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我喜欢语文课|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意味着真情与个性的消逝,文学与文化的流失,想象与创造的衰退,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滑坡。笔者决非“圈内起哄”,只是想朴实地写下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体验、观察与思考。
语文课:“学问”究竟有多深
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学术的天敌。语文课几乎时刻都能遭遇这一“天敌”。一个学科的名字就足以让专家们一个劲地咬文嚼字:语文,语言文字乎?语言文学乎?语言文化乎?公理婆理,各执一词。笔者在想,如果当初语文这门课不叫语文,而叫母语之类,不知该如何去“顾名思义”?语文学科的性质也是个争得面红耳赤的话题,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文学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语文学习的目的,无非是学会吸收和表达。吸收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阅读量的多少和质的优劣。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吸收的往往是无形的精神滋养而不仅仅是那些具有可操性的表达技能。你可以从名人传记中读到不同的奋斗轨迹,从而对人生的选择生出诸多感慨;你可以从描给高科技发展的文字中读到雄视天下的胸怀与气度,由此领悟到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崇高;你可以穿越时空隧道,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思想的对话,借他们的智慧之光照亮生命的征程;你可以从飘逸着古典情韵的诗句中,遥想个人的悲欢和时代的兴衰。
语文老师:读写能力有多强
笔者手头有一本《毛泽东早期文稿》,书中收录了毛泽东同志于湖南省立一中(今长沙市一中)高中部学习时的一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文章系影印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18岁的毛泽东所表现出的卓尔不群的思想与才华,而且可以欣赏到他那一手颇见功力的蝇头小楷。文章后面是当时一名叫“涤庵”的国文教师写下的评语,文字之老到,书法之精深,令今世之语文教师汗颜不已。什么是语文素养?这才是过得硬的素养。
资讯诱惑使得当代大学生失去了夜读华章的宁静心态。这样三四年下来,为数众多的阅读积累还很浅薄的中文系学生就匆匆忙忙站到了中学讲台。语文老师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他们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与试卷,尤其要改那永远都改不完的作文。考试指挥棒的“神威”不仅把老师们的读书时间剥夺殆尽,而且限制了他们的读书内容。考试并不要求教师读多少名著,只是逼迫着他们带着“第三只眼”去寻找一些适合作阅读训练的精彩语段,并挖空心思想出若干的训练题。有人统计,目前有90%以上的教师有阅读习惯,但阅读的内容多为教学参考类书籍。不这样做似乎很难适应环境,在一纸试卷面前,阅读平乏或阅读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并非泾渭分明。我们很难看出目前语文考试中盛行的那一套与个人(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阅读积累有怎样的必然联系。也许这是语文教师阅读内容单一,阅读积累单薄的重要原因。
作文题,自身的写作能力却因久不练笔而日渐萎缩。在写作方面,“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古训不知给多少语文老师带去安慰!至于书写,能写一手美观而实用的粉笔字、钢笔字的语文老师已不多见,更不用说毛笔书法了。
语文教材:谁在喧宾夺主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第一凭借。在一纲多本的原则下,语文教材建设正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单调走向丰富。从编写程序看,教材编写无非是少数教学专家根据有关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关调研、对教材的整体构架进行讨论和论证,对精心遴选的课文进行加工、编辑和再创造。这样,语文教材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家们的思想、才华、学识和经验。教材的整体构架、文本的选择与编排、阅读的导引与练习的设置、知识的介绍、活动的安排都应凝聚着编著者的苦心与智慧。因此,当面对一篇篇具体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除了体味作者的本意之外,还得领会教材编者的编辑意图。笔者以为,不管专家们如何博采众长、深谋远虑,它终归只是一种有明显局限的主观意志。因此,编者意图不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唯一的行动指南。居于首位的是阅读主体和阅读文本,附在其上的编者意图是第二位。或许有人会说,没有理解编者意图,何以展开语文训练?训练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把课文仅仅当成体现编者意图的“例子”,把它作为诠释知识的“论据”或“材料”。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文章的本意是“主”,编者所预设的知识要点、编写意图是“宾”。可是,在教材处理中,我们多数时候在犯着喧宾夺主的错误。难怪文章被选入教材中的许多作家,面对编者们添加的高深的思考练习无不目瞪口呆。
作品之外的实用文章,同样应该最大限度地展示语言的运用之妙,展示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天生姻缘(文学作品也应如此),而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生命、科技、环境等方面的教育(那不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笔者以为,这类文章在教材中必不可少,但比例不能太大,因为它的语言示范性和给人的影响远不及文学作品那么强大而深远。
总之,无论是语文课堂教学故作高深的“学问”、语文教师读写能力的贫乏,还是语文教材喧宾夺主的缺失都使得语文这门本该洋溢激情、闪烁灵慧之光的学科越来越失去了语文的本来面目。就像没有情人(非狭义)的情人节一样令人惆怅而无奈,走出这个误区,还得从脚下迈步。
-
[聚焦式提问]聚焦提问法详细阅读
太和一中 刘斌 内容概述:提问法具有重大作用,教学中应分清提问的性质和作用,要注意提问的一些通病,更应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只有这样“提问法”才会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与语言训练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性质发问点 技巧“ 提问法”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提问...
-
[语文情感分析模板]通过情感分析进行语文情感教学详细阅读
郭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是有所侧重的。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说明当今中国的语文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语文学科浓厚的人文和文化色彩。其...
-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语文课改,让我们喜来让我们忧详细阅读
———一个乡村中学课改的收获与困惑 金 坛 市 登 冠 中 学 李 国 斌 新世纪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层层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是前七次课改中不可比拟的,这是一个将实现中小学课程由学科...
-
[认知结构教学论]语文结构教学论纲详细阅读
面对这种情况,究实而论,“工具论”着眼于语文的学科性质,比较准确地道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而“人文论”则从“人的发展”的内在机制的激发和培养方面,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两者本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虽各有侧重,但并不矛盾,为何二者要陡起争端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都只从自己的局部...
-
【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详细阅读
浙江永加鹤盛中学 周作云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改的三个阵地——学校教育,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社会教育,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家...
-
语文教学立足文本|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要放在学上详细阅读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王景华 张伟忠承袭了几千年传统的语文教学,要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需要走过十分艰难的历程。其中涉及教学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等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日常的教研工作中,走过许多学校,也听了不少语文课。一个突出的感觉是,语文教学中,以教为主,讲风过剩...
-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民主化”的尝试研究详细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柳 剑 摘 要:“教学民主化”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承认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大语文教学观。教学民主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提高人的综合素...
-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_在反思中体验新课程详细阅读
P 相对新课改的长期与艰巨,我们的试验刚刚进行一个多学期,历程是极为短暂的,如果说新课程是无垠深邃的大海,我只能是海边的无知幼童,蹒跚而新奇地捡拾着被海浪送到岸边的几枚贝壳,海中无穷的宝藏还远远没有探到。但是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个信念是坚定的:那就是无论哪个层面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
-
[播放文言老师三十分]文言通假三十六记详细阅读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二中李迎春邮编:272065 电话:13792301301 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借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它所借字的音、形与所记录的词义毫无关系。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字的本义、常用义及引申义都不能使文意贯通时,那么某字就是通假字。对于通假字,我们不能望形...
-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