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目标导航】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自主构建】
 鸦片战争后 辛亥革命前后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后
服饰 男装 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②西装传入 孙中山设计出中山装 ①文革前: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②文革:军装、干部装,式样和颜色单调。 服饰由最基本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服装层出不穷。
 女装  改良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饮食 西餐开始传入中国,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房 四合院(传统)→西式住宅(中西合璧)→新式住宅(完全欧化)
婚姻 包办婚姻→自主婚姻(最早提出者是维新派,但农村变化很慢)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丧礼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式趋于简化,中西旧式新式并存,但民间多为旧式。 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社交
礼仪 ①维新派最早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②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同时,社交礼仪、称呼、节庆等方面都有变化。 取缔社会丑恶现象,涤荡封建糟粕;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性变化。

通 公路 ①19xx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系统;②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一五期间,中国自行设计出了第一辆汽车。 21世纪以来,家庭汽车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
 轮船 ①1865年,洋务派自行设计出第一艘轮船;②1972年,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铁路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路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宝成、兰新线,改变了西北、西南没有铁路历史。 到“xx”期末,中国铁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建成京九、青藏等一批铁路。
 飞机 ①19xx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②1920年,中国首条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③ 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航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续表)
 鸦片战争后 辛亥革命前后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后
邮政 1866年,清政府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1949年,新中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电报 ①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②19xx年,中国出现了无线电报;
③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123456
报纸 ①外国人最早在中国办报,《申报》是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②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①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②辛亥革命时期:《民报》;③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  
广播 ①1923年,英美报商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开播;②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播;③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④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 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广播节目丰富多彩,覆盖率高,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电影 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②19xx年,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京剧《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③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④《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但受到政治的影响,题材单一。 中国电影市场活跃,共有近500部电影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
电视 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②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④目前,我国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互联网    1993年,中国产生了第一条互联网。
【重难点讲解】
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与影响
(1)原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既是近代工业文明冲击的产物,又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原因如下:
①外部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和生活方式。
②国内政治形势变化:近代中国各届政府不断改革,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
③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些都为社会生活的变迁奠定了经济基础。
④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积极借鉴西方近代文明和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际接轨,人民思想观念解放。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规律性认识):
①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
②从过程上看: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有较强的半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渗透。
③从水平上看:有的变化发展较快,且彻底,如“断发”,有的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过程缓慢,如“缠足”。123456
④从发生原因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随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
⑤从程度上看:城乡、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城市和沿海变化较大,农村和内地变化较小。
(3)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有利于促进民主革命的进程;②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国家工业化的进行;③思想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
2.近现代中国的报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作用
(1)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作用:
①对中国政治和思想近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维新变法期间的报刊传播了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发展;又如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宣传了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再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批判封建文化,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对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报刊宣传了我党的主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作用:
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途径。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3.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弊
(1)互联网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互联网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消极影响:不良网站和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使未成年人迷恋网络,荒废学业,误入歧途,不利于他们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与交往。
(2)采取的对策:
①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作用,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②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同时社会、学校、家庭等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
【真题再现】
1.(xx年,江苏单科,17)右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期
2.(xx年,江苏单科,9)徐克《清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
延介绍人约期顶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3.(xx年,广东单科,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123456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4.(xx年,江苏单科,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
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必做达b题】
1.1920年,英国留学生彼得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有人称呼他为“同志”
    c.在西餐馆就餐                            d.在影剧院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2.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     )
①长袍马褂    ②中山装    ③列宁装    ④旗袍     ⑤西装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史实前后搭配不一致的是                      (     )
a.第一份国人在境内办的报纸——上海       b.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台湾
c.第一个电话局——南京                   d.第一家电视台——北京
4.中国近代第一部无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电影和第一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分别是:   (     )
①《风云儿女》;②《定军山》;③《一江春水向东流》;④《三毛流浪记》;
⑤《歌女红牡丹》;⑥《渔光曲》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123456
5.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很多,包括:①西方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渗透;
②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③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化;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改变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婚姻依据,倡导婚姻自主,婚姻礼俗删繁就简,是近代婚
姻礼仪变化的方向。这种变化开始于
a.清朝同光年间       b.清末民初         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
7.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8.“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
早可能出现于                                                           (     )
a.明朝              b.新中国           c.民国            d.清朝
【选做冲a题】
1.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
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123456
2.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
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     )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经济侵略
3.xx年夏季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1xx年前,中国
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     )
a.听广播            b.看报刊           c.看电视             d.上互联网
4.近代以来,国民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是屡禁不止,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     (     )
a.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村       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
5.“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
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参考答案(008)
【真题再现】
题号 1 2 3 4
答案 d b c a

【必做达b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a b a b b d

【选做冲a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b b c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768.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