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_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杂文收录 2025-09-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

--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中……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巨大挑战,它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张扬学生个性。新教材试行一年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现将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广大同仁。

一、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

孩子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过去几十年的教学,很多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均被应试教育的枷索折断了。面对意境优美,气势恢弘的诗歌、散文,学生已丧失了审美的眼睛,有的只是对这些精美文章去离破碎的理解,生搬硬套的翻译。“一朵花上能看见春天”已成了古人离奇的想象。

新课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这样,课堂上不再满堂灌了。学生有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思维更为活跃了。读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可以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近杜甫,与他面对面的交流,细细品味他的忧国忧民情怀。读了《扁鹊见蔡桓公》,学生可以古今结合,自编自导创造既忠于原文,又有时代喜剧特色的课本剧……

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语文便更具有了灵性和活力。学生的个性在想象中张扬,显出灵动的智慧的火花。

二、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有了自己独到的发现,思维就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时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探究问题的热情便会空前高涨,就此,有教师认为“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并列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如对“全世界粮食发生短缺”这个问题的理解,各国孩子是大不一样的: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饥饿中;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粮食短缺,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因为他们心中只有美国……仔细想想,说的太有道理了。

只有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如教学《生命  生命》时,我讲到对生命的珍爱这个主题,立即有个学生站起来问:“杏林子身患残疾,那她当初有没有想到过死呢?作者写这篇文章所选的动植物都是弱小的代表,这是不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写照呢?”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并鼓励他们,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结果课余不少学生泡进了图书室和微机室,搜集到了大量资料,很快弄清了这个问题。

在学了《夸父逐日》这一课后,学生灵机一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最后夸父的拐杖偏偏化作了桃林呢?”就这个问题,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有人说夸父是想让后来的人,口渴了有果子吃,不至于像他一样渴死;有人说自古以来,桃林总和水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夸父希望这地方也能出现水吧;还有人认为可能夸父的拐杖是桃木的……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不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实现与学生的真正对话交流,还需教师放开手脚,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积累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在某个问题上可能会存在很多意见和分岐。这时,教师不妨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争论去追根求源,真正读懂,读透文本。

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让他们在不断深入探究过程中学会怎样判断,品评人、事、物、理等。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独特的个性魅力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

四、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适时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过去在教学中,我们总喜欢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实施我们的教学行为。为了完成每节课的任务,更多由学生说的成为老师个人包揽。有时一节课,学生难得有动口的机会。长期下来,学生思维迟钝,语言干瘪。

“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如果课堂上我们对学生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予学生必要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如在每节预习课后,我总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侃”。侃自己的疑问,侃自己的收获,侃自己的感受,侃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等。在学生侃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发现他们有许多惊人的见解,是我不曾想到的。

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喝彩的。也正是在这种开放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402.html

  • 【她让我感动的作文600字】她——让我感动

    学校操场,欢声雷动,人山人海,1500米的赛跑就要开始了,跑道两边学生们一个挨着一个,站成了一道又一道的人墙。同学们手舞着小旗张望着,期待着。“1500米赛跑现在开始,各就各位。”裁判员举起了红色令旗,“预备——嘀!”一声哨响,一个矫健瘦巧的身影从我身边一掠而过。“任国敏,加油!——任国敏,加油!”...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阅读课外书总结]课外综合阅读的实施总结

    2004年我校加入湖北省综合阅读课题组,我班也成为实验班级之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要很好的实施综合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实施综合阅读方案之前,我亲自设计表格在班上...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立足教材文本提高写作水平的研究报告]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

    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内容摘要]:把写作教学适当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立足教材文本,有效训练之;适度延伸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探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联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二、改变形式,想象创新,不拘一格,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三、拓展主题,联系实际,引导感悟,提高学生...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柴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

    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庄晋玲 邱明波提要: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合群,不适世。他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于是,他选择了归隐之路,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诗坛一代宗师。陶渊明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大济苍生”“独善其身”“慷慨悲歌”三个阶段,即心路历程三阶段。本...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浅谈初中语文作业布置|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2005jqp 新丰三中 江平趣味作业 ,可提高学科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作业 的目的。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 的设计尤为重要。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及青少年的求知特征,初...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新课标导学2020版成才之路高中]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 ——《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落实语文的跨学科学习。 ●课堂描述:《我的眼,我的心》是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一堂新课改研讨交流中的语文活动课。八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已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他们常常在关注社会、思考...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洋思教学经验|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我校根据实际,积极推行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与当初的洋思中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我们每年选派教师去洋思学习,尝试洋思经验的根本所在。下面我就洋思经验在我...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师与情感教学

    农六师五家渠一中 苏新华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离不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从语文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的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是学生领悟作品精妙的情感体验;...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

    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厦门一中 黄小娟去年秋天,厦门地区和全国37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课改的大气候,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变教师为本...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网络攻击的载体|利用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9:36:12利用校园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的学生都已习惯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娱乐、交流和学习。网络上无限自由的空间和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强烈的吸引着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的当代青少年,网络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