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四条语文课程新理念】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

杂文收录 2025-09-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主讲: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

解放以来搞了很多次改革,无论是广度、深度上这次都是史无前例的。当前对理念还要进一步学习,不要忙着去怎么做、怎么做。教育改革过程总是要牺牲学生的学习,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

一、语文课程是一种文化。

它重现文化、负载文化。语文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准确地把握就是科学性,       审美地把握就是艺术性。昨天的课都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每个教师都有他的风格。道德、科学、艺术是人类传统的三类文化。同时也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是教师的文化水平,文化底蕴的反映。是教师性格的折射。现在有些模仿秀教学,看不见教师的激情,学生的激动,是一种变了形的、扭曲的、虚假的感情,课堂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1、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结,关注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沟通。

从纵向看要弘扬中国文化。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结点,将传统文化活化。从横向看要吸取世界多元文化。要选用西方的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

2、每一个人都是特定文化遗产熏陶背景下的人。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要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一堂课我们要看它的内容,看它的语文容量。

3、我们要关注儿童文化,要有正确的文化。儿童的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位诗人。正是儿童承继了诗性。爱想象、爱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文化是人的文化,要张扬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语文课是文化课,不是工具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文化内涵的交流。

语文课的特点:

A、具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没有一种人本性,就没有创造性。

B、是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堂。语文课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本性。

C、具有探究、延伸拓展空间的课堂。

D、是一个高潮迭起,波澜起伏,具有创新的课堂。

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具有无穷的魅力。

二、语文课程是一种生活。

杜威: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生长的过程。反对形式训练。

     不考虑儿童本能

以往教育缺点  不发展儿童适应新环境

     过分强调训练,是一种机械能力的生成。

训练不排除,要淡化训练,不能当作语文教学的中心词来看待。

有些东西不能训练,训练能重复,但情感不能重复。

杜威讲教育即生活。

叶圣陶讲生活即教育,有生就有生活,有生活即有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用生活来教育。

我们当前主要要处理好语文的抽象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与多样化。课程要架好课程的抽象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之间的桥梁。“地球围着太阳转”与“母鸡围着鸡窝转”都要肯定。

把教师的经验和儿童靠近与交融。

教师要把语文课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的生活,教师应是一个本色的教师。教师上语文课不是化着浓妆,戴着面具去演戏。老师是一方神圣,在课堂上指手划脚这是不对的。老师应打开心扉和学生交朋友,不要让学生仰视老师。

有的语文课看起来很活跃,但事实上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作是对学生的恩赐。

三、课程即人。

它是师生和灵魂的一面镜子。建构新课程的是人,实施新课程的也是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生生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互动的、互补的、互近的关系。要相互评价,找准自己的位置。教师与学生都应是鲜明个性的人,没有个性就没有独特性。为什么看不惯,只要他不影响群体、不影响他人都是合理的。要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规范性与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与儿特性的矛盾。不能管得很紧、很死。

提出一个新概念:语文教学要善于和不确定性打交道。

在语文教学中不要急于制定模式。要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联合起来思考。异变性、随机性、偶然性。要特别鼓励多项思维。要特别珍视儿童多样的思维。要重新审定语文教学还原现象,而是在还原基础上一种新的解读与创造,要用语言表现自我。教师本人也要张扬个性,当前教师的个性相当封闭,个性化不够。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也要张扬教师的个性,没有教师的个性很难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独特性的反映。

教学的人格化或人格化教学。课程与教师自身融为一体。要提倡富有人性、具有人情味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方式是情感体验式教学。感知是体验的前提,内化是体验的关键。将文本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悟、领悟、妙悟。语文课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生命状态。

互动:

※杨再隋:目前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学生的主体问题、教学情景的问题、教学过程 的问题。

※沈大安:人民教育第八期—— 一堂数学的估算课。

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所下降了,这怎么回事?

※杨再隋:知识与能力的基础,过程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渗透在获得知识能力过程中的。基本的知识与能力不能变。光走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不行。

※问:个性化教学怎么办?

是当前比较难办的。班级授课制要实行个性化教学这很难。我们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有一个大课堂观,大教育观。昨天的课就很个性化教学。

※问:杨明明老师课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杨再隋:杨明明选择的是和比较儿童接近的对联,把传统文化活化了,用最便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对联。

※王燕骅:杨明明的课基于语文教学超文本的理念。施光明老师说过,要让世界成为孩子学习的文本。杨明明老师最大的功底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可以说是勾引学生的眼球。要说示范,除了课的示范,更是一种品质的示范,是对学生的热爱。

※杨明明: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文明积淀成人格。昨天的课力图告诉孩子,不要很在乎记住了几副对联,要在乎他喜不喜欢。

※问:关于篇章知识怎么办?(分段、写段意)

※杨再隋:在新课程中提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看法。”陷含着有关段落、中心思想要表达正确,不同的是把达到这些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用了“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过去的归纳、概括是理性的把握。现在既可以理性地把握,也可以感性地把握,弹性比较大。概括重结果,体会重过程,比较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问:不确定性包括哪些?

※杨再隋:不确定包括一些不确定的内容。

※问:在语文课中多媒体如何适度运用?

※杨再隋: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的示范作用、情感熏陶感染、人格魅力,不能代替课本。文本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少用、慎用多媒体。(多媒体的优点是把遥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具体)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要替代学生领悟、感悟的过程。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202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