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10-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1.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单元概述】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着明显的特点:第一,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遭到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它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这是中国人民为争取生存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突出这场战争的民族性、全民性,第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纳入学习主题之中,反映在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从局部抗战逐步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

【知识结构】
【单元知识网络】
 
【典例分析】
1.【XX山西省】“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台湾地区
【解析】此题选材难得,设问巧妙,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旨在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从材料中捕捉有效信息“日本和汉奸”,历史事件锁定为“抗日战争”;“苦难十四年”,根据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来计算,很容易推算出1931年这个重要年代,自然联想起九一八事变。完成这个思维过程,答案已呼之欲出。答案a。
2. 【XX河北】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胜利”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走向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图一、图二“胜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析】本题(1)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等基础知识。(2)问需要依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实得出正确判断,考查了史实内部联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
  a. 蒋介石的配合                       b. 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1234
  c. 中共的努力                         d. 人民的呼声
2. 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尽管一直存在矛盾和斗争,但维持到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是(   )
  a. 中共力量壮大,并及时击退了国民党的进攻
  b. 中共坚持了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的正确方针
  c. 美英等国不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裂
  d.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尚未解决
4.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
a. 卢沟桥战役     b. 平型关战役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   )
  a. 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b. 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
  c. 争取中间派力量的支持               d. 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6.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淞沪战役         d. 百团大战
7.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这一命令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发出的?(   )
  a.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8.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得到和平解决。下列适合做小说书名的是(   )
a.《鸦片战争的烽烟》                b.《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c.《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9.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因30万同胞在此无辜遇难而痛恨,它就是(   )
a.北京         b.南京             c.天津           d.上海1234
10.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XX年12月12日,在一社会团体举行的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上,在如何评价张学良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严重对立的观点,要点如下:
    甲: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称得上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乙: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率领几十万东北军撤入关内,使东北大好河山沦入日寇铁蹄之下,让东北的父老乡亲做了十四年的亡国奴。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请回答:
(1)你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
 

(2) 请你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下张学良。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什么?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材料二: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XX年双边贸易额由邦交正常化是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73亿美元,两国友好声城市多在233对,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以上均摘自xx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XX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请回答:
(1)列举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主要原因。

(3)试举一例说明古代中日文化密切交流的史实。

(4)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

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
1.c  2.a  3.d  4.c  5.b  6.d  7.a  8.c 9.b 10.c
二. 非选择题
11. ① 甲的观点对,乙的观点有些片面。说明:可能会出现四种观点:支持甲;支持乙;都不支持;同意甲反对乙。只要回答的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几种答案都可。
② 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结束了十年内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执行“不抵抗政策”丢了东北,是有过错,但主要责任在南京政府、蒋介石。
张学良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③ 全面(综合一生的所做所为,看其大处和主流;)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历史(看他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2.(1)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发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234
(2)发展情况: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或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主要原因: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努力;中日邦交正常华的实现。
(3)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先进文化。(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留学生学习隋唐先进文化,”
(4)如:组织团队参观学习互访、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等。(中日书法交流,摄影大赛、日本插花、茶道、柔道、摔跤表演、学生联谊活动、日本电影周、中日围棋大赛)言之有理即可。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12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