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步练习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弭(ér) 服贴(tiē) 拗开(ǎo) 鞠躬尽瘁(cuì)
b.瘐毙(yǔ) 搭讪(shàn) 惦量(diàn) 召公(shào)
c.两讫(qì) 惬意(qiè) 壅(yǒnɡ) 轻手蹑脚(niè)
d.燥热(zào) 晦气(méi) 打烊(yànɡ)悚(sǒu)
二:课堂点击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 体史书,共21 卷。传为 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2、对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治理
b、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背
c、故天子听政 听:处理,判断
d、国人谤 谤:毁谤
3、与“师箴”中“箴”字用法相同的是( )
a、晋军函陵
b、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c、越国以鄙远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4、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以告,则杀之。 (2)道路以目。
(3)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4)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a、(1)句和(3)句相同,(2)句和(4)句相同
b、(1)句和(4)句相同,(2)句和(3)句相同
c、(1)句和(4)句相同,(2)句和(3)句不同
d、(1)句和(3)句不同,(2)句和(4)句相同
以下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
a、人民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人的财富、用度,于是就产生出来了。
b、人民的有口,就如同土地的有山川,人的财富、用度,于是就产生出来了。
c、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在这里,也产生在这里。
d、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上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度是从山川中产生出来的。
6、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a、如果堵住人民的口,那么谁与你在一起呢?1234
b、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们与你能在一起多长时间吗?
c、如果堵住人民的口,那么能有几个人和你在一起呢?
d、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与你能一起多么久呢?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召公是当时具有政治眼光的统治者之一,他已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
b、文章的重点是召公的劝城之辞,说理运用“川壅而溃”的比喻,形象而贴切。
c、本文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对人民持不同态度的结果,很有说服力。
d、周厉王是个极其残暴的统治者,对于敢指责他的人,他就派巫者去杀了他们,因此人民都不敢说话了。
8、一词多义
与 1.失其所与,不知
2.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3.秦伯说,与郑人盟
以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以告,则杀之
3.是以事行而不悖
犹 1.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流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2.三年,乃流王于彘
3.三教九流
三、选段在线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能弭谤矣 弭谤:消除批评
b、是障之也 障:堵塞
c、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决:决定
d、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逆
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a、防民之中,甚于防川
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c、长于臣
d、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亲戚补察
b、虢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c、为民者宣之使言
d、犹土之有山川也
四:延伸拓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①。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②也;妾之美我③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1234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练习:
1、下列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邹(zǒu)忌 朝(zhāo)服衣冠(guān) 形貌昳(yì)丽
b、谤(bàng)讥 期(qī)年之后 皆朝(cháo)于齐 八尺有(yǒu)余
c、进谏(jiàn) 门庭(tíng)若市 时时而间(jiàn)进 复问其妾(qiè)
d、窥(kuèi)镜 王之蔽(bì)甚 由此观(guān)之 孰(shóu)视之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 邹忌修八尺有余。
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吾妻之美我者也,私我也。
c、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d、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字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殚其地之出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木格贮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暮寝而思之。
b、 燕、赵、韩、魏闻之。
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宋何罪之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d、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召公谏厉王弭谤
一、语言积累1、b
二、课堂点击
1、国别 左丘明 2、d 3、a 4、c 5、d 6、c 7、d 8、与:1.帮助;2.赞许;3.和、跟。 以:1.认为;2.依据,按照;3.因为,“是以”即“以是”。
犹:1.如同,好像;2.尚且;3.还、仍。 流:1.流动;2.放逐、流放;3.流派、派别。
三、选段在线
1、d 2、b 3、d
四、延伸拓展
1. c 2、d 3、c 4、b 5、c 6、c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六尺有余,仪表俊美,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比,谁美?”妻子说:“您太美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坐下交谈时,他就问客人说:“我和徐公比,谁美?”客人回答说:“徐公可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一番,自认为不如徐公,又对着镜子照了照,觉得相差很远。晚上,睡在床上,心里琢磨着,认识到:“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人有求于我。”1234
于是,他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偏爱我,我的妾割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便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嫔妃、近臣都偏爱大王;朝廷大臣都害怕大王;全国人民都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实在太深了。”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文武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错误的,给上赏;书面提出劝谏的,给中赏;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批评我,传到我耳朵里的,给下赏。
命令刚刚宣布,文武百官纷纷前来提出批评意见,好象市场和庙会那样拥挤。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有人来提意见。过了一年,虽然想提意见,但是也提不出什么了。 燕、赵、韩、魏四国听到这种情况,都来朝拜齐国,这就是所谓:身在朝廷,修明国内政治,不用出兵,就能战胜敌国,使别国臣服。
1234-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详细阅读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详细阅读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详细阅读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详细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详细阅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详细阅读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