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复习重点】语文中考复习思想刍议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规范 发展 创新
——
323307 浙江省遂昌县金竹中学 兰国祥
中考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对于学生个人是迈向成功的第一道门槛;对于学校老师是检验自己工作成效的一份试卷;对于社会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标尺。因此,对待中考谁都不敢马虎。笔者作为初三的语文教师,自然也就要兢兢业业,绞尽脑汁,和学生共同“作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我个人认为语文中考复习应做到“规范、发展、创新”六个字。
规范是我们的门面
虽然参加中考的对象是已经经过了八、九年语文学习的初三学生,但是他们当中有好些人,不会拼读汉字,不知道书写笔顺,不知道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更不用说一些表达的规范。这些可谓是非常基础的内容,然而,学生并没有把它真正的掌握好。因此,我们在中考复习当中,一定要把这些东西规范起来。不要让他们的汉语拼音变成了英文字母;不要让他们手下的汉字变成天书,失去了它应有的形体美;不要让“出”成了两座“山”的堆积;不要让他们的标点成为天上繁星,都只是一点一点;不要让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后,讲几句普通话都有浓重的地方特色。
这些看似无足轻重,但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门面。我们教师是为自己的祖国培养人才,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规范这些本该做好的东西呢?
笔者在中考复习当中,把规范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的。从课堂到课外,从作业 本到试卷,都要求表达和书写规范,达不到要求的,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以训练。个人认为这是门面,无论如何都不可丢。
发展是我们的需要
在《200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中,就强调了中考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当然我们在中考复习当中,也就不能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一味的搞题海战术,进行高耗低效的复习策略。语文复习不应该只是以前学过内容的反复与回顾,因为语文只有一小部分知识可以用来复习,而大部分是人举手投足间所折射的涵养,以及各种处理问题的智慧与能力。而这些一旦被人所获得,就将会伴随你走到人生的终点。显而易见,语文复习仍应该归属于语文学习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在语文的各个方面都有个新的发展。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欣赏水平的提升,情感语言积累的进一步丰富,良好语感的进一步形成。
所以,笔者并不把语文复习看成复习,而是把它看成需要高频高效学习的阶段。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以新课标的理念审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枪毙。笔者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还给学生上散文欣赏课(每节课5分钟),大量的精读课(课外内容),泛读课(到阅览室,或向他人借阅,每周做600字左右的摘记),作文课(每周一节),而只用一小部分时间对一些语文知识进行复习回顾。
这样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似乎忽略了中考,其实不然,现在语文中考它所要考的主要还是学生的能力,中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与高中的要求都相距甚远,为了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不应该只盯在中考上,还应为他们的高中学习作一些铺垫。就是忽略了,我想也是值得的,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中考只是一道小门槛。
创新是我们的追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认识的道理。中考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初中的学科教学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那它就应着力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中也是这样要求的。
语文在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语文中考卷对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要求也比其他学科要高,且不说60分的作文需要学生有很高的创造性,就是那些阅读题也是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200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中考命题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当减少题量,增加主观题的题量(丽水市要求:语文中考逐步取消客观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试题要灵活开放,逐步减少纯粹考核记忆性的知识内容,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的试题。
可见,语文复习讲究创新是中考的要求,因此在复习当中,笔者尽量的选择那些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的试题,对学生在课堂作业 中闪现出的创造性的思想火花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这过程当中体验喜悦。教师在选择复习形式时,也应该有所创新,不要总用一种固有的形式——做练习来打发复习。在新授课中,可运用的新形式在复习中同样可以运用,比如竞赛,游戏,讨论,挑战等都可以运用。笔者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一节课就给学生一篇文章(600字左右),由学生自己阅读后写出5个题目,再同桌交换后答题,教师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巡视,收集主要问题,然后集中讲解。
在语文复习中,讲究创新,既可以使复习取得良好效果,又可以轻松愉悦,这难道不是我们老师学生共同的追求吗?
以上只是笔者对语文中考复习的一些粗浅思考,抒之笔端,以求交流。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