整合(同一作家、或同一流派、风格、体裁的作品的归纳、比较等)、文学鉴赏角度去学习。教师也要从这样的要求去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中必要的作家、作品知识,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去鉴赏、评论的方法,掌握诗歌评论的一些术语。还应该围绕课文中的作家作品适当拓宽阅读面,引导学生课外扩大阅读,领略和鉴赏到更多作家不同风格的名篇佳作。123456789101112
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

《蜀道难》
(七言古体)
李白 

进一步了解李白及他的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的诗歌。了解和分析本篇的思想内容(对几种不同主题的看法)。 内容和结构;本诗围绕“蜀道”,从四方面刻画其“难”。开头以直抒总起后,即通过神话传说写蜀道的古老、神秘、惊险;接着正面写山之险峻、道之艰难;再用山间气氛、山势、飞瀑衬托其惊险骇人;末写因地形上的险要而导致政治、人事的险恶。最后总结全诗,呼应开头。
艺术特色: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1、以七言为主、夹以杂言的七言古体,适宜表达激越奔放的感情;2、结构上的跌宕起伏,极尽蜀道惊险神奇;3、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4、神奇而丰富、夸张而真实的想象;5、奇崛雄肆的语言。

《登高》
(七律)
杜甫 

进一步了解杜甫以及他的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的诗歌。了解本篇的思想内容及杜甫诗歌忧国忧民、“沉郁顿拙”的基调。 内容和结构:本诗作于杜甫晚年,时飘泊在长江三峡一带,表达杜甫艰难多病的身世处境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前四句描写重阳秋日长江景色,描绘出阔大无边、秋色深重的境界,寓情于景。下四句抒情,感慨身世,反映时代。其中颈联含义丰富,前人说以一“悲”字为主线,包含八层:悲“万里”(飘泊远乡)、悲“秋”、悲“作客”(因国家多难而寄人篱下)、悲“常”(一生大多数时间如此),悲“百年”(光阴过尽,壮志难酬)、悲“多病”(因生计困难而起)、悲“独”(远离亲友)、悲“登台”而不能饮酒,而这一切又由于社会时代动乱引起,承载着社会时代。。
艺术特色:工整的格律,严谨的结构,写景与抒情的有机融合,沉郁顿拙的风格。

《琵琶行》
(七言歌行体)
  白居易 
进一步了解白居易以现实主义为特色的诗歌成就,了解白居易“感伤诗”中两篇名篇。了解本篇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内容和构思:《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大名篇。关于此诗的主题,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此诗通过琵琶女的身世及前后遭遇,联系诗人因揭露权贵而遭贬谪的遭遇,反映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衰落的感伤。诗歌前有小序,交代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背景。诗歌第一部分写浔阳江头夜送客,遇见琵琶女,欣赏她高超的琵琶演奏艺术,并了解她的身世遭遇。第二部分诗人由此联想自己被贬谪的遭遇。末尾再听琵琶的无限感伤。古人认为“音乐关乎世情国运”,“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琵琶女从梨园歌伎沦落为“商人妇”,反映唐王朝的衰败。
艺术特色:1、唐代古体诗呈现两种倾向:一是如《蜀道难》那样的古朴风味;一是将格律诗的特点引入古体,如本篇,人们习惯上将这一类有叙事性成分,吸收律诗对仗、华美句式等特点的长篇七言诗称为“七言歌行体”。2、叙事、描写、抒情有机融合。3、描写音乐一节,极有层次展现乐章过程(由低到高),又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声音具体、形象、生动表达。123456789101112

《锦瑟》
(七律)
李商隐 

了解李商隐及他的诗歌特色。了解此诗的几种不同说法。分析和评价诗的内容。 构思与内容;李商隐特定的身世(晚唐动乱昏暗的政治、“牛李党争”夹缝下的“牺牲品”、怀才不遇、身处下层)使他的一些诗歌表达隐晦曲折,有不少的“无题”诗(朦胧诗)。本诗也属于“无题”诗(一类直接标为“无题”,一类以首句开头两字为题),关于此诗的主旨,自宋以来有几十种说法,课文练习中归纳为主要的两种:“爱情悼亡”与“自伤身世”。由于我国诗歌有比兴寄托传统,有些诗带有不确定性,理解可以多样,因此,可以作多种理解与分析。此诗首联借“锦瑟”起兴,引出“思华年”;中间四句用典故,描绘四个优美而又朦胧的意象,表达一种不确定的忧伤感慨。末两句总结,指出这种感伤的惘然缠绵和难以追寻明言。
艺术特色:严谨工整的格律、对仗,优美朦胧的意象,华美的语言,四联之间的起承转合。

《虞美人》
  (词)
李煜 领略和欣赏“词”的艺术风味,体会诗、词之间的不同特色,领悟“词别是一家”。
了解李煜及他的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发展)。 构思与内容:李煜词以其自然真率著名,其词前期写他的帝王生涯,后期则写被俘后、失去帝王生活的亡国悲伤。此词是后期代表作。上片写今,写自己面对“春花秋月”美景的复杂反常心态及原因:引起对“故国”(往日帝王生涯)的痛苦回忆。下片回忆感今,“雕栏玉砌”犹在,而已今非昔比,身处囚禁。末尾用比喻写自己“愁”之深、重、大、长,成为名句。
艺术特色:1、平易通俗的语言表达出复杂深重的愁情。2、上片一跌三宕,刻画自己反常心态,突出“愁”。3、今昔对比。4、比喻手法。

《蝶恋花》
  (词)
   晏殊 
了解宋词及晏殊的词,理解和分析“昨夜”两句名句的多种含义。 内容分析:晏殊词清新蕴藉,耐人寻味。初中课本中有其《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本词写相思内容,刻画抒情主人公对情人的深挚难忘的情感。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白天到晚上的深沉相思,首两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后两句用反衬手法,衬托其情。下片写第二天远眺盼望,望而不见的惆怅,无法寄情的感伤。由于我国诗歌比兴传统及不确定性,这种深挚执着的情感也可引申出许多含义(如对某一理想的追求等)。王国维就把它当作“治学三境界”的第一个阶段。
艺术特色:1、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反衬手法衬托深情。2、多义性的理解。

《雨霖铃》
  (词)
   柳永 
了解柳永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长调慢词的大量创作,铺叙手法的运用,市民题材的开拓,通俗语言的运用等)。
分析和鉴赏本词。 内容分析:这是柳永的代表名作。词写与情人的分别,抒发因身世引起的羁旅之愁。上片实写分别场景。交代分别地点、时间、环境气氛以及分别的过程(帐饮饯别——执手相别——远望离去)。下片虚写,设想分别后情景。过片用“点”的手法点明题旨,再用“染”的手法渲染别情,设想情人离别后的情景,再设想以后自己独处的孤独悲伤。
艺术特色:1、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虚实结合,情趣无限。实写为基础,虚写为升华。2、铺叙手法的运用(俨然一篇记叙文)。3、点染手法运用。4、语言的通俗明快。123456789101112

《声声慢》
  (词)
  李清照 
联系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词,
进一步了解李清照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评价。了解她提出的“词别是一家”。分析和欣赏“易安体”的特色。 内容分析:这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李清照因金兵占领山东,避难至南方,国破家亡夫死,晚年生活凄凉。此词即写出晚年生活的心境、环境,抒发内心的深沉凄苦。开头即用14个叠字刻画其愁苦心境;接下去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晚年生活的孤苦无依和愁绪笼罩,配以秋风黄花、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南飞北雁的凄凉景色,细致刻画其情感。末尾以直抒胸臆结,为全词的意象作了点题之笔。艺术特色:李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即是指这种用通俗明白而又俗中有雅的语言,选取典型的生活场景、细节,刻画出鲜明而又蕴藉的形象,表达深沉强烈的情感。

《滕王阁序并诗》
 (骈文)
唐 王勃 
了解“初唐四杰”及王勃的诗歌创作(联系初中课本的《送杜少府》)。了解骈文及特色。分析本文,特别是一些名句。 内容分析:本文写滕王阁胜境,并由此抒发怀才不遇而又不甘同俗的牢骚,表达渴望仕宦报国、希望提携的愿望。第一部分介绍滕王阁所在豫章郡的地理位置等情况,介绍宴会盛况及写作缘由。第二部分写登阁所见(近景、远景)。第三部分由此而抒情言志。末尾附《滕王阁》诗。
艺术特色:1、骈文,是兴盛于南北朝的文体,由赋发展而来,讲究对偶(以四、六句对偶为主,又称“四六文”)、讲究用典故(几乎句句用典),讲究藻饰(文句华丽)。本文即是如此。2、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有机结合。3、名句赏析。

《秋声赋》
 (文赋)
欧阳修 

结合学过的《前赤壁赋》,进一步了解“文赋”的特点。了解欧阳修及他的创作。分析和评价文中表现的人生感慨。 内容分析: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秋声”,刻画肃杀悲凉的秋景,论述秋的象征及意义,表达厌倦仕宦、不愿争名夺利、自然闲适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作者对当时官场争斗、宦海风波的感慨。文章首先总写“秋声”,与童子对答,引出主体部分,接着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秋之色、容、气、意等不同角度写秋色,再从秋对万物的摧杀写秋声,并引申到秋的象征意义。第三部分由此抒发人生感慨。
艺术特色:1、“文赋”: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大型的介乎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以问答结构,后来发展为抒情小赋,但又发展为骈赋(讲究对偶)。至宋代,吸收了骈赋的结构、句式特点,又加进散文的一些句式,形成骈散结合的文赋。2、多种手法,将抽象无形的“秋声”描绘得有声有色。

写作实践 诗词鉴赏文章:诗词鉴赏文章的写作,体现出阅读赏析和写作的基础和能力,近年来高考中都有赏析性的写作要求。要写好诗词鉴赏,首先要读懂诗词,理解意思,了解诗词的一些背景;其次要看清题意,要求是从思想内容、形象意义,还是艺术表达手法来写;三是要熟悉和掌握一些诗词评论的术语,在评论中运用;四是组织好文字。可结合课文提供的例子,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附:关于李白与杜甫:严羽《沧浪诗话》:“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123456789101112
何曰愈《退庵诗话》:“太白以天资胜,故语多俊逸;子美以学力胜,故语多沉郁。太白之长在歌行,子美之长在五七律。”
胡应麟《诗薮》:“李杜两家,其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
关于“词别是一家”及词人评价: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按:“要眇”,叠韵联绵词,美好之意。语出于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原意指修饰打扮得恰倒好处,精美绝妙。)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温飞卿(温庭筠)之词,句秀也;韦端己(韦庄)之词,骨秀也;李重光(李煜)之词,神秀也。”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公所不许也。”
《历代诗余》引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牙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刘熙载《艺概》:“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罗大经《鹤林玉露》:“近时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温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沈谦《填词杂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本专题主要是实用性交流交际文章单元。选取了演讲稿、记者采访稿、广播采访节目稿、专题讨论综合记录稿和专题讨论(辩论)记录稿等不同实用性文体。
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专门有要求:“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和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在学习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有语文,因此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语言训练,掌握常见的实用交际文体。
课  文                 教    学   要    点123456789101112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

《不自由,毋宁死》
(演讲稿)
美 帕特里克•亨利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体会“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培养演讲的能力和技巧。 内容和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1、演讲的目的:针对温和保守派的投降妥协,勇敢站出来,为保卫国家的尊严(正义性);2、引用事实(英国政府十年来所作所为)和一连串的反诘,说明只有反抗侵略才是出路;3、激情呼告,表达“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
写作特色:针对特定演讲对象的激情和强大鼓动力,反诘、排比、呼告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奥林匹克精神》
 (演讲稿)
法  顾拜旦 了解奥林匹克的历史和精神。学习本文的演讲技巧。 内容和结构:奥林匹克宪章中基本原则第六条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这形成了奥林匹克精神。本文是“一战”后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演讲。全文先从当时特定背景说起;接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根据这一精神,对当时的现实进行批评;再呼吁大众的投入,以恢复和继承发扬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最后表示对奥林匹克精神胜利的坚信。
写作特色: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具有极强的说理和逻辑力量;针对性强(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听众对象、特定的演讲风格);语言精辟、含义深刻。

《作为偶像》
(采访报道)
方宏进采访实录 
了解和学习航天员为了祖国执着、刻苦追求技术、发扬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学习采访的技巧。 内容和结构:先是导语部分,总的说明采访的背景和目的:呼吁青少年崇拜和学习科学家。接下去采访分三部分:1、围绕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和对青少年一代产生巨大影响的主题进行,四次问答;2、围绕航天飞行员所需要哪些素质的主题进行(奉献和不怕死的精神、全面的素质),五次问答;3、围绕杨利伟成功原因的四次提问,倡导学习航天员对事业执着追求和刻苦踏实训练的精神。
写作特色:1、采访提问艺术技巧:围绕采访中心话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被采访者根据中心话题回答;设计细节性的问题,增加采访的生动性等。2、被采访者的回答技巧:围绕话题和问题;精练简要而生动,尽量用事例回答;

《白发的期盼》(节选)
(广播录音采访稿)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问题突出,应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关注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学习采访和记录制作采访录音稿。 内容和结构:本文围绕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采访老、中、青不同对象,制作了这一采访录音稿,呼吁每个人、特别是中、青年要重视对老年人的关怀。节选部分共采访了七个事例,采用边介绍采访实录(叙述)、边记者评论和邀请专家点评(议论)的手法。可分四部分:1、采访赵女士、林女士、高先生、吴老师四位老人的不同事例,共同反映老年人精神孤寂、缺乏亲人照顾理解的社会问题,记者进行了评论:问题的严重性和产生的原因(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专家补充。2、采访中年代表陈先生,中年人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对老年人的精神照顾。3、采访大学生,青年人由于观念、代沟、亲情和道德的缺失,也忽视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和关心,记者和专家分析了原因,呼吁青年人关心老人。4、采访魏先生,谈他未能在父亲生前对他关心的忏悔,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古语,呼唤中年、青年人对老人关爱。123456789101112
写作特色:1、采访艺术:选择好社会热点问题,围绕采访中心精心选择采访对象(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吸引力),设计提问;2、记者解说串联语言:围绕采访对象和采访中心,精练扼要的点睛之笔,针对采访中的意外机智处理(预设和生成)等。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讨论综述稿)
梁思成 

通过北京城墙存废的讨论,学习有关政策,确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观念。了解本文作者梁思成的事迹。学习讨论综述文稿的写法。 内容和结构:本文是讨论综述,将不同观点意见及理由进行综述(记录和适当评价)。文章先简要总提针对北京城墙有“拆除”和“保存”两种不同看法,接着从五方面介绍了正反不同观点、理由。1、拆派认为“留之无用,且有弊害;拆之不但不可惜,且有薄利可图”;存派从不妨碍城市发展、且有利现代作用反对。2、拆派从存派观点引出阻隔交通、不利园林提出疑问;存派用可以利用墙与河之间空地建造公园及利用城墙防御来回答。3、拆派提出妨碍交通;存派用可以设计、控制车流来解决。4、拆派提出城墙是封建产物;存派从保护传统文化角度反驳,这一部分是文章重点,比较全面阐述了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方针和理由。5、拆派又提出拆除后可以利用旧砖的理由;存派从技术性角度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反驳。最后作者简要综述。
写作特色:1、问题讨论综述,需要对不同观点的双方意见及理由充分了解,并简要记述,不能遗留和曲解任何一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可以简要的综述评论。2、讨论问题的正反方,应该掌握立论和驳论的一些技巧,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证严密而有技巧。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
(讨论记录稿) 

学习和掌握辩论的技巧: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习和掌握讨论记录稿的写法,练习和掌握记录会议、正确归纳发言者意见观点的能力。 内容和结构:本文是讨论(辩论)记录稿,它与前面的“讨论综述稿”有所不同,更强调记录的真实性和原始性,不带个人主观评价。本文围绕“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的问题,两种截然不同观点针锋相对辩论。在简要介绍论辩的起因和话题后,就介绍不同观点的交锋:1、反对方(甲)在肯定高考制度的公平、承认在当前条件下一些可以控制的“特招”外,反对任意扩大“特招”,以违反和破坏“公平原则”。2、赞成方(乙)认为既然有“理科”、“体育”等“特招”,为什么不能“文科特招”,这也是不公平。3、反对方(丙):针对乙的观点,从公平、公正角度,从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角度反驳,认为凭一本小说就要“特招”是在表面“平等”下的不道德,缺乏诚信(这里,实际上已经偷换了概念,“文科”与“一本小说”是不相等的)。4、赞成方(丁):针对丙的观点进行反驳,但似乎未抓住对方偷换概念来反驳。
写作技巧:1、辩论的技巧(略);2、记录的技巧。
写作实践 根据范文和课文后面的练习,进行语文实用文的练习。

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661.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