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

杂文收录 2025-09-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方的叙事学理论对中国人文社会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开阔研究视野和拓展研究方法方面,对许多学科都具有一种推动的作用。叙事在国内学界已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集刊(丁钢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自创办以来,即把教育叙事研究作为其学术特色之一。三年多来,集刊注重叙事理论和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叙事研究方面起到了先导和推动作用,并陆续推出了立足本土知识创新的一批教育叙事研究的力作,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就研究旨趣而言,我们尝试教育叙事研究和之所以提出“教育叙事”,并不是为了勾勒一种教育学批评,乃是为了接近在中国教育时空里发生的各种“真相”。因为在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声音与经验,它们会聚在一起,构成了等待我们去考察的教育事件,而这些事件的流动性及其复杂意义常常只有通过叙事方式才能表达出来,尤其是事件中的个人“生命颤动”的揭示。教育这门学科和哲学、文学不同,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用适当的方式去呈现它,寻找符合教育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己的话语和理论方式,也许教育叙事是更为合适的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考察对象是教育经验和现象。正如康纳利所言:“为什么叙事?因为经验。”我们通常期望的理论构造努力能否解读众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经验及运作形式?反过来,众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经验和运作形式是否一定会遵循着某种理论的规则而进行?如果不是,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众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经验和运作形式?比如,当实践者和研究者争论什么是合适之时,争论就可能意味着实践者独立于研究者并参与实践群体的实践。因此,重要的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努力如何在塑造或不塑造实践和经验,而应该着力关注教育实践者以经验方式对教育的主动参与。
我们还需要区分两种类型的教育理论。第一种教育理论与“宏大叙述”相关,这种理论当然会去关注教育实践,但更关注的乃是教育实践如何服从它的构想,或者说,教育实践本身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实践必须按它的设想进行。第二种教育理论与“经验诠释”相关,当然它并不想去解释全部的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应该如何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我们看似已经非常熟悉的日常教育经验,从中寻找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可能。
当然,除了理论上的考虑,引入教育叙事还承载着实践方面的价值期待。近一个时期以来教育界似乎对叙事研究情有独钟,许多教师很热衷于“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这当然是件好事。当初酝酿教育叙事时,并没有想到它会在实践领域产生如此之大的反响,以至于原本“沉默”的教师在理论界面前发出了“讲自己的故事”的呼吁。“让教师的声音被人们听到”,这一点正是教育叙事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主动表达自己的声音,显然是对教育叙事实验的积极支持与响应,并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与素材。
但是,教师的讲故事与我们所说的教育叙事还不是一回事。从教师讲的故事来看,它们多是些简短的教育“记叙文”、“日记(志)”等,这意味着“讲故事”与“教育叙事”研究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要想实现向后者的转变,从现场、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还需要接受一定的理论与方法训练。
其一,叙事者应该了解国内外人文学科的前沿进展,从而可以拥有丰富、深刻的理论洞察能力,能够从自己所研究的教育经验中“解读”出内在的学术和理论“意义”。
其二,叙事者须明了经验的呈现不等于叙事研究,尽管叙事本身是经验呈现的最佳方式。叙事研究对于经验的表述是别有匠心的。因此,需要善于把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以及其他研究(它们已经在描述日常生活相互作用程序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的研究方法,以及在这些研究方法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具有描述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具体来说,是引入到对教育经验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对日常教育实践的观察上来。我们需要通过研究那些作为教育使用者或实践者的个体和群体,探索塑造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把握教育实践中的弹性和细节,使日常教育经验获得重新的理解,从而建设教育叙事研究自身的方法。
其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研究我们自己。研究自己,就必须认真地对待和研究我们教师和学生自身教与学的经验。一方面,需要把教育变革建立在日常教与学的经验基础上;另一方面,亟需关注我们自己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只有从我们自身的经验和实践出发,才能变革我们自己的教育。
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来说,正如布鲁纳所言:“你既然是个地道的教育理论家,而你正企图引进一些改革,那么你所需竞争、取代或以任何方式修正的对象,正是那些已经在引导着教师们和学生们的民间教学方式。”
对于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正如杜威所言:“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在学校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
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探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教育变革的真正“秘密”正隐藏在日常教育经验之中,并且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赋予教育变革以真实的意义。更多地关注日常教育经验和实践方式,通过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那么,教育叙事研究就将使日常教育经验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9日第8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03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