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日本_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2、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重点: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以及苏联的解体。
难点:“苏联的解体”
一、设问导读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前提 (1)1953年, 逝世。 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
2.主要内容
(1)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 、 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3.结果和影响
⑴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 体制 ⑵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年,赫鲁晓夫 ,改革失败。
(二) 、苏联的解体
1、原因:⑴ 年 上台后,首先把 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⑵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 ,此后,苏联的 急剧变化 分散, 的趋势随之加强。
2、过程
⑴ 年 月 日,由 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 ”发动政变,遭到失败。
⑵政变未遂事件使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 , 俄罗斯领导人 控制了全局,苏联的 进一步加快。
⑶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撇开戈尔巴乔夫,首先宣布成立 。 3、结果: 年 月 日,苏联解体。 123
二、问题探索
1.读下列材料答题:
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 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这份报告错误地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二十大”后苏联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并未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请问:⑴赫鲁晓夫何时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⑵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⑶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阅读下面的材料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方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七十年之久的苏联最终解体。
回答:⑴苏联是何人在何时建立的?
⑵二战后到苏联解体前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⑶继戈尔巴乔夫之后入主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领导人是谁?
⑷苏联的解体又把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课堂测试
(一)、选择题
1.斯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a.勃列日涅夫 b. 戈尔巴乔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3.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 )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外交
4.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苏联政体是 ( ) a. 无党制 b. 一党制c. 两党制d. 多党制
5.政变事件后得以控制全局的俄罗斯领导人是( ) a.利加乔夫b.安得罗波夫c.叶利钦 d.普京
7.苏联解体是在哪年的年底( )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8.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9.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b.使国家权力分散
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10.“九一八事件”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 )
a.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 b.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c.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d.使苏联立即解体
11.首先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
a.俄罗斯 b.白俄罗斯 c.立陶宛 d.乌克兰 123
12.导致世界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 )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13.关于苏联解体的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两极格局终结
b.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机会c.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d.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五、教(学)
123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137.html
-
【第一单元列方程简单解决实际问题三】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 2.认识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到...
-
[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详细阅读
第2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 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二、能力目标1 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口头...
-
波斯语课 苏联|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详细阅读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2、内容:1)经济方面:工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农业:p612)政治方面:a、批判个人崇拜b、平反冤假错案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3 结果:改革失败,19...
-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详细阅读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依据课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 实行改革开放 d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建立 b 三大...
-
【初二上册历史绩优学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十八、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背景:(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2)美国扶蒋反共(3)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经过:(1)时间:1945年8月; 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 (2)目的:蒋:欺骗舆论,赢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_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详细阅读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 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重难点】英法联...
-
内战烽火剧本_第18课内战烽火详细阅读
第17课 内战烽火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 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把我们的血肉筑我们新的长城详细阅读
第19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
-
[第12课星星之火]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详细阅读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 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论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