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探究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启蒙运动》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本节课为探究活动课,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新授课结束后。
学情分析:
互联网时代同学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非常便利,中学生中出现了对于教师、教材、权威的某种质疑倾向,但是这种质疑常常是情绪化的,缺乏充分依据或逻辑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权威的观点作为依托就不敢、不能在新的史料面前提出有悖于既有观点的看法。
另一方面高二的学生又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在性格上又是最容易质疑权威的时期。但是这种叛逆在现实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简单地与老师或家长或社会的观点相冲突的看法,而没有转化为在思想学术上的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本节课就是希望在将学生叛逆期的性格适时转化为思想批判精神上做些尝试。
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以理性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学习一节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活动探究课。在此课中实现历史逻辑、学生认知逻辑和课标、教材逻辑的有机统一。三个逻辑的统一的出发点是针对学生成长中所面临的认知和情意发展需求(这种需求在学情分析中已经陈述),整合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促进学生的情意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从史料出发,通过对于史料的分析归纳,交流研讨,对启蒙运动中三权分立思想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以此一点为切入进一步理解启蒙运动的内容、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运用自己理智的自信,引导学生体验理性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品质。
教学重点
深入探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于阐述同一历史现象的不同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间的差异,进而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影响,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批判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导
入
1、从南开中学的校训切入,挖掘校训所蕴藏的启蒙精神,从而导入启蒙运动。
2、呈现启蒙运动中的一个沙龙场景,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引导同学们讨论启蒙思想中哪个思想最重要。
1、学生谈自己对于校训的理解。
2、学生依据新授课中所学,回顾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基本观点。
3、学生讨论启蒙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
1、从校训切入,引发学生对于南开精神思考和传承的热情,同时挖掘南开精神与启蒙精神的的内在关联,导入启蒙运动。
2、呈现三位主要启蒙思想家和沙龙的形式。为接下来的探究创设沙龙式的情景。
3、学生深入理解启蒙思想,并引出本课重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问
题
探
究
1、提供先行组织者:三权分立思想的实践来源,使用第一组材料。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必修1和必修3对于英国政治制度的描述。使用第二组材料。
3、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4、提供史料,合理论证:
① 必修3误读了孟德斯鸠?使
用第三组材料。
② 两者描述的英国政治制度
是不是同一时期的?
③ 孟德斯鸠误读了英国?教
师提供新史料。
5、引导同学们总结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6、以总结出的步骤和方法研究新的问题:从“孟德斯鸠”误读英国出发。提供第四组材料。12
7、由“误读”思考时代特征对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进一步引申到时代对于历史研究的影响。
1、学生阅读回答。
2、同学们对第二组材料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差异。
3、学生讨论回答,提出种种假设和解释。
4、学生说出需要什么样的史料,并对史料进行分析。
① 同学们解读史料,论证假
设是否合理。
② 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学案内
容,进行论证。
③ 在排除法得出孟德斯鸠误
读英国基础上,以新史料进一步论证。
5、同学们总结。
6、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分析、论证。得出一种解释:孟德斯鸠误读英国可能与时代特征有关。
7、同学们思考、讨论。 整体意图:对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探究,在探究中引导同学们体悟历史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首先证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实践来源是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为下面的探究提供条件。
2、引导学生在常识面前大胆怀疑,以一个具体实践为例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独立思考的涵义,认识独立思考的力量。
3、 培养同学的分析推理能
力。
4、 培养同学们论从史出的意
识和历史论证能力。
① 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
② 培养同学们的时序思维。
③ 培养同学们对于现实的关
注,同时认识到新史料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
究能力。
6、 进一步认识孟德斯鸠的三
权分立,并巩固已总结出的研究方法。
7、帮助同学们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
拓
展
延
伸 教师指出今天所学习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形成的历史认识,还只是一种初步探究,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学生思考。
希望同学们在研究教材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更多更好的研究方法,不断提升历史认识。
-
[近代科学和文化教案]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教案之二详细阅读
第27课 ——自然科学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伟大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的高潮。2 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
[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地位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
蒸汽的力量教案_三、“蒸汽”的力量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学案详细阅读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一节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课程标准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土地、税制、发展经济以及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
-
高二历史知识点_高二历史毛泽东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四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教案【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
-
近代列强侵华历史思维导图|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详细阅读
专题六 ●重点关注:(1)侧重再现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影响等,要在深化知识、理解教材和构建知识体系上深下功夫。(2)注意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反思相关...
-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教案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1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
讨论探究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启蒙运动》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本节课为探究活动课,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新授课结束后。学情分析:互联网时代同学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非常便利,中学生中出现了对于教师、教材、权威的某种质疑倾向,但是这种质疑常常是情绪化的,缺乏充分依据或逻辑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权威的观点作为依托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