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教学案例|《升国旗》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4-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升国旗》教学片断:
  师:(双手展开一面国旗)这就是五星红旗。小朋友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它是长方形的,颜色是红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生:它是长方形的,红色的旗面上有五颗星星,一颗大的,边上还有四颗小的
  师:说得对!你觉得五星红旗怎么样?
生:我觉得它很漂亮!
生:我觉得它很美丽!
  生:我觉得它很好看,很神气。
  师:你在哪里见到过五星红旗呢?
  生:我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见到过五星红旗。
  生:我去爸爸的公司玩,我看见那儿也升五星红旗。
  生:看电视时,我看见在天an门广场上解放军叔叔把五星红旗升上天空。
  生: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员得了金牌,也会升五星红旗。
  生:国庆节的时候,我看见好多厂门口也插着五星红旗。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总之,五星红旗在许多重大的场合、重要的日子出现。因为它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所以说,五星红旗是——
  生(齐):我们的国旗!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取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景吧!
  (录像播放)
  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升起五星红旗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们非常高兴,笑得非常开心!
  生:他们可激动了,有的哭了。
  生:有的运动员手放在胸前,眼睛看着国旗升起,还唱着国歌。
师:运动员是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当他们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时,观众席上的中国人表现怎么样?
生:他们很激动!在不停地欢呼。
生:还有人一边欢呼,一边高高举起国旗挥动着。
师:那时,你的心情又怎么样?
生:我也很高兴,高兴得跳起来了。
  生:我也很激动。当我看到刘翔得了冠军,激动得跳了起来,就像自己得了冠军一样高兴!
  师:是啊!多么让人激动啊!多么让人兴奋啊!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祖国,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来。
  生:(充满着自豪,有力地读着)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教学分析与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都比较活泼好动,具有儿童化的行为和特征。他们好奇心强,但是大多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精力很难集中,学习不够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正在逐渐适应课堂常规,他们喜欢发言,喜欢表现,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想象力比较丰富,但对生活的观察比较少。根据他们这个年龄的特征,教学中应多用直观教具,多用表扬鼓励性的语言,积极创设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去他们想象、朗读、游戏、表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以读感悟,用各种方式来促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在教学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出示五星红旗,让学生说说:国旗的颜色,样子。直观的国旗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国旗来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国旗的距离。再次唤起了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情感。我又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生活入手,再现国旗冉冉升起时的形象,感受庄严、神圣的时刻,帮助学生唤起奥运会上激动人心的一幕又一幕情境,激起心中的自豪感。让他们知道国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然后导读:“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用情感渲染,一步一步激发,化为学生自己的爱国旗之感,从而促使其主动的读好这句句子,并能读出面对国旗自豪、激动的语气。12
二、遵循儿童心理,激活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应根据儿童这些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着力培养积极情感,使课堂生动活泼,情趣浓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自助于学生主动且饶有兴趣的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最大极限地激活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一幅插图、一段录音、一个表演、一样实物,都可以成为直观形象的教具,都可以成为教学时的“情境”。我在教学第一句时,播放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取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在边看边想中进入情境,增强个性体验。看完让学生说说奥运健儿看到国旗升起时的心情,说说自己的心情,孩子们踊跃发言,争着说自己的感受,思维非常活跃。怀着对国旗和祖国的尊敬和热爱,学生充满自豪,有力地读着“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教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其重要。有了兴趣,小朋友才能积极投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小朋友身处轻松活泼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中,他们的想象力也会丰富起来,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熏陶。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理解课文,接受教育,教学效果不错。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399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