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鸟看图写话】《放小鸟》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两和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新偏旁,认识 1个多音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懂课文,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奶奶的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一半是爸爸给的?”这个问题,从而深切的感悟到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累,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奶奶的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一半是爸爸给的?”这个问题,从而深切的感悟到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累,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阅读理解课文,体会老一辈对晚辈的成长付出了心血,要懂得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奶奶的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一半是爸爸给的?”这个问题,从而深切的感悟到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累,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理念】
新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是工具、是载体、是躯壳,而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则是其本质与灵魂。正如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道:“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打开教材,股股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着浓浓的人情。《奶奶的白发》就是其中一篇令人心动情往的好课文,它含蓄尽致地表现了老一辈为后辈人所付出的艰辛、劳苦,也不着痕迹地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重、理解、关心。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解读交流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议中内化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情感,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刚认识了一位慈爱的白发老奶奶。看,今天她又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出示奶奶图片)来,我们一起跟老人打个招呼吧!
生:(热情、兴奋地)老奶奶好!
【通过让学生跟奶奶亲热地打招呼,勾起学生对奶奶的熟悉感、亲切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奶奶。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奶奶。他说呀,他奶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头白发。(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一读吧。
生:(饶有兴趣地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 , 阅读感知。
1、导读第一段。
师:假日里,小孙子最喜欢和奶奶一起坐在门前的院子里活动了。瞧,这一天,他们在做什么呢?(引导观察图一)12345
生:小朋友正一边指着奶奶的头发,一边跟奶奶说话呢。
生:奶奶在笑着听小朋友说话。
生:我知道,他是在说奶奶的白发为什么雪白雪白的。
师:是的,孙子看到奶奶那一头雪白的头发,跟自己乌黑的头发不一样,感到很好奇,于是问奶奶了。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课文自然段)
生:(积极地站起来)我知道,小朋友不明白为什么奶奶的头发和自己的头发颜色不一样!
师:是啊,(引读文中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是——(黑黑的),而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这里有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一起读一读。
生:黑黑的,雪白雪白的。
师:如果老师把句子中的这两个词语改成“黑的”和“白的”,你们读一读,觉得哪样说法好?(学生自由地边读边思考)
生:我觉得“黑黑的”比“黑的”还要黑;“雪白雪白的”比“雪白的”还要白。
师:说得真好!大家一起跟老师对比着来读一读,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教师读改词语后的句子,学生读原句。)
生:(兴奋地)真的,就是这种感觉。
师:像“黑黑的”、“雪白雪白”这样的词语叫重叠词,有些句子中用上这样的重叠词,会增强语气和表达的效果。我们也来试着用用吧!(课件出示,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生:(口头填空、积累)(天上的太阳火红火红的,树上的桃花粉红粉红的,油菜花儿金黄金黄的,天空湛蓝湛蓝的,等等。)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师:(指挂图)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却是雪白雪白的,这多么奇怪呀!课文中用了一个跟“奇怪”相似的词。找出来读一读。
生:(齐说)好奇。
师:谁能把第一段表演着读一读?注意你的表情哦!
生1:(起立表演读)
师:哎,看他刚才把眉头都皱起来了,这好奇的样子还真像。
生2:(起立表演读)
师:瞧,小朋友刚才这一脸不明白的、奇怪的样子,可好奇啦!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生:(起立表演读)
师:(鼓掌表示祝贺)
2、导读第二段。
师:奶奶可一点儿也不觉得好奇。她又是怎么说的呢?(学生自由读第二段)
生:(读课文句子)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教师出示这句话)
师:哎,对呀,奶奶怎么会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有的……?我不明白(作举手状),你明白吗?
生:(也疑惑状,有的轻声说“不明白”。)
师: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后面几句话,哪个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
生:(小声地)书上有“操心”的词语。
师:(耐心地)小朋友想啊,奶奶年轻时养育爸爸,年长时又帮助爸爸妈妈来照护和培养我,不知不觉地,奶奶老了。这期间,奶奶操了多少心哪!来,能不能说说,奶奶的辛苦啊,劳累啊,她怎样为我们一家子操劳的啊?
生:奶奶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吃,而自己却舍不得吃。
生:奶奶每天接送我,有时放学时,因为我作业完成的太慢,让奶奶在外面等我很久很久。12345
生:每天我放学回到家,奶奶都把饭盛好了端在桌子上了。
生:奶奶每天早上都烧早饭给我们一家人吃。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起床的。
生:奶奶每天都叫我多吃饭、多吃菜。
生:奶奶下雨天都要背我来上学,放学了再背我回家。
生:我在家里要做事,奶奶总是说“你太小,还是奶奶来做吧。”我都着急了,还是不行。
生:我每天放学回家,奶奶都要坐在我旁边看我做作业,帮我检查。
……,……
师:是呀,奶奶为你们都操碎了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为你们才变白的。所以,奶奶笑着说:(点着板书后半句)“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你们明白了吗?(生点头表示明白)知道吗?(指着句子的前半句,同思共解)在爸爸小的时候,奶奶也是这样关心他,为他操心的!(引导齐读出示的句子。)
(指挂图二)可是奶奶觉得为我们操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看,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满面笑容,充满幸福。谁能表演读这句话?
生:(很努力地表演读。然后一起读。)
师:当奶奶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是你给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会难为情。
生:我会难过的。
生:我不要奶奶的头发变白。
师:是的。课文中的小朋友跟我们有着相同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第二句话。(学生齐读句子。)此时此刻,教室里虽然没有声音,但是老师想,大家的心里一定想了很多很多。
生:奶奶为我操心,黑发变成了白发,我心里很难过。
生:我早上不肯吃鸡蛋,让奶奶操心了。
生:我天冷的时候不肯起床,让奶奶操心了。
生:我爷爷天天接我送我上学、放学,我让爷爷操心了。
生:我外婆每天晚上都来我家接我去睡觉,我让她操心了。
生:我常常玩得不知道回家吃晚饭,我让奶奶操心了。
……,……
师:小朋友们都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为自己操心的长辈们。是啊,他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操了多少心,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我们怎么能不懂呢?看,课文里的小朋友也明白了,他是怎么对奶奶说的?(指名朗读句子。)
【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孩子们用自己灵动的心去纪录下生活中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说的,现在还做不到,还会继续让很多人为他们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他们也会让周围的人像课文中的奶奶一样,“操心并快乐着”。】
生: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师:奶奶听了——(引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奶奶没有回答“我”白发会不会变黑的问题。小朋友想一想,奶奶的白发会变黑吗?
生:不会,因为奶奶老了。
生:奶奶笑了,说明奶奶高兴了。她一高兴可能头发会变黑呢!
生:奶奶看见孙子懂事了,笑了,就变得年轻了。
师:小朋友,人们说,“笑一笑,十年少”。奶奶这是会心的笑,满足的笑,因为自己的小孙子是那么懂事,奶奶再辛苦操劳也心甘情愿啊!看图,这是一位多么慈爱的奶奶呀。我们可不能再让她那么的操心了。来,懂事的孩子们,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把这一段朗读一遍吧。12345
生:(动情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实施教学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三、背诵课文,加深感悟。
师:小朋友,喜欢《奶奶的白发》这个故事吗?我们来练习讲一讲。
生:(自由练习,指名上台练习)
【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四、实践延伸,学会感恩。
师:老师从你动情的讲述中就知道大家不仅喜欢这个故事,而且今后也一定能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了。现在,我们来一次“让奶奶笑一笑”的活动好不好?
(出示小黑板:让奶奶笑一笑 介绍时间:中午放学 地点:客厅里 人物:奶奶和孙子 事情:奶奶等孙子回家吃午饭,孙子主动帮助奶奶做饭前工作。)
生:(小组练习,指名上台展示、评议)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让我们的长辈为有我们这样的孩子而自豪吧!
【新课程推崇“整合”,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强调“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强调“听、说、读、写”的整合。编演课本剧则可以将这些“整合”得到整合。在这一独特的演绎过程中,学生必须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从而将陶冶人情与社会交往的工具性,完美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学生充分感悟体会奶奶与小孙子浓浓的祖孙情之后,让学生来演一演学生兴趣高涨,把奶奶慈祥的笑容,以及小孙子天真可爱、懂事乖巧表现得活灵活现。在一句句“奶奶,您辛苦了”,“奶奶,谢谢您”的真挚童言中,我已能感受到学生已把文中的祖孙之情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孩子们一颗颗感恩的心也油然而生。

【教材简析】
《奶奶的白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篇幅虽短,但意趣横生,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课文。课文语言贴近儿童生活,极富童趣,文本插图也很好得创设了情境,二者结合,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情体悟亦随课文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而起伏跌宕,在读中感悟到老一辈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劳苦,使孩子们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能让长辈在为我们操心了。课文的题目看起来是指奶奶的白发,其实含义深意——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才是对长辈最好的孝顺和尊重。12345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正是热情、纯真的时期,他们很容易被感动,所以在此时期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渗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奶奶,大多数孩子都得到过奶奶的关爱,所以这片课文的朗读和理解并不难,教师可以紧紧抓住生活实际,让孩子亲身体验,在读中感悟。
【教后反思】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活动中运用插图、链接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让学生身处“情感的课堂”。针对课文情节性强的特点,教学中除了注重实现“文本对话”,还注意了用表演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并且设计口语交际环节,增强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又能实现情感目标。学生入情入景的学习体验真正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使得表达能力就得到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要育人以知,更要育人以情、育人以魂。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过程,更是感悟语言文字所饱蕴着的真情与美丽的过程,从而在学习语文中,学习做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124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