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呼唤语文教学的个性和自由

杂文收录 2025-09-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方云峰
四年前,刚捧起教材的我对如何教学只有着《中教法》里学到的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以及许多教育家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治理明言。三年后的今天我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教学长期来膜拜于形形式式的“模式”是个错误,教改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投注于“法”的翻新、“结构”繁简的变化会丧失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个性。而。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眼睛,有了它,才能充满魅力。既然这样,语文教学也应该拥有个性的品质,泯灭了个性语文教学就像樵夫缺了利刃,即便使再大的劲也收获甚微。
语文教学比起其他学科,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要更强烈,冷静的分析、严密的推理、客观的判断几乎与它无缘。我想,这种主体意识的参与,一方面渗透在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又涌动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诸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处理,必然烙上个性的印记,并把它宣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思路、把握主旨、鉴赏意境之中。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那么,怎么能远离个性呢?
教育应该也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已成为共识。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没有一门学科可与之相比。记得有一段时间因为我所教的班级课程的进度比别的班级要快,为了等待统考的来临,就向学生介绍自己钟情的唐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学生解读李白的浪漫不羁、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后来我在摘抄本中发现有两个学生在大量地积累唐诗,一次大考试卷中出了几道课外的诗歌默写,结果全班就他们俩全对。据班上同学说:他们俩从我解读了唐诗之后便沉迷于唐诗,经常比赛,看谁背得多,似乎把唐诗三百首全背完了。于是我不再怀疑王蒙、魏巍他们的语文老师对他们成材的影响了。而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师者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传达并展现语文教学所具有的个性。
语文教学的个性表现于研读教材,它是一种思想认识倾向;表现于课堂教学过程 ,它是一种心意情感宣泄;表现于教学方法、手段,它具有创造的个性,;表现于语言、神情、举止,它具有愉悦的品位。
呼唤语文教学的个性,并不是为了摒弃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模式。魏书生、钱梦龙的教学法之所以风靡一时正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个性,换一个人只能形似而已。当我们忘掉了自身的特长或缺憾,亦步亦趋于名家身后,机械地模仿一招一式,把语文教学“模式化”的时候,我们会尝到收效甚微的苦瓜。撒下希望的种子、流下辛勤耕耘的汗水,收不到金灿灿的谷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痛楚呢?任何压抑语文教学的个性就是堵塞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语文教学是一项带有创造特征的劳作,压抑个性是对广大语文教师创造潜能的一种鄙视,张扬个性,正是为了激发他们巨大的创造力。
没有自由,就没有个性,如同水和鱼一样。当然,这自由绝不同于散漫和无视为师的神圣。首先,我们应该拥有选择教材的自由。一个语文教师对他所“爱好”的文章,教学时总是倾注以满腔的热情,总是全身心的投入,而这样的教学,才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但是旧教材让许多年青的语文教师感到为难,试问《七根火柴》、《老山界》这样的远离时代、政治色彩浓厚的文章如何让我们激情满怀。所幸的是新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教材文章存在的弊端,还语文教材以文学性和人性。《勇气》代替了《七根火柴》,《谁是最可爱的人》不再出现了。当然,除了新教材为我们选择的好文章外,我们还要善于从报刊、杂志中寻找佳作来充实我们的教学;要善于合理安排自读课和讲读课,因为有的自读课的文学性是要比讲读课来得要强。这一点在我过去的教学中深有体会。我的学生们也有不少得益于我的自由。
其次,我们应该拥有解读课文的自由。读《孔已己》,为什么非要把中心死死定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上?为什么不从人性上思考孔已己所代表的中国某一类型的人呢?在《范进中举》中我们也不是非得用阶级的观点去嘲弄范进,我们完全可以给予他足够的人性的同情。《海燕》是高尔基笔下极富战斗力的一篇抒情散文,以往我们教学总拘泥于让学生理解“海燕”所象征的革命者形象和为求解放勇敢搏击暴风雨的精神,而成长在21世纪的学生们却始终无法理解和共鸣,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学生把“海燕”理解成新时代敢于挑战生活、超越自己的强者呢?读《醉翁亭记》我们陶醉的是优美、和谐的意境和欣赏富有文采的语言,为什么还要去领略欧阳修超脱现实的淡淡哀愁呢?教师解读课文就像导游领着一个团体在参观名胜古迹,如果导游只是把他所了解的有关资料加以复述的话,那么参观必定单调无味,我们希望听到的是导游对这些平淡资料的情感化、个性化表达。
第三,我们应该拥有选择教学手段的自由。要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文明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教学手段:投影器、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软件等,一改过去的一枝粉笔、一块黑板。《苏州园林》是一篇内容知识面较广的说明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使再高明的教师仅仅靠语言也很难描绘出苏州园林的特征,而学生学起来也总感到空洞抽象。可如果我们借助于多媒体,利用网络给我们提供的图片资料,那么苏州园林的结构、形式就十分的直观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变得富有乐趣。因此只有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自由同时具备了,语文教学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的个性和自由提供了舞台和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用不断的自我充实和发展来把语文教学的个性和自由充分发挥,更好地让学生在我们教学的个性和自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呐喊------为新课改即将展现更为纷呈的语文教学的个性和自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865.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