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到底是谁写的|“歌声”到底是谁的──《所见》教学案例及反思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背景】
毕业以来,一直任教低段,总觉得低年级的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而且无边无际,所以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做好十二分的准备,随时等待孩子们丢过来的一个个烫手的山芋。但尽管准备得再充分,思考得再全面,也还是防不胜防,永远都追不上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所见》是一首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上的古诗,古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教难,新课程标准也只是要求低段学生朗读浅显易懂的古诗,感受诗中的情感,不要求完全理解。正因为如此,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学生的想象才不会被老师的解释框住,才可以像开闸的洪水一样一泻千里。
【教学过程】
在朗读了《所见》这首诗以后,我开始讲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师:这首古诗讲的是一个牧童骑着一头黄牛,他的歌声响彻了整个树林。
突然,一生举手。
生:老师,这里的“歌声”一定就是牧童的吗?
我愕然,我以为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已经很通透,不管是作者、诗意、还是朗读,但却从来没想到孩子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中的确没有明确地说明“歌声”一定是牧童的。我该如何应对?我的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两套方案,一是明确地告诉他们“歌声”就是牧童的,这样能安全的过关,这个问题也就这样平静地结束。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讨论,但如果把握不住,就容易失去控制。
正当我为难的时候,下面已经有了不少嘀咕声。
生:“歌声”不是牧童的,那还会是谁的呢?
生:难道还会有其他人吗?
生:不可能的,从图上看只有牧童一个人啊。
激烈的讨论声提醒了我,何不举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呢,说不定还能激起课堂上的一次小高潮呢。
主意已定,我马上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说:那我们就来举行一场辩论赛,同意“歌声”是牧童的,请说出你的理由,不同意的,也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一出,下面纷纷举起了手。
生:我认为“歌声”是牧童的,因为从图上看,牧童的脸上有笑容,说明他很高兴,高兴的时候就会唱歌了,所以“歌声”肯定是牧童的。
生: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歌声”应该是树上的蝉儿的,因为后面说牧童要去捕蝉,如果蝉儿不唱歌,那牧童怎么会知道树上有蝉呢?
一个强烈的反问句,让很多高高举起的手都自觉地缩了回去。我暗自惊奇,孩子的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插图上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以成为他们辩驳的理由。他们的想象虽然漫无边际,但又是合情合理。
师:你说的真有道理,很多同学都被你说服了,谁能把他给说服呢?
生:我认为“歌声”是牧童的,因为第一句是在讲牧童骑黄牛,所以接下来的“歌声振林樾”也是在讲牧童。
生:我想“歌声”是牧童和蝉儿一起发出的,他们都在唱歌。
生:也许“歌声”是树林其他人发出来的。
……
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回答,我没有制止,也没有反驳。我能做的只有静静地聆听,静静地享受孩子们带给我的无限宽广的想象世界。
生:我不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歌声”不应该是其他人的,因为如果是其他人的话,为什么他们会突然不唱站住了呢?
一个反对的声音从教室一角传来,从而引发了这场辩论赛的另一个小高潮。123
师:你从哪儿知道他们突然不唱站住了?
生:因为诗的最后一句是:忽然闭口立。
师:你懂得了这句诗的意思了,真棒! 可是为什么会突然停住不唱了呢?
生:因为牧童突然发现树上有蝉,他想去捉住蝉,又怕吓跑了它,所以突然停住不唱了。而且如果“歌声”是蝉发出来了,就跟后面矛盾了,蝉是一种小动物,又不是人,怎么会突然站住呢?只有唱歌的人才会“忽然闭口立”。
生:蝉儿怎么不会“站”啊,它会唱歌当然也就会“站”了,我听我妈妈说过,这叫“拟人”,就是把蝉儿当做人来写。
生:蝉儿因为突然发现有人过来了,所以才会突然停住不唱的。
生:牧童是骑在黄牛上的,所以也不是牧童突然站住了,而是黄牛站住了。
……
辩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尽管到下课也没有争论出一个结果,但短短几分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短短几分钟,让我充分领略了深藏在孩子门内心的那份渴望表达的情感。这不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吗?
【教学反思】
如果说今天的课堂还是以前那种以教师说教为主、循规蹈矩的陈旧模式,那这堂课上发生的意外,或者不能称之为“意外”,而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去,我会采用第一种方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者把问题抛给学生,当有学生说出“歌声”是牧童的这个答案以后,我马上予以肯定,这样,其他孩子也不会提出任何不同意见,自然而然地认为:“歌声”就是牧童的。整堂课会在我的精心安排下顺利地完成,课堂上的这个小插曲也会无声无息地消失。然而,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我选择了放手,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预先裁好的衣服样子摆到布上去,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且具有开拓性,他们对诗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上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以下几点深刻的印象:
一、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学生的争论中交流、质疑、展开、发散──教师在这里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只是维持了课堂秩序,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热烈的讨论氛围,而学生则可以畅所欲言,对诗文中的内容提出质疑:“歌声”到底来自哪里,有的说是牧童的,有的说是蝉儿的,有的说是林中其他人的,有的说是大家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真正地思考了,探究了,同时对诗文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朗读也会变成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朗读”。
二、体现了开放式的教学思想
开放式的教学是很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开放式并不是放任学生任意任为,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思想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的教学。以上教学片断就是体现了学生对“歌声”来源的不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对于学生这些虽然有些偏离作者意图,但又不无道理的思考,我没有反对,也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积极的响应,积极的予以肯定。对学生的评价并不是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交互式的评价,学生的思想也在这种交互式的评价中得到升华。123
一堂再普通不过的语文课,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尊重学生特有的想法,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珍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不照搬教材,而是把教材做为学习知识的载体,帮助学生循着探索问题的路线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377.html
-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6 j q x》教学设计9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1、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 j q x 的音,认清 j q x 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复习 开火车读 b p d g i。二、看情...
-
一年级语文案例分析与反思_一年级语文《放小鸟》案例分析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9 一年级语文《放小鸟》案例分析一、 有关背景 《放小鸟》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上的课文。这一课叙述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色彩美丽,眼睛灵活,招人喜爱。我精心喂养,可它不吃不喝,一动不动,我很着急,怕有什么不测。当我听到小鸟的鸣叫,...
-
[《美丽的小路》教案]《美丽的小路》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巩固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正确书写“干”“净”。3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三种句式的语气,体会小动物面对小路“得”与“失”的不同心情,树立保护环境靠大家的观念...
-
【骑牛比赛的视频】《骑牛比赛》第二课时教案详细阅读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骑牛比赛 共几课时 2课时 第几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
-
[笑声回来了百家号]笑声回来了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 认识6个字。会读5个词语。2、能展开想象,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产生爱自己家的情感。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规范的书写生字。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思想:本课是写家庭生活的一首儿歌,三口之家,爸爸、妈妈下班回...
- 详细阅读
-
对韵歌教学设计一等奖_《对韵歌》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词语,认识6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3、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三、教学难...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池上和小池]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
四个太阳教学实录_四个太阳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师: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生:这四个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从什么地方落下去?生:这四个太阳会是什么颜色的?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练测答案]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详细阅读
练习7 教学要求: 1、 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 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