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条条道路通罗马
——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一、审清题意,找准切入点
提起笔来写文章,重要是明确主题,也就是立意。那么如何确定主题呢?
(一)主题切合话题,主题与话题有一定关联,符合话题要求。《水》我们可以确定唤起保水意识,或者颂扬节水楷模让人效法,或者介绍有关水的知识。如以“家”为话题,我们可以写《我爱我家》,体现家人之间的温馨;可以写《我想有个家》,表现对亲情的向往;《地球,我的家》,反映对地球环保问题。无论你如何发挥,请不要信马由缰忘掉这一出发点。
(二)主题不应只是与话题有联系,而且要力求深刻揭示你所写的事物的本质。《水》我们可以由水的本质,分析出堵与疏的辩证法,或者像
(三)主题与话题不只有联系,还要有深层的分析,独到的见解,而且给人一新鲜的感觉。有考生在写《诚信》这一话题时,写到不诚信不为过,列举现实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也谈到在对敌斗争中就不能讲诚信,而要讲究斗争艺术。这些固然可以谈,但是还要回到“诚信”上来,绕一个弯子说一说是可以的,却必须以“诚信”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总之,要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能力,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但也最讲究一个中心,主题绝不能分散,好的主题要符合准确、深刻、新颖的要求,要具有时代感。
二、关注生活,点击兴奋点
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写道:“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帮助学生练就一副机敏的“鹰眼”,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务必把这项任务完成好。
(一)引导学生挖掘鲜活的生活之源,开展调查、观察,访谈等活动,发现生活的原汁美。
生活可谓作文源泉,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平时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发现积累生活素材,建立素材仓库。班级人手一本“随感笔记本”,随手写下班级的新人新事、学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千变万化,也不忘记下校外的采访心得、助人的心灵收获,实践的独到体验。只有让学生紧密结合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记下自己的喜闻乐见,描绘自己的美感愉悦,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成就其文。这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练达即文章”。
(二)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都是要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除此之外,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影视,流行音乐,网络,与其让它们“犹抱琵琶半遮面”,还不如大胆地引入课堂。从张艺谋的《英雄》到美国大片《特洛伊》,从马加爵的冷酷到任长霞的无私,从周杰伦到S.H.E……这些例子从学生笔底流淌出来,给作文带来了青春与时代的气息。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兴趣、爱好方面,这些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写作上的态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考虑“写什么”“怎么写”,更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乐于写,写得好”,有效而合理地点击到学生兴奋的关键点上,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上学期,为纪念抗战60周年,我们组织观看了优秀国产片《太行山上》。学生通过荧屏零距离地体验了抗战那史诗般的雄壮场面,感受到了八路军英勇气概,认识到今天生活的幸福是来之不易。有了这一层深刻体会,学生写起影评来要生动得多。有的同学表示长大以后,要当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圆自己的军营梦。有的同学则由这篇影评联想到现在的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抬头,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向海外派兵等等。而有的同学爱国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确在教学过程 中,老师应该让学生读好“生活”这本大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写出优秀的文章。一句话,细心处处有发现,发现时时有美文。
三、读说促写,形成整合点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阅读课要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上常常把作文课和阅读课分离开来,上阅读课时,经常把文章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讲得详详细细,却忽视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使得学生不知道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在写作上到底有哪些借鉴意义。事实上,课文就是范文,课文只是起例子的作用。我们分析课文,除了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并把学来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写作。我们常强调学生要“学以致用”,而把阅读课和作文课有机结合起来,把课文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写作,就是最好的“学以致用”。近几年,我在把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的方面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莫伯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先让学生们分析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找出最能体现他们性格特征的句子。然后,让学生们讨论,教师的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出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贪婪自私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让他们深入体会抓住特征写人的特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接着我出了一道续写练习:
“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开头为: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写的是菲利普夫妇这次遇到一个像于勒的富翁,便会主动去相认,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结果自讨没趣,认错了人。有的学生写成,成了富翁的于勒这次主动与菲利普夫妇相认,为了弥补以前的过错,这次专门来接全家到美洲去享福的。有的学生写成……
总之,在这次写作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教材上的范文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有些文章在人物描写上很有特色。又如学了《智取生辰纲》,可以让学生改写小说,从晁盖吴用等人劫生辰纲的角度来写,教会学生换位思考问题。上完鲁迅的《孔乙己》,让学生以《假如孔乙己来给我们上语文课》为题写写想象文。
总的来说,阅读和写作是一种互动的关系,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基础,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作文形式要多样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学生作文应该是抒写心灵、展示个性过程的窗口。我们老师应该让作文教学与音乐、美术、影视、自然学科、各种实践活动等相互渗透,让学生想写就写,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他们的才能,这才是作文教学之本。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