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 (3)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三、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四、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以学生阅读为主。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五、教具准备《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欣赏诗词,感受历史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变法前景象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变法后的农民生活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 ──王安石《收盐》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浪淘沙》王安石讲述: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王安石在宋神宗  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王安石变法面临怎样的命运?变法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讲授新课](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角色扮演,神入历史(1)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为什么?(2)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为什么?(3)假如你正在当时军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为什么?(4)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中下层士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带来什么变化?为什么?2.巩固基础,突破重点积贫局面的改变富国之法的措施作用和成效局限农田水利法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了 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免役法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积弱局面的改善 强兵之法的措施作用和主要成效保甲法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主要表现: 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设置军器监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保马法马匹1234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将兵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精简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人才选拔的改变 取士之法的措施作用和主要成效改革科举制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课直接受官。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惟才用人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按资升迁的成规被打破。培养了改革的中坚力量。 (二)变法的命运探究问题,细化难点提问:1.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为什么反对变法?2.面对阻力,王安石提出了“三不足”思想,对变法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宋神宗态度的变化对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解决难点(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课本“学思之窗” 材料二: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 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 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归纳:1.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 的阻挠和破坏。 2.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3.变法中用人不当。 4.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思考问题,升华情感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小结] 分析材料,拓展能力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利用有关朱熹对王安石变法评论的一段材料进行分析) 朱熹说,王安石变法是“引用凶邪,排摈忠直,使天下之人丧其乐生之心,流毒四海。”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变法的评价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进步性: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1234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学习延伸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整顿吏治 王安石变法—理财 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局部改革 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 巩固练习 1.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a ) 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国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2.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a  )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b.二者都错c.前对后错d.前错后对  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有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王安石变法中,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局面的是①市易法②均输法③青苗法④方田均税法(a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c   ) a宋神宗态度动摇b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 7.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d  ) a张居正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戊戌变法  d宋代王安石变法 8.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c)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军队精简 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b   ) a、青苗法  b、募役法c、市易法d 、方田均税法 10.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b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1234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教学反思: 1.要充分联系必修相关内容来讲解。 2.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和探索方面还显得不太够。 3.预设和生成要和谐统一。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940.html

  • [近代科学和文化教案]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教案之二

    第27课 ——自然科学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伟大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的高潮。2 能力方面:(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蒸汽的力量教案_三、“蒸汽”的力量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一节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课程标准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土地、税制、发展经济以及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知识点_高二历史毛泽东教案

    专题四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教案【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近代列强侵华历史思维导图|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专题六 ●重点关注:(1)侧重再现1840年至1945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基本史实,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影响等,要在深化知识、理解教材和构建知识体系上深下功夫。(2)注意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反思相关...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课标要求】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1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 讨论探究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启蒙运动》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

    本节课为探究活动课,安排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新授课结束后。学情分析:互联网时代同学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非常便利,中学生中出现了对于教师、教材、权威的某种质疑倾向,但是这种质疑常常是情绪化的,缺乏充分依据或逻辑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知识或权威的观点作为依托就不...

    发布于:2014-05-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