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质课|质疑优质课模式

杂文收录 2025-09-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现在,各种级别的优质课在教学形式上都相互拷贝着,学生走上台前,教师隐入幕后,学生做演员,教师当导演,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这已经成了优质课的典型特征,可以这样说,如果一堂课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几乎可以断定这堂课是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满堂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成了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标准,几乎达到了一票否决的地步,学生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先进,满堂灌=应试教育=教学观念落后,这种简单化的思维在中学教育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对以前不尊重学生个性的满堂灌教学的痛恨,诱使人们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课堂要热闹。

毋庸质疑,满堂灌的弊病罄竹难书,引进了讨论式,辩论式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后,中学教学质量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总体上看,有助于中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但并不等于我们就有理由用一种模式来统一中学课堂,用一个标准来评价优质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有不同的水准,有不同的个性,用一个标准来要求,用一个模式来规范,不一定能够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就正如葵花宝典上所说:“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如果拿大学课堂和中学课堂相比,我们发现,大学教学方式比中学落后得多,它主要是以老师满堂灌为主,但大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开放性远远超过中学生,当然这里面有大学生经过了高考的挑选,整体素质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个因素的作用,但事实上很多在校大学生,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教育下,思维方面的素质仍在继续发展,甚至是快速发展,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一方面,大学能为他们提供远远超过中学的藏书,加上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同龄人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刺激,于是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和教师在课堂上施加的教育影响有关,大多数学生心目中都有个别自己特别喜欢的老师,听他们的课(当然是满堂灌)完全是享受,并不会因老师满堂灌而厌烦,老师精彩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反而不断地刺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如果这种老师自己很少讲,而是提出问题让大家来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倒让人产生浪费资源的遗憾。这样的满堂灌何罪之有?

事实上,无论在大学还是在中学,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从老师那里听到对一部作品的权威解释,对一个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而不喜欢把课堂上宝贵时间都浪费在同学们一些语无伦次、莫名其妙的发言上。有这种倾向的学生往往是前面25%的学生,他们并不能从其他同学激烈热闹的低水平发言中得到超越自身水平的收获,在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的意图指导下,老师的课堂设问大多针对的是中等生,这就注定了这样的课对前面25%的学生而`言,收获相当有限,根本不能满足他们在精神世界的好奇心,只能满足他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的表现欲,所以他们也喜欢上在平面上能够展示自我的课,于是给老师一种错觉:学生喜欢上课就等于学生有收获。

真正能够从开放性的课堂中获得较多收获的是中差生,这跟教师上课的定位等于或者略高于他们有关,通过积极的参与,在略高于他们思想层面的讨论中的刺激下,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自信心得到了培养。不过,这并不表明中差生就不适合充满了教师精彩言论的课堂,也许他们不能完全理解课的妙处,但他们总能在不同层度上获得高于自身认识水平的东西,好奇心是每个人都有的。

所以,不能把满堂灌一概都否定,关键是看你“灌”什么?作为教者,你是否有真正独到的见解?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如果你自身有的是俗见庸识,“满堂灌”无异于是给学生的灾难,倒不如发动学生来讨论,也许还能产生思想灵性的火花;如果你对某个问题,某部作品有深入的研究,为什么不能理智气状的暂时充当一回“导师”,“舵手”的角色呢?真正的一堂好课,不一定是看有好多学生参与发言,老师作了好多次启发,课堂气氛是否热烈,恰恰可能相反,所有的学生都沉默了,都凝神定气地屏住了呼吸听老师讲,整个课堂鸦雀无声,地上即使掉一根针都听得到,这样的课堂也许更加出色。

总之,教无定法不仅要在理论上认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在评价优质课时也请给满堂灌一席之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中学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089.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