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和语文]文学家和语文教师

杂文收录 2025-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当年我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弊端忍无可忍的时候,曾经说过:“与其让语言学家领导语 文教学,还不如让文学家领导语 文教学!”
现在我一阵一阵地还是这样想。
因为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和语言学家相比,和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相比,文学家们的某些优势太明显了。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而在语言运用方面,文学家的总体水平显然高于语言学家和语文教师。在作家一本一本出小说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就颇有“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的嫌疑了。
文学家是开放的。我们从文学家那里,总是能发现新思维,得到新信息;而我们从语文教师那里,更多听到的却是十几年如一日的陈词滥调。
文学家总处于学习状态,他们是永恒的学习者,没听说作家不爱读书的,他们的素质总在变化之中、提高之中;语文教师则不然,真正爱读书的很少,他们把主要精力都用来和学生较劲(美其名曰“强化管理”)了,所以语文教师真正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常常会停滞不前。我常常看语文教师写的论文,对此深有体会,我相信他们自己都不爱看自己写的文章。
文学家是应试主义的天然敌人,而语文教师,说来遗憾,绝大多数是应试主义的仆从甚至信徒。从这一点上说,文学家比语文教师更亲近素质教育。这是有历史传统的。历史上的大文学家往往是科举的失败者,而科举的胜利者没留下多少像样的作品——他们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做官”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当今作家多数是施耐庵、蒲松龄的精神继承者,而语文教师们,则多数是古代科举考官的精神继承者。
文学家,即使是怪异的文学家,我们都会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热情和活力,看到一种个性的张扬,这和很多语文教师的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说“套话”、做“假课”,形象统一,千人一面,成为鲜明的对照。很多语文教师不招学生喜欢是合理的事情,谁能喜欢一个“标本”,一个“活化石”?
所以,就总体说,语文教师应该多向文学家学习,他们的强项,正是我们的弱项。你会发现今日语文教坛最活跃、风头最劲的“名师”,多是文学爱好者,有的甚至是业余作家。这说明文学正在大举“入侵”语文教学。我认为这是好事情。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文学味”还不够,还可以再浓一点。文学能给语文带来生机。
事实上关于语文教学“人文流失”的尖锐批判,就是由文学家发难的。(《北京文学》)文学家们眼睛特尖,他们所指出的语文教学的弊端如:

1、教法教条,扼杀个性,不尊重语言的认知规律,把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把生动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
2、教材单一、陈旧,教参武断、多余,教师平庸、无能;教材、教参、教师组成了一整套强大而顽固的阐释体系,充满了左的色彩,极不利于民主教学氛围的形成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练习烦琐而荒唐,考题刁钻而古怪,高考对语文能力的检测,至少是答案的评分标准不科学。
其中言词特别激烈的又是对教师素质的批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当前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感到失望。(王军《谈谈作家话语中的“语文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承认他们说得有道理。
但我接着就要问,语文教师的相当一部分,智商并不低,敬业精神绝不逊于文学家,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呢?
我想这与教育体制和教师职业性质大有关系。文学家是一种自由职业,他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唯一的资本是自身素质,所以他们只好不停地超越自我。教师不是自由的职业,有一大堆框框管着他,工作繁忙,空闲不多,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别人(学生)的成功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性就不如文学家。自觉性稍差一点,就不读书了。不读书的结果当然是“吃老本”,造成精神世界的匮乏,终被文学家所轻。
但是,我也不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彻底“文学化”,不认为语文教师都应该变成作家,不认为我们应把学生都看成潜在的作家。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有重合的部分,但绝不全等,尤其在中小学。
有些文学家是不可以做教师的,比如尼采(也是哲学家)、卡夫卡,他们太怪异了。有些文学家是可以做大学教师而不可以做中小学教师的,他们的很多想法,未成年人不宜。顾城和海子这样的诗人,才华粲然,但如果他们做中学语文教师,我是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们那里求学的,我担心孩子会变得神经兮兮。教师本应该比作家“保守”一些,“正统”一些,这是社会给教师的定位。社会并不要求文学家“为人师表”,所以他们可以“不拘小节”;教师就不行,教师常常要“端着架子活着”,比较累,有点烦,没有办法。
现在有些文学家的哗众取宠,屈己媚俗,商业炒作,甚至出卖灵魂,也令语文教师不敢恭维。教师尽管古板,毕竟比较清廉。
文学家们对语文教学的批评,自有中肯之处,但也未必没有“借题发挥”、“拿教师当出气筒”的成分。文学家们往往“一肚皮不合时宜”,如今小说等文学形式又日渐式微,心理不平衡,拿语文教学开刀出气,也是可能的,中小学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弱势群体”。
我发现文学家们只管站在学校围墙外进行“声讨”,却很少有“下海”来教书的。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不能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恐怕也证明文学家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让他们来代一个学期语文课,不用当班主任,他们说话调子就变了。
做语文“人之患”,实在太难了!头顶五千年历史,肩负“精神塑造”和“听说读写”两个重担,在评比、考试的四面楚歌声中,与一群“厌学”的孩子周旋……情何以堪?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我已经看明白了,语文是社会的“火山口”之一,是天生的“众矢之的”。当了语文教师,就得准备挨骂。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但无论如何,语文教学还是在前进。我们今天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几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中间确有文学家的功劳。身为语文教师,我主张不管文学家说话多么难听,我们都要采纳他们意见正确而可行的部分,努力改革我们的教学。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减少用在管理方面的精力,抽时间读书,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可以请文学家做报告,可以请他们“做课”,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中成立文学社团,可以办小刊物,可以组织文学作品研讨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只有不脱离文学,才能不脱离生活,因为文学对生活的反应是最敏锐的。
向文学家学习,向语言学家学习,向哲学家学习,向心理学家学习,向社会学家学习,坚持下去,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101.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