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一节的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
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
基于以上考虑,把本节分为2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为第2课时。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⑴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⑵使用多种方式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⑶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⑷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突破将翻译的抽象复杂转化为直观形象?又如何突破将翻译的静止插图转化为动态图形?我们用了flash动画、剪纸模型、打比方的方式,学生不仅看到了,做到了,也想到了,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
二、教学准备
1、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翻译过程的flash
2、准备翻译的剪纸模型共15套(1套/4人)

核糖体(1个)   氨基酸(12个)   mrna(1个)      trna(8个)
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一: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教师导入】flash演示转录过程,那么转录的mrna进入细胞质以后又是如何合成蛋白质
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翻译(板书)。首先,了解翻译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p64概念
【教师提问】mrna是如何翻译成蛋白质?我们先要知道mrna的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
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至少要多少个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才能够决定20种不同的氨基酸?
【学生推测】可能是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教师讲解】1961年英国的克里克和同事用实验证明一个氨基酸是由mrna的3个相邻
碱基决定,即密码子,1967年科学家已将20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全部破译。
(p65表4-1)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教师提问】

这段mrna包含了几个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是什么?
【学生查表】回答
【教师启发】查表过程中你们发现密码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指导】补充、归纳、
    1、1个密码子决定1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可能有1个或多个密码子;
    2、有3个终止密码,2个起始密码,在64个遗传密码中,能决定氨基酸的只有61个;
    3、通用性: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
【教师提问】 mrna进入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起来,形成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
有了“生产线”,还要有“搬运工”, 是谁将氨基酸搬到这条“生产线”上的呢?
【学生回答】trna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认识trna的反密码子
           并查出trna携带的氨基酸
                                        a   a   u   c   u   a    u   a   g123
【学生查表】查出反密码子对应的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的种类
学生活动二:使用翻译的剪纸模型动手模拟翻译过程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看翻译的过程(板书),flash演示翻译过程。
【教师讲解】我们人为将这个过程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mrna与核糖体结合后,携带
甲硫氨酸的trna首先与mrna的aug互补配对,进入位点1;第二步携带
组氨酸的trna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位点2;第三步甲硫氨酸与组氨酸形成肽键,
并脱离占据位点1的trna而转移到占据位点2的trna上;第四步核糖体沿
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原占据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占据
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一个新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位点2,继续
肽链的合成。重复步骤2、3、4,直到核糖体读取到mrna的终止密码。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翻译的剪纸模型动手模拟翻译过程。
【教师指导】注意学生操作几个问题:氨基酸如何进入核糖体、肽链如何形成、核糖体移动
方向、trna重复使用、终止密码不对应氨基酸等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成果。(鼓掌表扬)
学生活动三:使用贴近生活经验的打比方体验翻译过程的和谐美
【教师出示】为了大家能更好理解翻译,下面我们打个比方。
              如果我们把 trna比作大人
那么大人(  ?  )有2个特异端,即左手和右手,左手拿电影票(  ?  ),右手领着自己的孩子(  ?  ),来到电影院(  ?  ),找到座位号(  ?  ),将自己的小孩安排下,离开电影院。这样,这许多小孩(  ?  )就通过大人(   ? )领着(  ?  ),按照电影院座位号(    ?    ),排成了一定顺序(  ?  )。
【学生讨论】回答:trna、反密码子、氨基酸、核糖体、遗传密码、氨基酸、trna、携带、
mrna上的遗传密码、多肽
【教师归纳】翻译的条件(板书)
【教师指导】实际上翻译是一个快速的过程,指导学生看书p67。
学生活动四:使用表格、概念图、图解建构知识框架
【教师出示】提供表格比较转录和翻译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转录 1? 2? 3? 4? 5?
翻译 6? 7? 8? 9? 10?
【学生抢答】以4大组为单位
【教师提问】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mrna 、dna中碱基数目的关系。
【学生思考】有的回答6︰3︰1,也有的回答3︰3︰1
【教师演示】用幻灯片演示6︰3︰1的关系
【学生练习】
1、图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翻译步骤,
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细胞质中核糖体上。
2、图中b是 mrna  e是 trna  d是  核糖体     
3、这段mrna 中包含了  4  个密码子。
4、已知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au,它所运载的氨基酸是:d 
   a.组氨酸(cau)b.甲硫氨酸(aug)
c.酪氨酸(uac)d.缬氨酸(gua)
5、一个dna分子含有碱基60个,那么经这一阶段后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氨基酸有 10  个,123
最多含有肽键  9  个
【教师总结】基因的表达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肽链合成后,就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
物上脱离,经过一系列步骤,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
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开始承担细胞生命活动的各项职责。
四、教学反思
   本校生源较差,老师经常整顿好纪律后,从头讲到尾,表面上学生听了,但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学习兴趣也不浓。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本节课中运用数学方法推测、使用模型模拟、贴近生活经验的打比方、小组讨论、抢答问题等方法,调动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给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认可自我的机会,课堂气氛即活跃又严谨,目标达成率高,课后学生愿意与老师交谈,教师的成就感也明显提高。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155.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