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方的叙事学理论对中国人文社会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开阔研究视野和拓展研究方法方面,对许多学科都具有一种推动的作用。叙事在国内学界已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集刊(丁钢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自创办以来,即把教育叙事研究作为其学术特色之一。三年多来,集刊注重叙事理论和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叙事研究方面起到了先导和推动作用,并陆续推出了立足本土知识创新的一批教育叙事研究的力作,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就研究旨趣而言,我们尝试教育叙事研究和之所以提出“教育叙事”,并不是为了勾勒一种教育学批评,乃是为了接近在中国教育时空里发生的各种“真相”。因为在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声音与经验,它们会聚在一起,构成了等待我们去考察的教育事件,而这些事件的流动性及其复杂意义常常只有通过叙事方式才能表达出来,尤其是事件中的个人“生命颤动”的揭示。教育这门学科和哲学、文学不同,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用适当的方式去呈现它,寻找符合教育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己的话语和理论方式,也许教育叙事是更为合适的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考察对象是教育经验和现象。正如康纳利所言:“为什么叙事?因为经验。”我们通常期望的理论构造努力能否解读众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经验及运作形式?反过来,众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经验和运作形式是否一定会遵循着某种理论的规则而进行?如果不是,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众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经验和运作形式?比如,当实践者和研究者争论什么是合适之时,争论就可能意味着实践者独立于研究者并参与实践群体的实践。因此,重要的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努力如何在塑造或不塑造实践和经验,而应该着力关注教育实践者以经验方式对教育的主动参与。
我们还需要区分两种类型的教育理论。第一种教育理论与“宏大叙述”相关,这种理论当然会去关注教育实践,但更关注的乃是教育实践如何服从它的构想,或者说,教育实践本身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实践必须按它的设想进行。第二种教育理论与“经验诠释”相关,当然它并不想去解释全部的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应该如何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我们看似已经非常熟悉的日常教育经验,从中寻找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可能。
当然,除了理论上的考虑,引入教育叙事还承载着实践方面的价值期待。近一个时期以来教育界似乎对叙事研究情有独钟,许多教师很热衷于“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这当然是件好事。当初酝酿教育叙事时,并没有想到它会在实践领域产生如此之大的反响,以至于原本“沉默”的教师在理论界面前发出了“讲自己的故事”的呼吁。“让教师的声音被人们听到”,这一点正是教育叙事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主动表达自己的声音,显然是对教育叙事实验的积极支持与响应,并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与素材。
但是,教师的讲故事与我们所说的教育叙事还不是一回事。从教师讲的故事来看,它们多是些简短的教育“记叙文”、“日记(志)”等,这意味着“讲故事”与“教育叙事”研究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要想实现向后者的转变,从现场、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还需要接受一定的理论与方法训练。
其一,叙事者应该了解国内外人文学科的前沿进展,从而可以拥有丰富、深刻的理论洞察能力,能够从自己所研究的教育经验中“解读”出内在的学术和理论“意义”。
其二,叙事者须明了经验的呈现不等于叙事研究,尽管叙事本身是经验呈现的最佳方式。叙事研究对于经验的表述是别有匠心的。因此,需要善于把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以及其他研究(它们已经在描述日常生活相互作用程序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的研究方法,以及在这些研究方法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具有描述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具体来说,是引入到对教育经验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对日常教育实践的观察上来。我们需要通过研究那些作为教育使用者或实践者的个体和群体,探索塑造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把握教育实践中的弹性和细节,使日常教育经验获得重新的理解,从而建设教育叙事研究自身的方法。
其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研究我们自己。研究自己,就必须认真地对待和研究我们教师和学生自身教与学的经验。一方面,需要把教育变革建立在日常教与学的经验基础上;另一方面,亟需关注我们自己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只有从我们自身的经验和实践出发,才能变革我们自己的教育。
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来说,正如布鲁纳所言:“你既然是个地道的教育理论家,而你正企图引进一些改革,那么你所需竞争、取代或以任何方式修正的对象,正是那些已经在引导着教师们和学生们的民间教学方式。”
对于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正如杜威所言:“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在学校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
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探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教育变革的真正“秘密”正隐藏在日常教育经验之中,并且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赋予教育变革以真实的意义。更多地关注日常教育经验和实践方式,通过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那么,教育叙事研究就将使日常教育经验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9日第8版
-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_联想和想象(教案)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 1 看到某一现象或听到某一议论,能迅速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反的事或道理 2 受某一事物的触动,能迅速在头脑中编制相关的图景,场面或故事 3 能围绕某一主题,把想到的或新编织的内容组成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章 二 教学内容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
-
【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四条语文课程新理念】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详细阅读
主讲: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解放以来搞了很多次改革,无论是广度、深度上这次都是史无前例的。当前对理念还要进一步学习,不要忙着去怎么做、怎么做。教育改革过程总是要牺牲学生的学习,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一、语文课程是一种文化。它重现文化、负载文化。语文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准确地把握就是科学性,...
-
[语文综合性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详细阅读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怎样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这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实验教师依...
-
【小升初语文复习重点】语文中考复习思想刍议详细阅读
规范 发展 创新——323307 浙江省遂昌县金竹中学 兰国祥 中考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对于学生个人是迈向成功的第一道门槛;对于学校老师是检验自己工作成效的一份试卷;对于社会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标尺。因此,对待中考谁都不敢马虎。笔者作为初三的语文教师,自然也就...
-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心得体会]我心中的理想教师详细阅读
朱永新,男,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为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论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等。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
-
【教育叙事研究的步骤】教育叙事研究详细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不能简单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注重科学主义的量化研究相比较,现在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的是人本...
- 详细阅读
-
关于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_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初探详细阅读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适逢丁伟老师举行教学艺术周,他的教学风格是“实而活”。之后所听到的许多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很“活”,教学效果非常之好。从中深刻地领会到,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讲究“活”,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启发引导,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
-
英语课本剧编演_初中语文课本剧编演之我见详细阅读
焦作市实验中学 周绚丽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促使其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然而,却常听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分析很细了,我讲的很累了,可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语文教学...
-
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交流 着眼于表达详细阅读
立足于交流 着意于表达 __关于学生作文训练指导的总体思考 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写作文?作文的实质是什么? 好像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不少学生面对这样的提问,竟回答不上来。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在不少学生的眼里,作文就是老师让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