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说鉴赏能力|抓好小说鉴赏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杂文收录 2025-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佛山市南海区桂江一中 鲍永红

   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努力打下基础,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语文课本上小说占有相当的比重,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小说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过程和层次。理解指搞懂小说的词义、句意、段意、全文大意。也就是弄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鉴赏,指鉴别和欣赏小说的语言、写作方法、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社会意义,并对这一切作出恰当的评价,也就是品位它的艺术魅力。理解和鉴赏是密切联系的,不能分割的。理解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还没有明白小说说的是什么,自然谈不到鉴赏它以怎样的优美形式表现出积极的深刻的内容,更谈不到它 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和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就阅读小说的全过程来看,理解,犹如跨进名画展厅的门槛,鉴赏,则像欣赏那厅内的展品。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小说的内容并且能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呢,我从多年的教学中得到了几点体会。

一、            教会学生确立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一篇小说的灵魂,要怎样把握小说的主题,去体会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呢?这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确立一篇小说的主人公。那么怎样确立一篇小说的主人公呢?首先可以从文章的主题去考虑。例如《七根火柴》一文,小说主要反映红军长征中革命战士所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是长征的一个缩影,由此知道无名战士是小说的主人公。其次,看情节。小说的情节发展一般是围绕主人公进行的。比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在小说的阅读中让学生理清情节结构,然后逐步确立主人公就是门子。

再有还可以通过文章的题目确立小说的主人公。例如《老杨同志》等。准确的把握了小说的主人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原文。

二、            教会学生正确的理解小说的语言。

“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作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这一最终目的。在小说教学中,小说的语言应该是小说给读者最直接的印象,有的小说语言生动传神,有的小说语言诙谐幽默,在教学中能够将这些传神之笔讲深讲透,接完全可以使学生掌握课文的精神实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很大的启迪。比如:在《孔已己》这篇文章中,鲁迅对孔已己的描写,可谓一字传神,语言很耐人咀嚼。我在讲到“孔已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时,亲自找了九个硬币,为学生做了排的动作,并且让他们也亲自动手试一试排钱的动作,由此让他们领悟出孔已己的心理,悟出作者措词的妙处,启发他们的思维的乐趣。

三、            准确把握小说的情节线索。

 情节的安排对一篇小说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短篇小说,人们总是随着那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从平凡中看出神奇,从质朴里窥出光华,心不由己地跟随着作者去嘲讽,去鄙夷,去同情,去怜悯。直至小说嘎然而止,读者仍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仍在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者就采取了大起大落的、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情节,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波澜起伏。在于勒出场前,小说极力渲染于勒在菲利普一家心目中的地位“全家的唯一的希望”、他的信是“家里的福音书”,一家人望眼欲穿,盼望他的归来。但是,穷困潦倒于勒的于勒一出现,“全家的唯一的希望”像美丽的肥皂泡那样霎时破灭。

四、把表演带进小说的教学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真正学好小说,更深一层的理解小说的内容,就需要老师多方的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正处于发育的时期,活泼好动,表现欲旺盛,想象丰富,有着很强的参与意识。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应该让学生积极的行动起来,努力去体会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文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三拳打死镇关西,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首先让他们读熟课文,然后找两个学生表演,一个扮演鲁提辖,一个扮演镇关西,尽量让他们生动形象的把语言、动作表演出来,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兴趣,又对课文加深了理解。

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阅读与鉴赏水平。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必须有教强的指导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看报,勤思考,热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拓宽视野,为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补充新鲜的血液。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39.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