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读后感]《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4.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启发想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引导质疑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道学习12课《失物招领》,请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失物,招领?)
  3.你最想知道什么?(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丢失东西的人领回了自己的东西吗?)那我们就读课文吧,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从你这儿开火车读。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2)现在同学们有信心想全班朗读课文了,谁敢试一试?
  一二学生试读课文,师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2.看,有14个字娃娃、词语宝宝等着和我们交朋友,请自己读一读:
  失、级、同、观、围、工、专、准、备、队、才、清、双、各
  (1)学生自己拼读。
  (2)谁来读?
  (3)你觉得,在读音上哪些字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
  翘舌音:失、专、准、双 后鼻韵:清 平舌音:才
  (4)在字形上,你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换-换:情-清、认-队
  加-加:又+又=双
  减-减:洞-同
  有一个偏旁没有学过,这叫折文儿。认识了这个偏旁,“备”、“各”该怎么记?(加一加)
  还有一个“级”字,我们在作业和课本上经常看到,早就记住了,是不是?
  (5)读读带有生字的词、句。看谁最先和字娃娃、词语宝宝成为最好朋友,一见面就能认出来。
  三、精读课文 理解感悟
  (一) 感受植物园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
  1.看图了解环境。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里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看到p50的插图,你看到的植物园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描述。
  2.勾画批注。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写植物园的样子,请用“——”标出来。
  3.流利朗读:“植物园很大很大,里面的花草树木很多很多。”
  4、指导说话
  (1)同学们看到的是春天的植物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植物园很美很美。你还能用“很 很 ”这样的短语说话吗?
  学生说话。
  (2)还能在“很 很 ”的前面加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说话吗?
  学生说话。
  瞧,添个词语,短语就变成句子啦。
  5.看图了解人物
  (1) 看看植物园里的同学们午饭都吃些什么?吃得开心吗?
  学生看图后汇报。
  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同学们快乐得像一只只鸟儿。
  (2)请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
  学生齐读。
  (二)感受老师的智慧和孩子们的纯真
  1.老师范读:老师和同学准备回家了,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听老师读4-7自然段,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师读后学生汇报。
  2.自读感悟
  “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八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嘀咕:‘唐老师,我没丢东西!’”12
  自己读读黑板上这段话,边读边想: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
  学生读后汇报: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3.感情朗读
  多么富有智慧的老师!同学们随地扔垃圾,老师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大家。你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吗?请把这感人的画面装进脑海中。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段话。
  (三)感受孩子们知错就改的品格
  1.齐读句子:同学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把“失物”丢进了果皮箱。
  “失物”这个词加了个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加?
  学生讨论:这里的“失物”不是平时说的丢失的东西,而是特指垃圾。因为表示特殊意义,所以加了引号。
  2.启发想象
  (1)再读这个句子:“唐老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你对“发出会心的微笑”的理解吗?
  学生讨论汇报:唐老师和张爷爷都领会了对方心里的意思,高兴地露出了微笑。
  唐老师、张爷爷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为什么会会心微笑啊?会说些什么?
  学生讨论。
  四、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跟大家一起学了《失物招领》这一课,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希望大家实话实说。
  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你会丢失东西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检查座位下有没有“失物”。
  爱护环境是一种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自觉养成这种好习惯。
 
  教学反思
  崔恋在《阅读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小学语文》2007.1期)一文中指出“今后一个阶段阅读教学的改革,一要认真研究两个课题:语文学科如何准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二要紧紧抓住两个关键词:‘语言’和‘多元模式’。”如何实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并重,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就当前阅读教学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倾向看而言,实现“两性”统一,阅读教学应特别强调语言学习。我在本课中把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识字教学有层次。本课识字教学的特点是具有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读,然后再集中识字,最后回到文中再次认读。在集中识字时又从字音和字形上进行分辨:字音紧扣3组音(平翘、边鼻、前后鼻韵)进行分辨,字形上鼓励学生自创方法自主识字。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最紧要的是让学生记住字音和字形。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多次重现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重复中必须有所变化。多层次教学就是为了实现重复中的变化,这种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提高识西字教学的质量。
  语言训练有力度。本课教学把语言训练列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且,用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在引导孩子感受植物园的美丽时,让学生用“很——很——”说短语,说句子,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偏正式形容词短语重叠后的表达效果——既表示强调,又增强了生动性。在理解“失物”在课文中的意义时,把词语和标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顺带领悟引号的一种用法。“会心”一词不仅放在句中,而且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这样显得更为亲切自然。发展思维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探究唐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会心微笑的原由,设想他们的谈话,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旨,也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37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