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设计: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题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线索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提高读书效率。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但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教师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设计的教法和学法是:
教法:创设导读启思,图文对照,读读、演演、议议的教学方法。
学法: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正音。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说说“失物”与“拾物”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它们的不同。)
4.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初读感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2.全班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
3.师生共同评议。
4.巩固字音。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丰富学生课外识字经验,促进自主识字)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
2.交流认读。说说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是自己预习的,是妈妈教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在课外多识字。)
3.开火车认读生字。
四.联系生活实践,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做“摘苹果”的游戏。
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那个词说话。
3.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说说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4.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鼓励质疑,提高学生读书效率)123
二、朗读感悟
1.小组内交流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2.自己轻声读文,尝试给学习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语。教师相机引导,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共同梳理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3.学生共同读文,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重点指导读1——4自然段,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
引导学生用“准备”说话。(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5.学习5——8自然段,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按问题线索朗读感悟。
(1)一年级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解疑,互相交流。
(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的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3)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
(4)引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5)第五自然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
(6)交流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
(7)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小组交流: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8)指导读第八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给学生充分读、问、想、说的时空,让学生在读、想、议中展开想象,感悟读文。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6.齐读全文。
7.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比比”。
(1)小组内读读比比。
(2)全班交流。
(注重积累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三、写字教学设计(分散写字任务,提高书写质量。)
1.“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撇,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2.小老师教写“专、级、队”。
3.学生重点练写“专、级、队”三个字,教师相机指导。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4.展示评比。(学生互教,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四、总结拓展
1.你们曾经丢失过像一年级一班同学那些东西吗?以后你会怎么做?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请制定一份《环保公约》并自愿组成环保小队。
板书设计:
12.失物招领
失物→同学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一文讲述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故事,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学,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读能积极参与。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但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教师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123
识字教学时,我结合课文阅读进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学习,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讲读课文时,我先提出了一些问题:课文中的“失物”是什么东西?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又是怎样被主人领回去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学生在自主寻找问题答案的时候也完成了对课文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学习了课文,还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懂得了: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3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