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的特征_平移的特征

八年级数学教案 2012-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学科:数学学段:初中教材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级:八年级课题:平移的特征 教学设计:

平移的特征

 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理解平移的特征。(2) 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欣赏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3、              情感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去激励诱发学生,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进取和创造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          教学设想      在七年级对“平行线”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画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课设计观察、测量等活动来探索平移的特征,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竟争上台汇报等方法进行本课学习,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三、          教材分析     经过七年级对“平行线”一章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画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以此为基础,通过设计观察、测量等活动来探索平移的特征。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很可能在探索平移的特征时总结不完善,对平行线的方法记忆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竟争上台汇报等方法进行,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移的特征及应用      难点:正确理解平移的特征五、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观察演示,引导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动画演示,(课件演示)指出这就是物体的平移,物体的平移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欣赏动画演示通过欣赏动画演示,使学生带着对问题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同时将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复习提问】问题:若把四边形abcd通过平移得到四边形a′b′c′d′,则            d′   c′1234a′     b′  d      c    a         b(1)   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2) ∠b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_(3) 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____(4) 平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5) 平移的距离是____________观察、思考、回答① 将引入中缆车的移动抽象为数学问题;②将上一节课知识与本节课进行衔接,为本节课研究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关系作铺垫。【引导探究】问题:若把△abc沿着bb′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平移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等有何关系?试说出你观察的结果。                           c′                   c                 a′         b′ a             b            (1)              a                a′
   b            c       b′         c′              (2)(1)独立思考;(2)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相互补充;(3)采用竞争机制,哪个小组讨论完成得快,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探索成果,第二名的小组将有第一个进行补充的资格。①图形中有一些很容易观察出的结论,学生自己就能看出,因此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便于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找到一定的成就感,从而获得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勇气。②讨论环节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也能使课堂气氛更民主、更开放、更和谐,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将更大范围被激活。③在讨论的基础上采用竞争机制,推动了课堂进程,加快了课堂节凑,同时使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知识反馈】例:(课本p70试一试)画出将图中△abc向右平移5格后的△a′b′c′,然后再画出将△a′b′c′向上平移2格后的△a″b″c″。1234变式1: 如图,△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                                     变式2:如图,将△abc进行平移后使得点a平移到点a′,作出平移后的△a′b′c′。                                                                                               变式3:如图,将△abc沿着北偏东45°的方向平移3厘米,作出平移后的△a′b′c′。                                                                                   1234                                  观察、思考并动手练习利用方格纸较容易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学生能较快利用平移的特征进行作图,即将图形的移动转化为点的移动。本题起点低,容易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变式1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悟出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有关,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变式1的基础上,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平移的特征进行作图;通过操作让学生悟出:画平移后的图形,必须要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设计例题和三个变式,由浅入深呈阶梯式呈现给学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畅谈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提示和补充。【布置作业】1、课本p71习题15.1  1、2、2、图案设计:利用平移设计黑板报边框。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服务于生活。【板书设计】15.1.2 平移的特征 平移的特征:                  (1)…… (2)…… (3)…… (4)……
整洁和有条理的板书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教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1954.html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都需要来...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看图编题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菱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数学教案-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5)通过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矩形 教学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表_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二次根式的化简题|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的化简 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 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母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公式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是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而在推论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条重要性质也是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