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70年代发生了什么]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本节重点知识】

1、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人物、内容、评价;2、美国领土扩张的手段、结果和影响(西进运动);3、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两种经济制度及其矛盾的焦点和影响)、导火线;4、美国内战的起讫时间、林肯政府的两个法令、葛底斯堡战役及其意义、林肯被刺;5、对美国内战的评价;6、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原因和普鲁士具有的优势;7、俾斯麦的“铁血政策”;8、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的名称、结果;9、德意志统一完成的标志和影响;10、意大利统一的根本原因和撒丁王国的成为统一核心的原因;11、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王国和意大利王国成立的时间;12、意大利完成统一的标志和影响;13、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14、日本倒幕派的核心和武装倒幕的经过、明治政府迁都;15、明治维新的目的、措施、成功原因和影响。

【知识结构图解】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历史背景:

  ①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

b、农奴生活贫困,没有人身自由,造成国内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大大落后于西欧。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③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俄国统治者不得不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时间:1861年

3、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价赎买(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

5、评价:①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废除了农奴制度,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美国内战

1、背景:美国的领土扩张

①手段:赎买、武装颠覆、入侵(侵略战争)

②结果: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③影响: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一方面,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杀,或被赶往更为偏远、荒凉的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2、内战原因:

①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形式(制度)的矛盾

a、两种经济形式: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存在很大差异,19世纪中期矛盾不断激化。

b、矛盾表现: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出口,同时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把棉花等原料大量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他们力主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

c、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d、矛盾影响: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日益高涨,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导火线: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

(共和党:代表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123456

3、起讫时间:1861——1865年

4、内战经过:①内战爆发:1861年南部一些州成立南部同盟,公开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②内战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双方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但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③林肯政府的措施:

a、1862年通过《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就成为私有财产;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c、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

               ④主要战役: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北方军队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⑤战争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⑥林肯被刺

5、评价:①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③局限: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三、德意志统一

1、原因:①统一的必要性:德意志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b、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c、资产阶级感到,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

           ②统一的可能性:普鲁士掌握了统一的旗帜——比奥地利具有更大的优势

             a、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b、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c、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d、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e、俾斯麦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局势的严格控制,进行军事改革,推行“铁血政策”,大力发展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

2、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

  ①1864年普、奥对丹麦战争:取得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

  ②1866年普奥战争: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

  ③1870年普法战争:色当战役大败法军,俘虏了拿破仑三世;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

  ④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3、影响:①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的局面,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②遏制了法国和奥地利,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123456

         ③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四、意大利的统一

1、原因:①统一的必要性: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且多数地区被外国控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中部和北部受到奥地利的统治;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处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罗马被法军控制;(唯一保存独立的是北部的撒丁王国)

b、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

②统一的可能性:撒丁王国的成为意大利统一大业的核心

  a、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的旨在自下而上完成统一的多次武装起义连连受挫;

  b、撒丁王国是当时意大利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邦国;政治比较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向归的中心。

c、加富尔的作用: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改革财税制度,增加国家收入;资助铁路、港口建设,发展工商业;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2、过程:①1859年,撒丁王国与法国联合对奥地利战争:意大利北部人民纷纷响应;拿破仑三世单独与奥地利议和,退出战争,但统一大势不可逆转;1860年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统一。

②1860年两西西里王国人民起义,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王国,占领了两西西里王国首府那不勒斯;不久,加里波第将政权交给了撒丁王国。

③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

④后来,意大利王国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把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70年代初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

3、影响:①意大利结束了异族统治压迫和分裂割据局面,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意大利封建残余势力仍很顽固,加上自然资源又缺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五、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a、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

           b、日本社会的急剧变化:一方面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纷起抗争;另一方面,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日益不满;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对现实的日益不满。

           c、1853年,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严重。

         ②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

         ③倒幕派的形成和武装倒幕:

           a、倒幕派的形成: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一些对幕府统治不满、赞成改革的大名的支持,先后掌握了长州、萨摩等西南强藩的政权,建立了倒幕武装。123456

b、武装倒幕:1867年倒幕派准备讨伐幕府,并组成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1868年明治政府军摧毁了幕府统治;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为东京。

2、目的: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措施: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a、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②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废除国内关卡和行会制度,积极修建铁路,兴办邮局、开办工厂等;

d、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

           ③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

                       a、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b、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4、成功原因:①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③倒幕派建立新政权以后,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5、影响:①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③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123456

         ④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关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问题

(一)原因: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兴起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浪潮的高峰。19世纪的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资产阶级政治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空前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更加壮大,英、法、美等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德、意、俄的工业经济也在进行。但是,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如德、意四分五裂的局面,俄国农奴制的存在,美国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等。为了进一步清除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新兴资产阶级采取了不同方式向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发起猛烈的进攻。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英、法、美、德、意、俄、日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飞速发展,但道路不同、条件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高考在这方面大小题都出过,从历史根源上找原因都在这一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掀起的政治运动的背景大致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的手段、方式或道路却各自不同。美国以内战的形式解决了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尖锐矛盾;俄国是由沙皇进行的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德意志、意大利则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

(三)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尽管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取得了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攫取广阔的商品市场及廉价原料创造了条件。

2、比较意大利的统一与德意志的统一

①相同之处: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都有一个领导统一的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强大势力奥地利;都采取了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统一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不同之处:意大利的统一更多地借助了外国的帮助,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的有利时机,收复这两国控制下的意大利部分领土;意大利更多的借助了人民起义,而德意志则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德意志统一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而意大利统一除了王朝战争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波第领导的志愿军的远征;意大利统一过程中至终贯穿着两条道路的斗争,最后以“自上而下”道路获胜而结束;由于意大利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

3、关于日本明治维新领导者的问题

明治维新是一次没有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领导者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下级武士。这是由日本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还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实力不强;而中下级武士大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富有政治经验。

4、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比较简表123456

日  本  明  治  维  新

中  国  戊  戌  变  法

社会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②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②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政策措施

强制推行;措施全面、行之有效。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省官员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②列强侵略中国

①帝国主义时期;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763.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