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磨砂笔袋可以吗】中考磨枪篇:如何精通“之、乎、者、也”

杂文收录 2025-09-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中考文言文部分包括了文言诗文默写、加点字解释以及课内、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佳句的积累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考查对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及常见语言现象的把握,考查对相关课内重点篇目文学常识、句子解释、阅读理解等知识能力的掌握,考查对文言知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迁移的能力。

文言诗文的默写

能背诵、默写规定的文言诗文篇目,做到无错、漏、添、改;对其中的名言佳句要做到了然于心,熟练掌握;对记诵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并能作恰当运用。例如:

1、土地平旷,____ ,____ 。

2、“____,____”。

两句诗写出了人们除旧更新的欣喜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1题的答案是“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本题为直接默写题,是传统而常用的测试形式。平时复习时就要求学生对古诗文中写景、抒情等名句熟练记诵。第2题的答案是“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题为理解性默写,需学生对诗文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归纳出诗文句子的一般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所以,平时背默即应该留意于此,只有读懂诗文,对诗文有一定的理解,把握了命题指向,才能答好此类试题。

文言诗文默写的内容一般为名言佳句,切忌粗枝大叶,错、漏、添字或语序颠倒均要失分,此外也需注意书写习惯。

加点字的解释

要把握常用实词的确切含义及其用法。要注重理解古今词义有所变化的词语,确切把握其意义;要了解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要注意认识通假字。值得一提的是,加点字的解释还应该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正确求解。例如:

1、香远益益清()2、扁鹊望桓侯而还还走走()()3、汗汗牛塞屋()第1题的答案为“更加”,这是文言文中出现较多的一个字,而《出师表》中有“斟酌损益”却作“增加”解,一词多义,必须加以关注;第2题中“还”通“旋”,解释为“转身”,通假字是古人写文章时所借用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用以代替表示本义的字,一般比较固定,须反复记忆;第2题中的“走”则为古今异义,应理解为“跑”;第3题中的“汗”是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出汗”,词类活用在初中文言诗文中有一定数量,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用法,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加点词解释,除了熟练掌握常用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外,还要特别关注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反复记诵,举一反三。

课内文言语段的阅读

课内文言语段的阅读着重考查学生以下相关知识和能力:能用现代汉语解释(翻译)文言诗文句子的意思,熟悉一些文言诗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规律。能理清课内文言文(语段)行文思路,概括大致意思;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把握中心思想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文章、语段的启示意义。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例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蹩。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引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著名文学家 (人名)。2、“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斯役” 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3、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号呼而转徙(2)以尽吾齿4、选文中,作者列出了三组对比的内容:(1) 和;(2) 和;(3) 和。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中“ ”这句话展开的。第1题考查的是本课的文学常识,选文出自课文《捕蛇者说》,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对于一些名家名篇、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必须熟记。第2题考查的是代词指代内容,指文中的“捕蛇”,文言代词“之”、“其”、“是”等,也可以这样考查。第3题之(1)须理解“号呼”对“转徙”的修饰作用,译作“哭喊着辗转迁移”;(2)则要求对“齿”的含义“年龄”、“岁月”等有确凿的掌握,虚词“以”理解为连词“来”,可译为“来过完我的岁月”。第4题测试的是阅读理解语段的最大写作特点———对比,以时间段和句内包含的时间因素为着眼点,找出三组对比分别为“蒋氏以捕蛇独存”与“乡邻非死则徙”、“乡邻之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乡邻鸡狗不宁”与“蒋氏弛然而卧”,而后半题的答案:“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理所当然是该语段的中心句。

文言句子的解释要在掌握重要实词的基础上,学会调整词序和适当地增删相关句子成分,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对文言诗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时,要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去,理清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把握语段的结构和行文的特点,并且还要关照作者的感情和观点,琢磨句子的言外之意。

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

2003年中考开始出现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理解,今年仍将保持相对的稳定。课外文言语段一般选择篇幅较为短小的、有一定的情节、蕴含某些道理的篇章,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文言知识、从课内向课外拓展迁移知识的能力。以2003年上海市中考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为例:

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徐()(2)乃四顾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2)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第1题中“徐”、“顾”等词,在现代仍频频被用,如“徐徐上升”、“瞻前顾后”等,“徐”且与“疾”相对,理解为“慢”是题中之义,“顾”是“看”的意思。第2题⑴中只要懂得“尽”意为“完全学会”,句意“于是认为已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方法”就不难表达。⑵解的“椎”名词用作动词,注释已有说明,“径”即“直”,故句子应解释为“径直向前驶去”。第3题答案可有多个角度,从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等方面理解均可。

上述课外语段中考查的加点实词“徐”、“顾”对学生来讲并不生疏,例如,“顾”曾在《狼》一文中出现,“顾野有麦场”的“顾”即作“看见”解;而句子解释“椎鼓径进……”中的“椎”正是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因此课外文言语段阅读理解和课内文言诗文的理解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

模拟练习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肉食者鄙鄙( )⑵牺牺牲牲玉帛,弗敢加也( )⑶神弗福福也( )⑷公将鼓鼓之( )2、翻译下列句子。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仿照例句概括曹刿的其余两个特点。

例句:(1)具有正确的战略思想,懂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2) 。(3) 。4、本文选自《 》,这是我国著名的 体史书,相传为战国时鲁国史官 所编撰。(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曾参烹彘》(《韩非子》)(文见《2004年初中课外文言文读本》)⑴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①曾子之妻之之市( )②妻止止之曰( )⑵翻译句子:特与婴儿戏耳⑶《曾参烹彘》一文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视角予以解读,请概括出其中的一个道理。

⑷韩非子是 末期的哲学家,另写出一、二篇他的作品: 。参考答案:(一)1、⑴鄙陋,见识短浅⑵祭祀用的猪牛羊⑶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⑷击鼓进军(译出特定环境中击鼓的意思)2、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必定根据实情处理(补充最后省略部分)⑵我看到他们的车轮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注意“靡”的意义)3、⑵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困难之际主动为国效力(概括曹刿人物形象特点,且需注意句子表达与例句一致)⑶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善于详察敌情、把握战机4、左传、编年、左丘明。

(二)(1)①到②劝阻,制止(2)只是跟小孩子开玩笑罢了(3)可从“人应以诚信为本”、“教育应从小做起”、“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作为子女的好榜样”等方面来概括。(4)战国、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扁鹊见蔡桓公。

作者:□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初三语文教研员阮圣桢平智炜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858.html

  • 【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新课程资源

    大连世纪中学 高朋教科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致于人们常误以为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事实上,仅以教材而论,教科书也只是教材之一种。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像、网络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材,卓然走进教育教学的各个场所。课程资源也可能是渗透在课程和教学活动中被人忽视的各种因...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中考复习资料_中考复习轻松把握 文言文总复习5天计划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实践和理论800字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理论编选

    [编者按] 从某一方面讲,中考的指挥棒是高考。高考话题作文从1998年发轫,1999年形成,2000年正式命名后,中考作文也以话题作文为主了,如何在话题中写出新意,展示个性,是广大准考生关注的话题。专家的观点,认真阅读的你可就有了收获。 作文·真话·生活 刘国正 各位老师在实践中深切感到,作文不说真...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议论性散文阅读及答案】议论性散文阅读指导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1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3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整体阅读的方法】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

    梁永荣 郑留真现代文阅读活动可为理解性阅读、识记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多种形式。以弄清作品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表现手法等为目的阅读, 通常为理解性阅读。目前中考、高考的阅读考查,重点也在于此。因此课堂教学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培养正确的思维取向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无疑是十...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_中考语文开放性阅读增多 教你捉住关键信息

    作者:谢琳(上海市闸北区语文教研员) 从近几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材料题材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做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道德修养的指引。有的材料关注生命与环境,有的剖析生命的价值,有的颂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的揭示生活的哲理,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2006年上海中考|名师谈2006上海中考之变--语文复习重点

    ■阮圣桢(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 【语文】难度稍有下降 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分值配比和难度要求不会有太大改变,难度稍有下降,这是原则。 文言文因为用三个版本的教材,考共同篇目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请留意非共同篇目,这是复习课内文言文应注意的。词句记背当中会考的肯定是名句,但描写特别好、...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四条语文课程新理念|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

    杨再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曾颁布过《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时隔半个世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又重新出台了。名称的“回归”,不是历史的重复,而是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重新审视自己的句子]重新审视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社会各方面已形成共识,但现实中许多做法,仍值得各界的探讨。下面,就阅读的视角、角色、空间作个探讨。 一、阅读活动中的视角定位 多年来,语文教育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天津中考语文题型及分值分布]天津中考语文历年题型精选:选缩写句子

    作者:姚惠莉(天津七中) 按要求缩写句子属于语言表达题型,连续三年出现在本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此类试题是实行《语文新课程标准》后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既可以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分析2002~2004年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这三道题,不难发现,此类试题考查的...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