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10-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
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搜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建立班级展览角,以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
    阅读(老照片》《百年中国》等书籍和资料,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如《西洋镜》等,加深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状况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人的照相和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
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难点: 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教师加以引导,根据分析,学生能够知道这些法令的出台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原因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方法:以练习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发言同学的讲述开展讨论。如:
    1.照相术是何时传人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2.电影刚传人中国时被称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
    3.照相术和电影在西方发明不久就传人了中国并得到发展说明了什么?
    4.剪发辫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5.改称呼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6.中山装是谁创制的,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
    7今天的旗袍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最后,以讨论“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一题作为本课小结。(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社会顺应时代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培养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向学生介绍照相术和电影的发明和发展情况,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些资料,自己了解具体情况。在教学中,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照相术和电影都是由西方人发明,后来传人中国的。照相较早,19世纪40年传人中国,电影则在1896年出现在中国。
    2.照相和电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直观的历史资料,有助于我们对当时社会的了解。
    3.提一下爱照相的慈禧太后,请一位学生读小字中有关她的那段文字,然后教师进行补充。慈禧太后有自己专门的摄影师裕勋龄,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12
    4.中国人自己拍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记录片《定军山》,后来中国的电影业发展很快。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电影事业已经较为辉煌,拥有了大批优秀的电影演员,拍摄了很多电影。可以适当地提一下阮玲玉、胡蝶等当时的明星和〈〈渔光曲〉〉〈〈神女〉〉等当时的电影作品
    5.向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如〈〈老照片〉〉丛书、电影《西洋镜》以及部分老电影。这部电影较为真实地表现了电影传人中国,早期中国人拍摄电影以及〈〈定军山〉〉拍摄的情况。通过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本目的内容。
    三〉[剪发辫  改称呼]
    1.先讲述拖在人们脑后的辫子为什么成了人们革命的对象。采用提问法,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剪发辫,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谈对剪发辫的看法,然后教师加以补充和说明: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时虽然剪发辫是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支持剪辫的,一些清王朝的遗老遗少和留惯辫子的人对此加以反对和抵制,甚至阳奉阴违,将辫子藏在头顶,用帽子盖住;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年轻人是普遍支持剪辫的,并且十分热情活跃;为什么被剪的人,有的高兴,有的痛哭不已。
    2.在讲述改称呼时,先提一下“大人”  “老爷”与封建社会的跪拜礼有着同样的弊端,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随着清朝吏治的日渐腐败,人们的媚上心理越来越普遍,“大人”和•老爷”的称呼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孙中山认为,这样称呼“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因此颁布法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用“先生”“君”替代。要强调,“先生”“君”是我国固有的称呼,是对人的一种尊敬,没有等级的差别,是一种进步。
    另外还要指出,虽然民国临时政府颁布这样的法令,“先生”“君”也很快普及开来、并成为社会上的主要称呼,但“大人”“老爷”这些本来应该废除的称呼并没有彻底消除,尤其是“老爷”,仍成为仆人对主人的固有称呼。但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否定了改称呼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向学生介绍近现代中国称呼的演变过程,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情况。
    [服饰的变化]
    让学生自己看课文并结合课后的“每课一得”,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西服、中山装和旗袍的看法,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西服是欧洲人发明的.是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西方入的到来和中国留学生归国带人而进入中国的,并很快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流行升来,成为都市青年的时尚。
    2.中山装是孙中山发明的,但也是根据西服的式样进行改良的,是中西结合的典范,可以结合课后的“每课一得”来加深对中山装的认识。
    3.高领服装是在满族妇女旗装的基础上的改良,是现代旗袍的基础。与清朝时的旗袍有很大区别,清朝的旗袍特点是宽大、平直,下长至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袖、襟都滚有宽阔的花边。后来,旗袍的领子加高,袖口缩小,缩短长度,收紧腰身,逐渐向现代旗袍过渡。现代意义的旗袍已经不是旗人服装的含义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服饰,流光异彩,是中国的骄傲。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1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