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一、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
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 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2、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 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1、 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五、 教法、学法设计
(一)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比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方式式,启发学生去思考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些?如果是这种方式,复制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那种方式,复制的结果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证明你的假设?再比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条件时,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科学家是怎么知道需要这些条件的?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条件外,还可能需要什么条件?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强化素质教育。对于dna复制的过程,学生是没有办法去探究的,但这一部分又比较抽象,我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采用拉链作为模型,让学生对比拉链的拉上、拉开和课本上介绍的dna复制过程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得理解和掌握。1234
(二)学法设计
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dna复制的方式和复制的条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科学家的试验,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小组提出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 媒体选择
1、多媒体课件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内有dna复制过程的动画)
2、实物展台
展示学生推导的dna半保留和全保留复制的结果及相应得实验结果示意图
    3、拉链四个
七、 教学程序设计
(1)流程图

(2)教学过程:

程 序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3分钟) 展示课件并提问:
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
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
 思考回答:
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的碱基组成。
2、两条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学生已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是学习dna复制的基础,由此引出新课题。

引导回忆
发现问题

(3-5分钟) 有关dna复制,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你们觉得还有哪些疑问?
(以此设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发现新的问题。)
 思考回答
1、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由于dna主要存在与细胞核内,因此dna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发现问题
关于dna怎样复制?需要哪些条件?复制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特点?等等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教师此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紧扣主题的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d
n
a
复制方式探讨
(约10分钟) 

分组讨论模拟探索
 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
你能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设想出dna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吗?
假如用15n标记母链,用14n标记子链,请同学们根据假设分组讨论复制一代和两代的结果是什么?用图形表示结果。

教师投影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  

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提出dna复制的两种假设: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学生根据假设讨论演绎并画图表示两种复制的结果

小组间相互补充作出评价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并进一步复习假说-演绎法。
  1958年meselson和stehl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经过多次细胞分裂,细菌细胞的dna充分地被15n标记上。然后把这些细胞移入正常的含同位素14n的培养基中,然后,在不同时刻(复制不同代数后)收集细菌样本,从中提取dna,再将提出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密度大的dna在试管的上方还是下方,密度小的呢?中等的呢? 请同学们思考用密度梯度离心之后试管中的dna条带所在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请同学们思考用密度梯度离心之后试管中的dna条带所在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1234
巡视学生的活动,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师投影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
教师展示科学家的实际实验结果。
并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根据刚才演绎得结果,推导出这样的可能实验现象: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离心后dna条带应该只有两条;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离心后dna条带应该有三条,并画出条带的位置。 本模拟探索试验的设计和运用,旨在激发学生探索和协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d
n
a
复制的条件和过程探讨
(约20分钟)  请同学们思考dna复制至少需要什么条件?

科学家是怎么知道这些条件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模板: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
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由atp提供
酶:解旋酶、聚合酶等
科学家通过推导和实验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不全,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介绍试验
 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
1958年美国生化学家kornberg在试管中用脱氧核苷酸合成dna。他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聚合酶加入到含有四种丰富的脱氧核苷酸和适量的mg2+的人工体系中,并没有发生dna 的合成,当加入少量的rna作引子和atp作为能源物质,经保温孵育后,测定其中dna的含量。发现其中的dna的含量增加了。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复制除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其他条件,如rna引物等。 
旨在提醒学生不能把书读死。而应该始终保持怀疑和探究的心态。
 模拟
探讨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上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内容,总结dna复制大体上分为几个步骤。
教师通过拉链来模拟dna复制过程。提出问题:
拉链中的各个部件各代表复制过程中的什么?
复制代数和dna数目之间,及与含母链的dna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dna复制过程是否就是完全像拉链的开合? 学生自学并总结,如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解链——合成子链——螺旋

学生分组讨论拉链中的各个部件各代表复制过程中的什么,由学生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联想理解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dna复制的理解。
 观看动画 组织学生观看dna复制的动画课件。 学生随着动画的演示,一起念出过程:解链——合成子链——螺旋
 反复播放dna复制的动画,使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过渡。
dna复制的意义 dna复制有什么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巩固基础知识
课堂测评
 基础知识测评 学生练习 检验知识目标达标情况
八、课堂测评
1、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2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dna中含最初dna链的dna占
      a.  1%     b.  2%     c.  25%    d.  50%
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   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直接由糖类提供
c.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     d.dna复制过程中两条母链均可作模板 1234
3、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l、g2代细胞。再从g0、gl、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g0、gl、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________,gl________,g2_________。
⑵ g2代在①、②、③3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⑶ 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________,条带②__________。
⑷ 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后作业
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
a.分裂前期             b.分裂中期
c.分裂后期            d.分裂间期
2、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14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
a.(a+b)/2          b.(3a+b)/2          c.(a+3b)/2          d.(a+b)/2
3、某双链dna分子带有15n同位素标记,在试管中以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实验,连续复制4代之后,试管中带有14n同位素标记的dna占总量的
      a. 12.5%    b. 25%      c. 50%       d. 100%
4、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
 dna复制
时  间 
场  所 
条  件 
原  则 
结  果 
特  点 
5、研究性学习
请同学们在课后两周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题目:《“dna复制”的研究史》。两周后进行交流,并评选优秀小论文。
(设计此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小组协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十、板书设计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
二、复制的条件:模板、酶、原料、能量等
三、复制的过程
解旋——合成子链——螺旋
四、复制的意义:传递遗传信息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83.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