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字数_《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鲁迅评传》的特点。
2.积累基础字词,简单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
3.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
4.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结构,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思想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呐喊〉自序》“铁屋子”一段的含义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以前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鲁迅的作品。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看看曹聚仁先生笔下的鲁迅是怎样的。
二、作者介绍
曹聚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曾经是一位在20世纪中国文坛、报界、学术领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是他首次报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是他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是他首次向海外传递出国共可能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1958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报道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
曹聚仁一生与书为伍,笔耕不辍。主要著作:《鲁迅评传》《国学概论》《书林新话》《万里行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等。
三、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曹聚仁的《鲁迅评传》,于1956年由香港世界出版社印行。共分29节,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景象了中肯、独到的评述。当时正值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曹聚仁把鲁迅写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的传记观,也得到了鲁迅的首肯。
四、文体知识
《鲁迅评传》是属于他传。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他有资料的积累,再加上他有史学研究的功底,既能鉴别史料,又能组织史料,所以写出了合理近情的鲁迅传记。
五、简单介绍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之前的经历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考虑到学生对于鲁迅缺乏系统地认识,利用初中学过的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等作品,根据鲁迅的《呐喊》自序讲述鲁迅的经历:
家道中落  看透世态
走出家门  学习洋务
选择学医  医治民众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创办杂志  提倡文艺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身处僻处  抄碑寻古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
甲寅yín   刍chú议:谦词,指自己的议论。     胡诌zhoū 
橐橐tuó   旌jīng表     不恤xù     娼chāng妓
2、多音字
慰藉jiè      枕藉jiè       蕴藉jiè      杯盘狼藉jí   声名狼藉jí   
拓本tà       开拓tuò    落拓tuò
复辟bì       开辟pì     精辟pì 123
3、形近字
谬论miù     杀戮lù     未雨绸缪moú      肆无忌惮dàn   殚dān 精竭虑
4、成语
食肉寝qǐn皮:形容极端的仇恨。    怦然心动pēng
差强人意chā ①大致上还能令人满意。②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
七、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1、本文记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明确:金心异和鲁迅的一次谈话,这次谈话之后,鲁迅以《狂人日记》为开端,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白话小说,结集为《呐喊》。
2、围绕中心事件,尝试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引用周作人的说法和《〈呐喊〉自序》来证明《狂人日记》的写作缘起。
第三部分(第4——6段),依据周作人的说法介绍《狂人日记》的人物原型和中心思想,并介绍与小说相关的其他情况。
第四部分(第7、8段),借用许寿裳的话和鲁迅自述来评价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来评价鲁迅的贡献。
3、思考:《新青年》时期,鲁迅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惟独选择以《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
明确:《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重大的,是鲁迅在新闻化时期的最突出贡献,以其为重点,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帐式的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以加强横向联系,这样纵横结合,是鲁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八、布置作业
精读课文,把握鲁迅在《新青年》时期的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筛选信息,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期的感情变化过程
1、鲁迅对《新青年》的最初感情是怎样的?
(请学生筛选信息,寻找语段。)
明确:第三段中引用周作人的话:对于《新青年》的态度总是冷淡的。
2、鲁迅对《新青年》的态度是如何转变的?
明确:还是第三段中引用周作人的话:在夏夜那一夕谈之后,鲁迅忽然积极起来,好象是在埋着的火药线上点了火,便立即爆发起来了。
(怎样理解这段话呢?)
点拨:关注下行文中的“打倒吃人的礼教”关键句子,明确:钱玄同的来访,使鲁迅又燃起了用文学作品打倒吃人礼教的火焰,他要替先驱者助威,推动思想革命。
3、找到夏夜鲁迅与钱玄同的谈话,反复诵读,理解“铁屋子”一段话的深刻含义,找出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关键句子。
明确:(1)在第二段。
“铁屋子”用来比喻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国。
“熟睡的人们”用来比喻处在长期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的愚昧、麻木的国民。
“不久都要闷死了”预示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可怕可悲的前途。
“大嚷起来”用来比喻为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
“毁坏这铁屋”用来比喻摧毁这黑暗的旧世界。
(2)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4、《狂人日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提示:寻找关键句,在第五自然段段首:周作人解释《狂人日记》的中心思想是礼教吃人。
5、你知道鲁迅笔名的由来吗?
明确:(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第六自然段)。 123
三、合作探究,深层理解
1、根据文中第二段及第六段的描述,概括出《呐喊》小说集的创作宗旨。
(请学生自读两段文章,思考作答)
明确:《呐喊》小说集的创作宗旨包括两方面——唤醒民众  慰藉勇士
2、请概括鲁迅在《新青年》时代心理变化过程。
(讨论,交流,总结)
身处僻处  抄碑寻古
应友之邀  撰写文章
唤醒民众  慰藉勇士
3、本篇传记作者没有更多直接叙述传主的事迹,而是应用了很多的史料和文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传记的真实性)
    明确:作者将时代背景、传主自述、作者认为最真实的会议和相关的认识评价融为一体,做到了理论性、史料性和文学性的统一,充分贯彻了作者力求“从直接史料中找到正式的鲁迅”的原则。
四、体会文本的价值
在20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的鲁迅研究朝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尽力神话,二是竭力丑化,不是把鲁迅捧为“圣人”,就是把鲁迅说成“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角色”。曹的文章注意以文学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鲁迅,而不是偏狭的政治眼光更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来衡量,让我们见道了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
五、布置作业
联系初中学过的《孔乙己》,说一说你对鲁迅创作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新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曹聚仁

身处僻处   抄碑寻古
         应友之邀   撰写文章 思想变化
唤醒民众   慰藉勇士

引用史料和文献          真实性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990.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