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剩与知识恐慌]莫让过剩知识扼杀创新精神 北欧基础教育考察见闻之一!

杂文收录 2025-09-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一些教育界人士在对比中外教育时常常强调, 我们的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尤其是数理化学科要比国外同龄学生强得多。的确, 不少在国内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 一旦转到国外就学, 顿时便成为班上的解题能手。然而记者日前随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在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考察时发现, 被认为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优势的这一特点,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制约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这个问题感受最深的是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正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0.; A?>/: 中学学习的李千姿, 在比较了对两国基础教育的感受后这样对记者说: “国内的学生无论有什么特长,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学了有没有用, 每一门学科统统都要学得一样深, 一样难, 都要通过同一标准的考试。学校经常说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可我们学生的感觉却是担子越压越沉, 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创新? 这对学生的成长究竟有什么好处?”
李千姿是山东师大附中高二学生, 今年! 月根据BC D:@0E F9G::0交流计划和其他& 名山东中学生一道被选送到=/>>?@/0.; A?>/: 中学学习。这个在外语和音乐方面颇有天赋的女孩告诉记者, 在这里应付数理化课程简直不用动脑子, 因为相关内容在国内早就被反复操练过了。确实, 记者在北欧几所学校的课堂考察时注意到, 他们的教学内容之浅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芬兰学校高一年级的数学课教的是中国初一年级就学的一元两次方程; 而在诺贝尔奖的故乡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所中学, 高二化学课讲的是我们初三年级学的简单置换反应。然而李千姿又说, 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外上学就一定比国内轻松, 相反不少中国学生还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比如,芬兰和瑞典的中学的物理、化学实验,老师通常只是提出实验的要求, 而具体的实验内容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流程的安排、结论的推导等等, 都必须由学生自己自主完成。这对于只会按照老师说的和教科书上写的依样画葫芦的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经过了几番无从下手的尴尬之后,李千姿和她的中国同学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比起国内的死记硬背来,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确实有很大帮助。
课程内容那么浅显, 是不是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将来的发展呢? 当地教育界人士的回答是否定的。瑞典教育署教学主任西莉雅·尤妮女士解释说,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有统一的规定, 在高中阶段的$* 种国家课程中, 母语、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等核心课程是必修并要通过国家考试的, 这就确保了每个学生对于基本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 每门核心课程又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分为若干等级, 如社会科学被分为H、C 两级, 而数学则分为H、C、I、J 四级, 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一级的内容学习并参加考试, 例如将来想成为工程师的, 数学就必须通过最深的J 级, 而社会科学只需选择较低的H 级; 而如果有志于成为艺术家的, 社会科学就要通过最高的C级, 而数学只要掌握最基本的H 级即可, 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用到与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课程的学习中去。
事实证明,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并没有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反大大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芬兰、瑞典等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位居世界前列。率团考察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这个事实对于中国基础教育很有启迪。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方向是千差万别的,对于这种差别视而不见地“一刀切”无助于学生的成长,只有灵活地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笼统地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实际上只有那些有用的知识加上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力量。如果我们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个学生对每门课程都要同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掌握又深又难的、其中许多是对自己无用的知识,就势必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被一大堆无用的知识所扼杀。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190.html

  • 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 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开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一)类型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_“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人是生成与创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维度十项指标。三个维度是: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十项指标是:自尊自信、...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成都市教科所所长】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主 题: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讲人:李镇西(成都市教科所)时 间:2003年4月12日地 点:徐州矿务局会堂内 容:一、 语文新课程改革与民主教育民主教育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让课程走进教师|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

    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已经表明,它对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它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要让教师真正能走进研究性学习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甚至相当困难。在各实验学校开始课程实验时,相当一部分教师持旁观的态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这其中除了惰性及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方式很难改...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当前,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和迫切。第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提法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等地有一些学者正在大力提倡和从事研究性学习,而且势头很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

    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从2000年初项目申报到200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是由几百名大学科研人员、各地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制专家组不舍昼夜地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凝聚了专家们的心血,是集体智...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关于审美的文言文】文言文审美教学略谈

    摘要:3、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鉴于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综观当今的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作法还普遍存在,令人深恶痛绝。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

    发布于:2025-09-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