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教案_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欧洲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欧洲农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661—1863年)》中的一段话,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欧洲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这些都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经济基础。
    2.通过马克思对中国四大发明评价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教学难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的两条途径和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目录索引法、引导自学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这一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世界近代史部分的内容。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
    ①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导地位);
    ②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③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资本主义是如何在欧洲兴起,世界近代历史的帷幕是如何拉开的呢?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了解本章内容的背景和基本线索。引言第一段介绍了背景,包括两点内容:第一,概括了西欧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对外的特点(详细见下)。引言第二段概述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变革,包括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等。这些重大事件是在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下发生的,又反过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引言最后对比了东西方世界。同一时期的亚洲大国,因种种原因逐渐落后于欧洲。

    讲授新课

    一、欧洲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技术进步表现,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研究方法。123

    2、进而讨论技术进步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引出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教师说明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必要条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讲解,如需要可举例)

    二、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点出或让学生回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和地点。时间:14、15世纪;地点: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的一些城市。

    2、根据实际让学生分别讲述城市雇佣关系产生的两种途径以及农村雇佣关系产生的途径,了解学生理解掌握情况。(注意:农村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的史实)

    教师适当补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点是雇佣劳动。所谓雇佣劳动,是指生产者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资本家而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应注意:
    ①“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这是资本主义经济与一般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
    ②“资本家”资本家与小业主的区别在于资本家不直接参加生产过程。这意味着资本家所雇佣的劳动者人数必然超过小业主,从而需要更多的货币,并控制更大的生产规模。
    ③“提供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而商品生产的目的则是生产用于交换的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工场手工业概念: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阶段。

    3、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讨论并回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结合西欧封建社会特点讲解,并进一步明确指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源,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反过来又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根据学生素质、教学时间适当补充: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不久,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欧洲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都是生产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二者之间有何不同特点呢?“比较封建社会晚期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特点。”
    ①产生时间不同:中国是明朝中后期,约15世纪后期,西欧是14、15世纪。中国略晚。
    ②分布地区不同。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而西欧则出现在许多国家许多城市,并深入农村。
    ③商业资本所起作用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业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
    ④发展环境不同。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西欧则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推行而发展很快。123
    ⑤结果影响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瓦解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本课小结

    14、15世纪,随着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意大利等地一些城市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开始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和发展使欧洲的封建社会渐趋瓦解,欧洲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它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如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这些事件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此人类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向近代迈进。

    布置作业

    1.问答题:概括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两条道路及其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基础上产生的、代表着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雇佣劳动生产关系。

    2.研究性课题: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结合这一史料回答:为什么中国四大发明没有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推动了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948.html

  • [近代科学和文化教案]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教案之二

    第27课 ——自然科学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伟大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的高潮。2 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蒸汽的力量教案_三、“蒸汽”的力量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一节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课程标准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土地、税制、发展经济以及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知识点_高二历史毛泽东教案

    专题四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教案【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近代列强侵华历史思维导图|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专题六 ●重点关注:(1)侧重再现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影响等,要在深化知识、理解教材和构建知识体系上深下功夫。(2)注意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反思相关...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课标要求】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1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讨论探究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启蒙运动》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

    本节课为探究活动课,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新授课结束后。学情分析:互联网时代同学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非常便利,中学生中出现了对于教师、教材、权威的某种质疑倾向,但是这种质疑常常是情绪化的,缺乏充分依据或逻辑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权威的观点作为依托就不...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