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提钢】给故事新编提个醒

杂文收录 2025-09-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大荆镇一中   林方雄

最近几年,在中高考中出现了不少的故事新编形式的作文,而且得分不低,如《赤兔之死》、《孙悟空下岗记》等还获得了满分。于是学生纷纷效仿,一时之间,故事新编满天飞。但是在这么多的诗歌、剧本、文言文、医疗诊断书中,出了名的又有几篇?是几百万分之一或二。此类作文大多得分不是太理想,有的甚至惨不忍睹。原因是这类作文刚出现时,确实给阅卷老师带来了一种新鲜感,但多了、滥了,就难免产生视觉疲劳,要是再加上文笔过于稚嫩,结构、语言不合问题规范(如把文言文写得不文不白,把诗歌写成分行的叙述,把剧本写成没有舞台说明的两人对话),那就叫人生厌了。像《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后的科幻风,《赤兔之死》后的文言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伦不类,阅卷老师很是反感。

故事新编,作为小小说的特殊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某一部文学名著或某一则历史传说或某一个历史人物故事为底本,编述一个故事,赋予起新的内容和意义。它通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考生在编故事的时候,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往往只注重形式,胡编乱造,闹出了不少的笑话。举例来说,在2003年的高考作文中,有这样的一些文章:“曹操是三国时北方的霸主……却说曹操这日领着自己的十万大军一路杀来,一路所向披靡,而孙权、刘备的军队却被打得落花流水,被赶到长江以北。”(曹丞相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十八世纪,统治科技领域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一条规律,质量相同的铁球一定比纸球下降速度快……几百年过去,人民不再怀疑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的一位科学家,直到二十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伽利略做一个震惊世人的试验,他在几千米高的英国斜塔上,把一团纸和一团泥从同一高度同一时间放下……”
(我们的考生总是大胆的把历史玩弄于笔尖之下!)

有的新编故事中的人物则与原人物的形象、性格大为出入。如孔已己找工作,找的是给集装箱搬运货物(一个文弱书生?);沙僧开店,眼瞅着师傅的店好于自己,就破口大骂,恨不得拿了菜刀去杀了唐僧(一个忠心恳恳的徒儿?);刘墉弃政从商办执照时遇到刁难会马上掏出一包烟递上去(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新编故事脱离原作、原人物形象的例子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那么,在写作故事新编时要注意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一定要“旧”。所谓“旧”,就是必须要充分了解原故事的背景、人物及其他相关知识,吃透原著的实质,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是太离谱了?凡“故事新编”,必须熟悉“故事”,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编起新故事来越得心应手,新编的故事越合情合理。“故事新编”源于一个“旧”字。必须借助部分原有的故事因素,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的发展脉络等。如《赤兔之死》以熟谙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在赤兔与伯喜的对话中,穿插了不少三国历史及关羽、董卓、吕布的故事;《孙悟空下岗记》则在下岗的现实生活中再现了《西游记》中的故事和表现出孙悟空原有的性格。故事新编不等于编故事,必须建立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在新旧故事之间要有联系点,一般不必另起炉灶,目中无“古”。

二是一定要“新”。所谓“新”,就是所谓“新”就是赋予老故事以新的生活内容,新的人物性格,在传统故事中注入新的内蕴,新的时代精神,从而表现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这又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主题新。一般故事新编的主题往往是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文以载道”,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总会包含着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看法,或褒或贬,总会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很多同学在编故事时,只注重故事情节的新奇甚至离奇,全然忘了故事本身的内涵和给读者的启迪,更谈不上高远、深刻的立意了。高考阅卷者对《赤》文的评价其中一条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

其次是情节新。写故事新编时,不能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文章看似荒诞滑稽,实则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可以说,“新”是写好“故事新编”作文的灵魂。
   总之,故事新编必须要忠实于原著,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及人们的思想,言之有物,主旨明确,只有这样,故事新编才能立足。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972.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