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整体还是立足部分]立足原文整体把握沉入语言感悟真实——关于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建议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立足原文 整体把握 沉入语言 感悟真实
——关于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建议
一.把握考点,领会精神。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每年一次的中考,尽管是“基本稳定,适当改进”,但作为教师和考生,都必须了解这些变化和相关内容。考点,是中考命题者的命题指挥棒,是试卷的纲领;同时也是复习教学要紧紧把握的方向和脉搏。所以,脱离、超过或降低考点的做法,都是不得要领的,这样的复习教学是要失败的。
(一)了解考点范围,缩小复习包围圈。中考复习,是一个时间有限但要求又非常高的教学活动,它既要整体系统化已有的知识、巩固已掌握的能力,又要通过复习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解题的技能技巧。因而,复习阶段大范围的松散复习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要弄清考点所涉及的范围和能力点。根据2004年杭州市中考实施细则,现代文阅读考点有这样一些:①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②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③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⑤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⑥初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其实,从内容这个维度看,它不外乎词语、句子、中心思想、结构、线索、顺序、写作方法、评价。
(二)掌握命题特点,明确试题方向性。从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来看,主要呈现这样一些特点:①选文一般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的小小说或散文;说明文则是当下比较前沿的科普类文章,属于自然科学,而人文科学的较少。②选文主题意义积极,对学生有着教育作用。③从考查内容看,则主要是考查关键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以及文章主题的理解和相关写作方法及作用的把握。④从考查能力来看,则主要是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评价能力等。⑤命题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综合性、相对开放性。
二.能力立意,注重方法。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方法指引,能力培养是现代文阅读复习的核心。那种追求训练数量,侧重问题答案;追求做过,不求悟透;追求结果,不求过程的复习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的复习,只追求形式上的培养,没有实质内容的提升,一个阶段过后,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在原地徘徊。
所谓能力立意,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理解、筛选、分析、概括、归纳、评价能力,再直接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复习的重心应该是过程性的,着眼于问题的理解、问题的指向、问题答案所在的具体语境,重视问题思考的周密性、准确性。阅读复习要讲究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或途径,要有可操作性。换言之,我们的复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一种两种复习方法,让每一道题目都有解决的具体思路和途径。一般而言,现代文阅读我们总是遵循着这样一条思路: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理解问题准确定位——根据语境寻找信息——筛选词语组合信息——综合题意妥帖表达——对照文本换位验证。
例如,2002年杭州市中考试题《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中的第13题:第6段引述了报载的猎杀藏羚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根据这条思路,我们首先整体阅读把握文意:我在昆仑山口摄影,捕捉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镜头,然而藏羚羊却逃走了,因为我的探出去的长镜头像枪口一样,于是我震颤了:人类的滥捕滥杀使得藏羚羊自觉地本能地作出了逃生的举动。接着是理解问题准确定位:这段报载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它出现在第6段,是我在震颤于藏羚羊本能地逃跑时所闪现的回忆,是一种下意识地闪回。其次,根据语境寻找信息:这段文字是出现在我的长镜头对准藏羚羊,而它的逃跑触动了我的内心;再看下文——这段文字不断折磨着我:从我镜头下逃去的那只藏羚羊,会不会就是那吮吸过冰冷乳头的孤儿呢?再次,根据以上理解,筛选词语组合信息:藏羚羊狂奔、枪声四起、粉红色、偷猎者、淌血、死去、吮吸。那是一种残害藏羚羊的暴行,所以藏羚羊会在我貌似枪口的长镜头下逃跑,而这种暴行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再其次,综合题意妥帖表达:藏羚羊是动物,也是一种生命,人类的危害使它走到了生存的边沿。因而这题应该这样表述:点明上文藏羚羊受惊吓的社会原因,揭示了人类残害生灵的暴行及其严重程度。最后,对照文本换位验证:再次阅读文章,明确作者确实要表达的是这种意思。至此,这道题算是解答完毕。
三.立足原文,整体把握。
阅读是一种信息的吸收、处理和运用,所以它一切的基础都必须来源于原文,都必须是根植于原文。一句话,阅读要有原文意识。同时,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系统,而系统内的各个段落、句子、词语都是互相联系共同作用才形成文章的一个意义整体,因此,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联系的观点很适用于阅读。
例如,2001年杭州市中考试题《门的悬念》中第12题: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指什么?
根据上述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分析:易碎的梦交到孩子们的手中——校长把玻璃门交到孩子们的手中,那么,“易碎的梦”就是玻璃门?显然,从全文看,这是不符合文意的。因为这里的玻璃门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所以这里的玻璃门绝对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玻璃门。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从全文看,装上容易踢碎的玻璃门之后,校长是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因此,此“梦”非具体实在的梦,而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梦。所以本题的答案应该是“用经不起踢打的玻璃门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四.沉入语言,感悟真实。
现代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是语言构成了文章的表意系统。而这里的语言就是词语、句子和段落以及这些要素综合一起表达的意思。沉入语言,就是要深入理解语言的用语环境,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效果。同时,通过语言理解文本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对象、色彩和特殊意义。这个特殊的意义指的是表层意义还是深层意义,本体意义还是比喻意义,一般意义还是个性意义或引申意义,甚至生成意义。只有我们了解了语言的真实意义,才能了解文章的真实,才能理解文章的真正的主题所在。语言,是我们阅读文章阐述思想的唯一依据。
例如,2003年杭州市中考试题《橡树之谜》中第14题: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人认为是“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有人认为是“要感恩大自然,珍爱大自然”。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这是一题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首先是要整体把握文意,了解文章的主要思路,明确作者需要表达的意思。从情节看,作者陷入绝境,靠橡子保存了体力,走出困境,回到住地。作者感谢橡子,因为橡子使他有了生存的力量和机会,而橡子却是啄木鸟贮存的,原来拯救自己的是啄木鸟!作者进而感谢啄木鸟。然而专家告诉他:啄木鸟比人类更懂得保护养育了它们的大森林,是啄木鸟的那种思想和行为使得作者有了赖以活下来的橡子,所以要感谢的还有大自然,是大自然让啄木鸟懂得了互相依存的道理。由此,作者主要的思想情感是感恩,进而觉得要珍惜这一份感恩。感恩是文章的主题。尽管在文中也出现了“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对生命的渴望”和“拯救了我的生命”等句子,但这些只是表象,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本意。作者需要表达的是透过“拯救了我的生命”表象的背后,那一种给予我生命力量的由衷的情感——感谢大自然创造了啄木鸟,感谢啄木鸟贮存了橡子,感谢橡子给予了我生命的力量。所以,文章真实的主旨是第二种“要感恩大自然,珍爱大自然”。
-
【初中课外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初中文言文翻译解说及课外文段阅读练习详细阅读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任务。通过翻译,可以更加深刻地弄懂文言文,也能锻炼自己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 文言文今译有一些要求。 1、 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意 文言文的原意是什么,我们翻译的时候就应该表达成什么,不能走样,尤其是不能按照今天理解去翻译。如: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法律承载道德理念]承载一种理念的题型--中考语文背诵默写题简析详细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 纵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题,背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
-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详细阅读
作者: 任晓东 最近几年,我在听课时发现课堂教学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这就是在导入 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并围绕教学目标 展开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的、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那...
- 详细阅读
-
2006上海语文中考答案|上海2006年中考語文命題趨勢展望與策略详细阅读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文言文的学习,为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
-
语文究竟怎么学|语文究竟该学些啥?详细阅读
近来,有关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新闻热闹非凡: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体育明星刘翔“跨”进上海市小学语文课本;而《狼牙山五壮士》也在网上热传已从上海市的新语文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中删除。这一连串的改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语文课本究竟应...
-
[网络上的流行用语]本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详细阅读
网络评选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结果本周揭晓,“偶稀饭”、“弓虽”等语汇入选“十大”之列。这次网络流行用语评选是猫扑网和天涯在线在网上联合举办的,据主办方介绍,在几天里有数千网友参与了评选活动。最后得出本年度10个最流行用语分别是:“做人要厚道” (电影《手机》里的台词)“沙发” (指论坛上第一个...
-
学生上网的好处_学生上网:亦喜亦忧的话题详细阅读
张女士近来忧心忡忡,因为她发现15岁的女儿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电脑上写日记,并给日记加了密码。无法得到密码的她忐忑不安。张女士坦言,她曾多次偷看女儿的日记。女儿的日记开始是记在一个普通的本子上,后来换成了带锁的日记本,虽然带了锁,但是张女士说她有一把能打开日记本的钥匙。可是如今面对女儿在电脑上加了密码的...
-
2021中考语文命题趋势|上海2006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展望与备考(一)详细阅读
作者:久隆模范中学高级教师 朱寄望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
-
[魏书生教学生写日记]魏书生管理日记-知人 育人详细阅读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耍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彼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此地的学生;昔日的措施原封不动地搬来教今日的学生,也有可能碰壁。 ●育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