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导学案】一次函数复习课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2012-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第六章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函数,并能判断某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函数关系;
2、知道什么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并能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
3、会运用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基本知识点突破:
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 变量x和 y,如果给定一个x值, 相应地就唯一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就      是_____ 的函数;
2、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则称         是   的一次函数,    为自变量,       为因变量。特别地,        时,称                 。
正比例函数是_____________的特殊形式,因此正比例函数都是_______,而 一次函 数不一定都是_________.
3、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的条件:
(1)、         的个数;(2)、自变量的       和        ;(3)、分母中是否含有       
4、一次函数图像、性质及其解析式的确定:
函数
类型
k、b的
取值范围
图像
增减性
经过特殊点
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基本思路)
y=kx+b
(k≠0,
b为常数)
k﹥0
b﹥0
 
 
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  )
1、设函数解 析式为    
2、代入已知两点的坐标或者x,y的两组对应值,得到         
3、解         
4、写出函数解析式
b﹤0
 
k﹤0
b﹥0
 
 
b﹤0
 
y=k x
(k≠0)
k﹥0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  , )
1、设函数解析式为    
2、代入已知一点的坐标或者x,y的一组对应值,得到         
3、解          
4、写出函数解析式
k﹤0
 
 
三、整合集训
目标1   知道什么是函数,并能判断某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的关系是否函数关系
已知梯形上底的长为x,下底的长是10,高是 6,梯形的面积y随上底x的变化而变化。
(1)梯形的面积y与上底的长x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为什么?
(2)若y是x的函数,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目标2   知道什么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并能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
1.函数:①y=- x x;②y= -1;③y= ;④y=x2+3x-1;⑤y=x+4;⑥y=3. 6x, 一次函数有___        __;正比例函数有____________(填序号).12
*2.函数y=(k2-1)x+3是一次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  b.k≠-1  c.k≠±1   d.k为任意实数.
*3.若一次函数y=(1+2k)x+2k-1是正比 例函数,则k=_______.
目标3   会运用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解决简单的问 题
1 . 正比例函数y=k x,若y随x的增大而减 小,则k______.
2. 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则下面正确的是(   )
  a.m<0,n<0     b.m<0,n>0    c.m>0,n>0     d.m>0,n<0
3.一次函数y=-2x+ 4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_______,它与x轴的交 点坐标是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
4. 已知一次函 数y =(k-2)x+(k+2),若它的图象经过原点,则k=_____;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__________.
 
*5.若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函数值随x的减小而增大,则它的大致图象是图中的(    )
 
目标4   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5),写出这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1,-3).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上图所示,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四、小结提高(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1、已知一次函数y=kx+b,在x=0时的值为4,在x=-1时的值为-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y-1与x成正比例,且 x=-2时,y=-4.(1)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3时,求y的值.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1968.html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都需要来...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看图编题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菱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数学教案-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5)通过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矩形 教学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表_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二次根式的化简题|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的化简 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 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母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公式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是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而在推论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条重要性质也是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