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湖北长阳麻池中学 庞翠英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那么,语文教学过程 也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都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去尊重、牵挂每一个学生。要让语文成为学生的最爱,就要尽一切可能去点燃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之火。
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熄灭,而这火源就在每一位语
首先,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特别的板书是很重要的,也是提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
导语 设计是一定要精心准备的,不仅老师要认真构思,还要安排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上课时师生互动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上《老王》时,课前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不幸者的主要事例,上课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人物,然后导入 “生活中有幸运者,也有不幸运者。今天,我们将要认识的这一位善良的不幸者是怎样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呢?身边的人有是如何对待他的呢?”余音未落,许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朗读课文,急于想认识一下这个人。
再如,学《苏州园林》时,先由“我心中的祖国”为话题进行一分钟口头作文,很多同学自然而然地谈到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建筑奇特,抓住这一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搜集赞颂祖国风景的话语,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一位同学马上想到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游玩“苏州园林”,虽是说明文,学生也学得其乐融融。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导语 设计就像一块磁铁能把所有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吸引到一块来。
上课时,除了导语 ,板书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板书设计 应该从这样一个目的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
一般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式来达到目的:第一,字体颜色的变化,既可激发听课的兴趣,也可激发练书法的兴趣。第二,图表、图画的形式,如《爱莲说》,可画成一朵“莲花”的图样,在相关部位写上表现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既直观醒目,又能调动学生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故意写错别字,变换表述形式,让学生设计板书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课要上的生动有趣,抓住有利时机将学生导入 课文情境之中,想象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学温庭筠《梦江南》时,熟读课文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课文中挖掘出一点东西来,很快,同学们畅所欲言了,不仅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而且还由此想到很多相关联的东西,比如由“独”字想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言独上西楼”等诗句。
学《菜园小记》时,整节课带领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闭上眼睛,想象来到了菜园里,正走在畦垄上,空气中飘来的泥土芳香,花的芳香,青菜的芳香真是沁人心脾,接着让同学们弯着身子体验“间苗”的情境。同学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感知过程中,品尝了田园乐趣,也深入理解了文章中心。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性,更要注重人文性,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兴趣之火也就会越烧越旺。
再次,认真对待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展示自己的平台。
每个学生都对语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大班额的教学,课堂上45分钟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刚点燃的兴趣之火又会慢慢熄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好弥补这一缺陷。
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都认真对待,如在进行“走进唐诗宋词”活动中,每个学生要将自己准备的资料编成一个小集子,同学们热情高涨,准备材料,查找资料,精心设计封面、目录、插图,内容包括: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最喜爱的千古名句,最欣赏的一位诗人或词人,到诗词中去赏月,到诗词中去观花,赏析一首诗词,引用古诗词编演相声、小品……
当我看到学生的成果——那一本本飘着墨水香味的“书”,我惊叹道:真是太丰富了,太精彩了。可想而知,活动成果展示交流的时候,同学们依然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作文也完成得特别好。
有了开端,就不愁发展。以后,每一次活动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综合性学习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了他们的精神活动、生命活动,不再觉得综合性学习,特别是其中的写作、口语交际是一种负担,而是兴味盎然地、有责任心的去写作,去说话。
最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倡导新一轮课程改革“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特别要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既要注重综合评价,更要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发展的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不能都泯灭在一组抽象的数据中,而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学生日记,情景测验等。
在学生中间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子。为了这“极为重要”的分,学生只能整天埋头于他们极不情愿见到的书本和习题中,还有什么活泼可言?还怎么进行发展性评价?学生学习兴趣有从何而来?
课程评价要将被评价者放到主体地位上,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评价双方要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如成长记录袋是一种很适合语文学科的评价方式,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所收集的东西都是精心准备,综合性学习的资料都是自觉与别人进行比较,自觉评价、改进,然后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高了。
除此之外,课堂上的随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发展,评价要为兴趣服务,评价语言要多变灵活,要有激励性,同时,学习兴趣也要成为评价的对象,平时的表现、兴趣的潜能,都要有全面、合理的评价。
以上只是提高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学生的兴趣之火是否燎原,是教学过程 的一项重要探索内容,我们要将三个维度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渠道,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各种学习,使学习发展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乐此不疲的活动。
邮政编码:443511 电话:13687228536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湖北省长阳县麻池中学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