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铃铛》作者】《雨铃铛》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3-0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雨铃铛》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执教完《雨铃铛》一课以后,我感触颇多,具体如下:
一、本堂课中,学生初次接触诗歌时,我并不急于提出阅读要求,而是和学生共同回顾了已掌握的四种识字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识字。识字中,我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识字。并运用开火车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巩固本课生字。例如“雨”字的教学,我设计了多个由“雨”组成的词语,并让学生利用所组的词语,说出完整的句子;“招呼”一词,在学生认读后,我又引导学生“赶快找一找它在课文中哪一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整个识字过程力求实用结合,发展并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二、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大胆突破教材。在本节课中,我舍弃了课后“你觉得雨声像什么?”的问题设计,而换成了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思考价值的“读了儿歌,你想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这种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说:“春雨发出了滴答滴答的声音,像闹钟在走动。”有的谈了自己的感受“读了儿歌,我仿佛看到了雨滴落到了嫩叶上,被叶子喝掉了。”有的学生说:“蒙蒙细雨落在人的脸上,感觉非常舒服。”还有的学生则说:“读了这首儿歌,我想到了《春夜喜雨》这首诗。”于是便绘声绘色地背了起来。继而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还会招呼谁?会和他说什么?”学生们纷纷答道:“春雨在招呼桃花快快盛开。”“春雨在招呼青蛙,快点出来捉害虫。”“春雨在招呼种子快快钻出地面。”“春雨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课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肯定。除了给学生以言语称赞:“棒棒棒,你真棒!”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致具体的即时评价。例如在学习“挂”字时,一个学生组词为“挂历”,并且说了一句话:“我把挂历捐赠给盲童。”我及时评价到:“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真了不起!”在我这样的激发引导下,其他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说:“我还知道了‘挂’也是‘挂面’的‘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起来。“‘挂’字的提手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桂花’的‘桂’”。我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写出了“桂”这个与本课无关的新字,继而评价“你能将课外学到的生字,拿来和大家分享,谢谢你,又帮助我们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这样的即时评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更突出体现了评价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在发言学生得到肯定鼓励的同时,受益更多的是全班的学生。因为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榜样的目标,更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因素。123
整堂课总体感觉,学生识字环节和拓展的部分表现还不错。我以为诗歌简短,在朗读指导上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导致个别学生朗读时,感情不到位。这也让我明白了,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不一定认为简单,在今后教学中,必须“以学定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雨铃铛》教学反思
《雨铃铛》是北师大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课文,这首诗是当代儿童诗人金波的作品,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象。本单元的主题是“雨”,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教学中不仅要识字、写字、积累常见偏旁、词语、句式等,还要在朗读和背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同时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大自然的奇美,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全诗共8行四句,诗歌以春雨的响声开始,我们听到了雨声,看到了挂在房檐上的水珠。水珠从形状上看像铃铛,而且使人听到水珠落到地面上的“丁零当啷”的声音,好像串串小铃铛发出的声响,好听,真的很好听。春雨,就像一个春天里的小精灵,“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它还在招呼着春天里的万事万物,让它们生机勃勃,万象更新。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首先,文中几处句式训练的地方拓展的比较好。
第一处是在诗歌的第一句“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教师范读带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展开教学:在美丽的春雨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导学生感受春雨的细小、轻柔,润物无声。
师:你看到春雨还洒在那里?
(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拓展了想象力)
生: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花园里。
生: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大树上。
生: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窗台上。
……
(春雨正悄无声息的滋润着世间的万事万物。)
第二处是在诗歌的最后两节: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在学生理解“招呼”一词以后,进行拓展句式训练:
师: 春雨就像一个可爱的小精灵,给万事万物带来了生机。丁零当啷……丁零当啷……春雨还在招呼谁呢?干什么?
生: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树苗,快快长大结果吧!
生: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花苗,快快长大开花吧!
生: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柳姑娘,快快梳好绿辫子!
生: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河水,快快流进大海里!
……
其次,为了增强文章的美感,我准备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图像、声音中陶冶熏陶,增强教学效果。
另外,在语文组共同研讨之后,本次教案设计很精心,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力量,特别感谢组内的老师为我的这节课辛勤的付出。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暴露出许多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在识字这一块应该落到实处。先让学生圈出生字,可以用拼拼音、问同学、问老师、猜一猜的方法解决生字。很多时候,学生会跟着读“望天书”,当落到每一个字的时候,学生根本不会认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加强检查和评价的力度,在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的时候,多巡视,多多关注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在互读结束以后,一定要请同学及时对同桌的读书情况作出评价,例如:你的同桌哪些地方读得好,你还有哪些建议送给他?用这种方式检查,学生读书的目的性更强,教师也能更好的对识字教学作调整。在识字教学中还要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如“雨”、“串”都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分析字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在一下的识字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声字,教参没有明确要求提出形声字的概念,但是教师可以提前渗透,如本课中的“铃”、“铛”、“房”、“响”等,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响,口字旁表示这个字与口有关(发出的声音), “向”的读音与“响”相近。长此以往,到二年级学形声字的时候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123
其次,朗读指导要技巧与示范相结合。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与语文教师的朗读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激情、对作品的理解、朗读情境的创设都会影响朗读水平的发挥。对于低年级学生,难免有拖拉的习惯,有时候教师讲课的节奏都会被学生的朗读所影响。在朗读指导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说教式的指导,比如,在指导读:“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这一句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倾听春雨的声音(小),读的时候要小声,要轻一些;还有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当春雨洒在身上的时候,洒在头发上的时候,我们是没有一点感觉的,柔啊,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读,朗读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还有,诗歌教学要注意诗歌的整体性。诗歌教学注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感悟,在朗读中升华情感。我们不能把诗歌支离开来讲解,这样既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性,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把握。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做了以上拓展: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哪儿?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谁?干什么?在这些拓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更高的要求:你当小诗人,也写一首诗歌?学生对原文有整体的回顾,对拓展的内容也有整体的把握(在原来的教学中,考虑到本班学生仿写诗歌有一定的难度,取掉了这一环节)。在第二堂的教学中,我又对这一环节的内容作了补充,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真的会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纷纷写到: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花园里。
花台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小花苗,
快快开出美丽花!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森林里。
大树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树朋友,
快快开花结果吧!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操场上。
旗杆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小朋友,
快快到校读书吧!

……
一首首美妙的诗歌就是孩子们生活的写照,学习的写照。相信我们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在上面的诗歌教学中,我们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差把零碎的句子连成整体了。孩子们不仅可以做到,还可以做得很好。还诗歌一个整体,还孩子一个整体,诗歌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一样。
每一次研究课都会给我们提供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让语文组的老师坐到一起,共同探讨,共同提升。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

《雨铃铛》教学日记
《雨铃铛》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短小新颖,识字量小,留有学生充分发挥的想象空间。低年级的学生乐于动手,喜欢画画、唱唱,喜欢用多种感官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畅想,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通过朗读诗歌和背诵诗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
今日一得: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写字提出分层次的要求,使学生写字时总是有目标可以遵循,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206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