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十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上海世博会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并伴随世博会主题曲。
教师过渡:XX年的上海世博会让我们见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体会到了城市确实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好。那么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看看百年之前上海世博会的各个会馆会展出什么新鲜的事物。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
2、理解这些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其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的探索。
三、巧设疑问,突出重点:
1、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阅读材料,理清思绪)
时间:19XX年,上海召开世博会
地点:上海
人物:小明及其一家人
家庭状况:父亲是某公司职员,家庭较富裕
情景教学:
场景一:
小明一家人参观到中国馆中的一个分馆,这个馆是一组图片,因为实物太大,无法搬到现场。
(教师:哦,那这个馆内到底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图片的内容是:
(1)轮船的发展(2)火车的发展(3)汽车在中国的出现
问题:1、请你给这个场馆起一个名字。
2、这些交通工具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突出动力的变化,是一种进步)
它们在中国的出现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回答: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我们是否要拒绝铁路,以此来抵制西方的侵略?
(结合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分析,铁路等近代交通形式在中国的出现,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3、这些交通工具是怎么出现的?(从西方传入)
场景二:
小明在参观英国馆时遇到了他的同学小张和他的家人,小张刚刚剪了新的小短发,穿着黑色的西服,小明的父亲向小张的父亲友好的握手并说:“张先生,你好!”两家人在英国馆门前照相留影纪念。
问题:
1、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课文,请同学们自己在场景二中找出都有哪些变化?
(发型、服饰、称呼、礼节的变化)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妇女缠足)
2、以上我们说的这些变化发生在哪次革命之后?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3、相机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为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场景三:
下午三点两家人参观完世博会,小明和小张两个好朋友要一起去看电影《定军山》,随后两人又去商务印书馆买了几本下学期需要准备的参考书,小明顺便帮爸爸买了一份《申报》。123
1、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
(伴以朗读、录音机或留声机的配音)
2、人们通过报纸可以了解到什么?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报刊,这些报刊都宣传什么思想?
场景四:
小明回到家,看到父亲刚刚收到一封电报:货物已从昆明发出,一周之内到达。望速汇款。父亲看完电报后,立即去打电话给公司。
问题:
1、电报这种通讯工具给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促进商品流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从电报中的内容看,当时的中国铁路发达吗?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是怎么出现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这些变化有哪些特点?(不平衡性、受封建守旧思想的阻挠)
(这部分给学生提示:上海、家庭较富裕,补充慈禧坐汽车的小故事)
3、如何评价这些变化?(教师总结)
五、师生交流,释疑拓展:
六、归纳总结,点拨提升:
近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任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仅铁路不发达,轮船只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能见到,报纸、电影等也只能在大城市看到,而且很多旧的习俗依然顽固。中国的社会需要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当堂训练,及时巩固:
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 唐胥铁路 b 淞沪铁路 c 滇越铁路 d 京汉铁路
2、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
3、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 )a黄鹄号 b 邓达斯号 c 菲尼克斯号 d 克莱蒙特号
4、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123
5、早期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 )a 《时务报》 b 《申报》 c 《国闻报》 d《中外纪闻》
6、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商务印书馆 b 红旗出版社 c 中华书局 d 文艺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179.html
-
【第一单元列方程简单解决实际问题三】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 2.认识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到...
-
[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详细阅读
第2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 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二、能力目标1 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口头...
-
波斯语课 苏联|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详细阅读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2、内容:1)经济方面:工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农业:p612)政治方面:a、批判个人崇拜b、平反冤假错案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3 结果:改革失败,19...
-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详细阅读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依据课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 实行改革开放 d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建立 b 三大...
-
【初二上册历史绩优学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十八、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背景:(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2)美国扶蒋反共(3)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经过:(1)时间:1945年8月; 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 (2)目的:蒋:欺骗舆论,赢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_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详细阅读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 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重难点】英法联...
-
内战烽火剧本_第18课内战烽火详细阅读
第17课 内战烽火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 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把我们的血肉筑我们新的长城详细阅读
第19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
-
[第12课星星之火]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详细阅读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 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论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