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教育科研伴我一路成长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教育家鲍林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样有成就,但他可以继续有效的进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研的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非常喜欢这两句话,因为正是这两句实实在在的话引导我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此刻,我不敢说我在教育科研方面已有显著的成绩,但至少可以说,使我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也使我的教学效果一步步提高,使我感到了从事教科研的幸福。
回顾十年前,教育科研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那时我带着满腔热情与自信走上了讲台,自我感觉良好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带好班级,二是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大纲要求传授给学生.一连三年下来,教得很苦很累,学生成绩却很糟很差,我迷茫了,我困惑了。
在迷茫困惑中我像只无头苍蝇,东碰西撞去探索。老教师那里学点经验,学生那里听点建议,书本上学点技巧,培训班上学点做法,把他们都当作法宝秘诀似的运用于教育教学,结果忙忙碌碌又过了二年,可学生成绩依旧平平。
虽然这期间也听到了青年教师要参加教科研的呼声,但却幼稚地认为教育科研是非常神圣,非常神秘,非常困难的,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与我这个工作没多久的乡村教师没有什么相干,何况乡下中学也没有这个氛围。
九八年,我在学校图书馆看了几本《教育科研信息》和教科研室下发的一系列《教育科研学习材料》。说实话, 我以前从来不看这些书,也没有多大兴趣,但正是这一看,我的教学之路开始柳暗花明。尤其是我开头说的那两句名言,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觉得教育科研离我的教学看上去很远,实际上很近,使我认识到提高学生成绩要从教育科研上找方法,找出路。
从九八年接触教育科研至今已五年了,我对教育科研的实践与认识不断加深。实践中开始时是着眼于“如何使学生成绩提高”,现在则落脚于“如何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开始时学生是研究的中心,研究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好学。现在学生和教师都是研究的重点。尤其是今年我进入校教科室负责教科研工作后,如何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便成了我研究的新课题。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不只是读读教育科研专著,看看教育科研文章,写写论文,而是要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育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教育科研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第一线广大的教师才是主力军,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90%都亲自办过学或做过教师,可见,教育科研是教师成才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不只是教师个人的事,还是学校的大事,是学校教育的先导。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则是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
五年来,在教育科研道路上,摸爬滚打,也有了小小的收获。学生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校先进,优秀班主任。2001年被评为吴中区师德先进。2003年因家庭学习研究气氛浓,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系统文明家庭标兵户。二十余篇论文发表获奖。其中《让爱在笔下流淌》《宋定伯捉鬼》获苏州市二等奖。《纸上谈兵》吴中区一等奖。《不该出现的遗憾》发表于《语文报》。《课堂教学中体态语的功能及作用》发表于《南师大学报》。进行了两项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初中语文预习课教学研究》已结题。《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研究》已立项为苏州市“十五”规划课题,目前正在研究中。或许正是这些小小的收获,吸引了各级领导对我的注意,区教研员选拔我参加一课一练评估卷,南师大《三通丛书》的编写。学校提拔我为教科室副主任。本学期成功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育科研活动,如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的举行,教育论坛的开办,《教育探索》刊物的出版等。在我的带动下,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推荐出去的40多篇,获奖10余篇。学校的教研氛围开始逐渐浓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3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的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加入苏州市语言学会,将成为我在教育科研这条幸福之路上奋进的转折点。我坚信,唯有播种才有收获,借此契机,我将用我持之以恒的努力,使我的教育科研之树长青。教育科研将永远伴我一路风雨,一路泥泞,一路吟唱,一路成长。
2004年1月1日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